唐玉婷,張勇
(1.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蘭州 730010;2.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清源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武威 730000)
粗飼料的加工調(diào)制與肉牛的生長育肥效果密切相關,是養(yǎng)殖肉牛的重要基礎。涼州區(qū)地處河西走廊中段[1],農(nóng)作物播種量大、秸稈飼料資源豐富,傳統(tǒng)的不加工調(diào)制直接飼喂,造成秸稈利用率降低,嚴重影響飼喂效果。為此采用青貯、氨化、微貯不同處理方法的秸稈對育肥牛的飼喂效果進行觀察,為探索適宜的秸稈加工調(diào)制方式提供一定的參考。
選擇經(jīng)臨床檢查健康,2~3歲,體重250~300 kg的西雜牛32頭,按體重、年齡、膘情等相近、性別均等的原則分為4組,每組8頭牛。
1.2.1 試驗分組與設計試驗
2016年9月15-29日為預試期,主要對參試牛進行編號、分組、驅(qū)蟲、健胃、適應環(huán)境等。2016年9月30日經(jīng)空腹稱重后進入正式試驗,試驗于2016年12月29日結束,試驗期90 d。依照粗飼料調(diào)制方式不同設青貯、氨化、微貯和麥秸4個處理,處理組日糧配方設計見表1。
1.2.2 試驗牛的飼養(yǎng)管理
試驗在開放式敞棚圈舍進行栓系飼養(yǎng),分組飼喂,每日早晚喂精料2次[2],粗料自由采食喂后2 d清掃剩余草料,每日飲水2次。日糧中粗飼料以青貯、氨化、微貯和麥秸為主分為4個組分別制定4種日糧,分為4個試驗組。每頭均日飼喂精料2 kg,粗料6.5 kg(風干物計)。
主要測定采食量和稱重,采食量每日飼喂稱重,活重于參試牛試驗始、末及每月定期稱重一次。
表1 飼料配方及營養(yǎng)水平 單位:%
根據(jù)試驗記錄,精料4個組全部吃完。粗飼頭均日采食量見表2。
表2 粗飼料采食量表
從表3可得,試驗2組增重速度最快,日增重達1.07 kg,比1組的0.98 kg,3 組 的 0.87 kg,4組 的0.81 kg分別提高9.81%。(P>0.05),22.99%(P<0.05),32.1%(P<0.01);試驗1組比3、4組提高9.19%(P>0.05),17.28%(P<0.05);試驗3組比4組提高7.41%(P>0.05)。
表3 各組增重情況 單位:kg
從表4可得,每增重1 kg活重,試驗1、2、3、4組消耗精料分別為5.86 kg、5.32 kg、5.83 kg、6.78 kg,粗料消耗分別為12.36 kg、12.63 kg、12.79 kg、14.12 kg。其中第2組飼料轉(zhuǎn)化率最高。
表4 飼料轉(zhuǎn)化率及成本 單位:kg,元
從表4可以看出每增重1 kg活重,試驗組1、2、3、4增重收益(每kg增重按6元計算)分別為3.53元、3.32元、2.95元、2.71元。試驗1組即青貯飼料組效益最高。
試驗2組精粗飼料搭配適當,飼料轉(zhuǎn)化率高,日增重顯著地高于其他試驗組,且飼料原料量廣價廉[3],試驗1組成本最低效益最高,與試驗2組同樣具有大力推廣的應用價值。
秸稈經(jīng)青貯、氨化、微貯處理后,均可提高秸稈利用率和飼料轉(zhuǎn)化率,日增重、經(jīng)濟效益均高于麥秸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