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瑋
【摘要】目的 探討個性化護理在重癥肺炎高熱驚厥小兒護理中的應用,總結相關臨床經驗。方法 對在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接受治療的重癥肺炎高熱驚厥患兒140例進行研究,將其抽簽化分為兩組,對照組70例患者接受僅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70例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個性化護理,對比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兒的發(fā)熱消退時間為(5.37±0.38)d短于對照組(8.78±0.46)d,觀察組患兒在醫(yī)院的時間共計(7.43±1.14)d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重癥肺炎高熱驚厥患兒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能夠盡可能的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與之同時,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將降低,臨床推廣效果較為顯著。
【關鍵詞】重癥肺炎高熱驚厥;并發(fā)癥;個性化;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0..01
小兒重癥肺炎是臨床中的多發(fā)疾病,病情嚴重,發(fā)病急,患兒常常會出現驚厥、高熱等癥狀表現,需要及時進行救治,否則會危及患兒的生命健康[1]。本文對我院收治的重癥肺炎高熱驚厥患兒實施了個性化護理,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在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接受治療的重癥肺炎高熱驚厥患兒140例進行研究,將其抽簽化分為兩組。觀察組70例男36例,女34例,年齡1~9歲,平均年齡為(3.25±1.69)歲;對照組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齡為1~7歲,平均年齡為(3.66±1.30)歲。兩組患者進行基本資料的對比,差異較小(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僅接受常規(guī)護理,包括入院指導、用藥指導、日常管理、健康宣教等內容[2]。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個性化護理,內容為[3-4]:定時測量體溫,嚴密觀察患兒的發(fā)熱情況,采取物理降溫措施,對于高熱嚴重的患兒可以給予退燒藥;保持病房環(huán)境的安靜、光線昏暗,細心看護患兒,避免患兒出現驚厥;對于咳嗽的患兒,應叮囑家屬正確用藥,并配合吸痰措施,嚴格控制藥物的用量,嚴密觀察患兒的面容面色,防止出現呼吸道阻塞;護理人員應教會患兒家屬必要的護理方法,積極進行交流,提高其認知水平,讓患兒對護理人員產生信任感和依賴感,提高治療的協同性。
1.3 評價指標[5]
統(tǒng)計記錄兩組重癥肺炎高熱驚厥患兒住院治療的時間以及發(fā)熱消退時間,并向患兒家屬發(fā)放調查表,讓家屬對護理滿意情況進行選擇,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等級。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研究數據錄入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對比兩組的住院時間以及發(fā)熱消退時間
觀察組患兒的發(fā)熱消退時間為(5.37±0.38)d,對照組患兒的發(fā)熱消退時間為(8.78±0.46)d,觀察組患兒的發(fā)熱消退時間較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的住院時間為(7.43±1.14)d,對照組患兒的住院時間為(11.44±1.52)d,觀察組患兒的住院時間較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兩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3 討 論
高熱、驚厥是小兒重癥肺炎患兒多發(fā)的癥狀反應,會對患兒的消化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等造成不利的影響,進而引發(fā)相關并發(fā)癥。本次研究中,對重癥肺炎的患兒給予了針對性的護理工作,結果表明效果良好觀察組患兒的發(fā)熱消退時間為(5.37±0.38)d短于對照組(8.78±0.46)d,觀察組患兒在醫(yī)院進行治療的時間為(7.43±1.14)d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對重癥肺炎高熱驚厥患兒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能夠盡可能的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與之同時,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將降低,臨床推廣效果較為顯著。
參考文獻
[1] 尚雯悅.個性化護理在重癥肺炎高熱驚厥小兒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1):142+152.
[2] 陸蕊君.個性化護理在小兒重癥肺炎高熱驚厥患兒中的應用[J].醫(yī)療裝備,2017,30(13):164-165.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