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寫作能力的提高需要的恰恰又是豐富多彩的素材來支撐,所以我認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應該以提高學生積累素材的能力開始。讓學生做巧婦,寫出有米之炊來。在這個上學過程中,如果用心去觀察,定會發(fā)現(xiàn)很多可以用得上的素材。生活不可能每天都一成不變,我要學生做的就是去發(fā)現(xiàn),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一些可積累的素材。
關鍵詞:寫作能力;生活閱歷;積累;知識材料;分享
學生寫作是語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語言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然而現(xiàn)在的中學生,因為家長比較注重開拓孩子的視野,外出旅游已經(jīng)是一種常態(tài),所以學生的生活閱歷是有的,可是一到作文時間卻總是覺得沒有可寫的素材,一節(jié)課下來,交上來的作文是干癟無生命力的,這正折射出學生對于生活中素材積累的匱乏。而寫作能力的提高需要的恰恰又是豐富多彩的素材來支撐,所以我認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應該以提高學生積累素材的能力開始。讓學生做巧婦,寫出有米之炊來。這就要求學生了解作文素材包括有哪幾類,作文材料,基本上有三類:一是語言材料。二是生活材料,三是知識材料。積累上述三類材料的途徑有兩條:
一、 細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學生平時上學時間的生活很多人認為是很單調(diào)的,兩點一線。根本找不到能夠支撐作文的好素材,其實不然?,F(xiàn)在的學生很多是走路、坐公交車等到校的,在這個上學過程中,如果用心去觀察,定會發(fā)現(xiàn)很多可以用得上的素材。生活不可能每天都一成不變,我要學生做的就是去發(fā)現(xiàn),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一些可積累的素材。就如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在實際生活中養(yǎng)成精密觀察和仔細認真的習慣,如果養(yǎng)成了,對于寫文章太有用了?!泵┒芤髮W習寫作的人,身邊時時刻刻準備一支筆、一本筆記本,“無論到哪里,你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覺,把你所見所聞記下來?!彼自捳f,生活有多廣,語文就有多廣。而我要說,你的觀察有多細致,你的素材就有多豐富。我引導學生,都要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時時處處多看、多聽、多想。養(yǎng)成認真仔細觀察生活的好習慣。這樣,積累多了,一到作文時間,就會成為有用的、可供選擇的素材。故平時我讓學生隨身帶著一個小記事本,遇到自己感興趣的或者讓他有所感悟的事情,馬上把它記下來,簡單幾句,或是場景的再現(xiàn),或是個人的感悟,又或是人物的簡單描寫,只要是能喚起他的記憶的簡單幾句話就可以。然后要求學生要學會整理素材,分門別類地把自己記下的素材整理好,并能把所積累素材進行再加工、擴展、深入等等,這樣就等于進行了一次作文的文藝再加工了。如一學生在上學途中看到一對老人手牽手在散步,他的記錄是:“早上,匆匆上學途中,偶遇一對老人家牽手散步,很暖心?!蓖砩纤M行的再加工是這樣的:“早上遇到了一對暖心的老人,他們相互扶持走了一輩子,如今仍能如此一起牽手前行,我想他們的家庭一定是很和諧,很幸福的!”學生從老人的暖心行動關聯(lián)到家庭的溫暖與幸福。這樣的積累過程,長期堅持,所積累的素材定會越來越多,等到寫作文時,只要翻翻整理好的相關素材的記事本,那寫作的素材自然就不怕少了。
而且學生積累的素材并不是獨享的,每個月我都會利用作文課的時間,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小組里與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積累的素材,或所見或所聞或所感,與同學分享好的素材或指出對方不足之處,以激起學生之間思維的火花,把自己的直接經(jīng)驗與同學的間接經(jīng)驗相結合,在交流中不知不覺即增加了素材量又加強了對素材的記憶,并且增強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謂一箭三雕。
二、 廣泛閱讀,間接經(jīng)驗補不足
眾所周知,閱讀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是能讓學生終身受益的,一方面讓學生加強閱讀培養(yǎng),可以拓寬知識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另一方面對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也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F(xiàn)在的家長對于小孩的閱讀培養(yǎng)也尤為重視,從小時的繪本到中小學時的讀物、名著等,家長都不吝于購買,我們教師再適當引導孩子的閱讀的方向以及興趣的培養(yǎng),這樣就能讓學生的閱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學生平時的閱讀理解的文章是作文材料的又一個豐富源泉。閱讀理解的文章多數(shù)是出于名作家,其所寫內(nèi)容與寫作手法均是學生可參考的范文。一點也不比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遜色,雖然是“第二手”的材料,但由于經(jīng)過作者的加工整理,使材料更具規(guī)范、更精練、更集中的特點,更便于學生吸收和積累。再說,目前中學生學習的任務重,不可能所有素材都從生活中積累作文所需要的材料,那么就可以從閱讀訓練的文章中去積累材料了,既做了訓練,經(jīng)過老師點撥又能做好積累,一個訓練時間達到兩個效果,也算能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了。
另外,我還推薦學生訂閱《讀者》或《意林》雜志,因為這兩本雜志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古今中外,無論是歷史的文學的、哲學的、地理的、天文的、生物的、自然科學的,所涉及的面比較廣。學生通過閱讀能更好地拓寬知識面,也能找到自己喜歡的素材。此外我還充分利用學校的閱覽室和圖書館,鼓勵學生多去閱覽室、圖書館借閱感興趣的書籍。因為學校里的藏書相對比較正規(guī),不會出現(xiàn)一些不良影響的書籍,這就為學生閱讀提供了保障,避免學生沉迷于不良書籍。再加上我們教師和家長加以正確引導,學生能在相對安全的環(huán)境中享受書籍帶給他們的樂趣。
除了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外,在課堂上我也會利用作文課跟學生一起賞析美文或點評學生自己的作文,從一開始找錯別字、語句不通順到分析文章所寫事例與中心的關系、所舉事例孰詳孰略、如何安排事例的順序、如何運用描寫刻畫人物、如何突出文章的中心等等,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點評文章優(yōu)劣,然后從會評到會寫自然過渡,那么一篇成功的作文就會從學生的筆下出現(xiàn)。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素材積累,讓學生做巧婦寫出有米之炊。積累素材的能力為現(xiàn)時作文所需要,更為將來的治學、創(chuàng)造、發(fā)展所必須。也正基于此,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diào)語文素養(yǎng)的積累和運用。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币獙崿F(xiàn)這個最終目的,需要全體語文教師的共同努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愿與諸位同仁上下求索。
參考文獻:
[1]葉圣陶教育名言[M].
[2]茅盾.現(xiàn)代文藝雜論[M].世界,1929.
作者簡介:李玉玲,廣東省惠州市,惠州市惠陽區(qū)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