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復興
哥倫布市雖然叫作市,其實,屬于比一座小鎮(zhèn)還要小的“袖珍城鎮(zhèn)”。它位于美國中部印第安納州的腹地,很少外來游客,安靜自得,猶如世外桃源。全城的人口不過四萬,這樣稀少的人口密度,比北京的一個社區(qū)的人都少,想不安靜都不行。
哥倫布市的第五街上,有一座紅色矩形的圖書館,是貝聿銘設計的作品,簡潔爽朗的線條,和四周古典式的建筑對比顯得現代感很強。門前的廣場上,矗立著名為“拱門”的青銅雕塑,同樣出自名家,是亨利·摩爾的作品,與圖書館對視,一紅一綠,別有一番寓言意味。
這座圖書館是哥倫布市的新圖書館,1969年建成,從而替代了1899年的老館。新館起的名字叫作克利奧·羅杰斯圖書館,以人名命名,這個人應該大有來頭。
走進圖書館,寬敞明亮的閱覽大廳,書架林立,電腦齊整,沙發(fā)嫻靜,玻璃窗灑進溫煦的陽光,墻壁上有各種裝飾畫,一角設有哥倫布市有名的建筑圖片介紹。別看哥倫布城小,卻有六十多座建筑,都是世界上包括埃利爾·沙里文、貝聿銘以及凱文·洛奇在內著名設計師的藝術作品,學校、醫(yī)院、消防局、郵局與公交車站,甚至連停車場和監(jiān)獄,都出身名門,為自己的獨家名師所設計??上В趫D書館里,并沒有找到關于克利奧·羅杰斯的介紹。
回到住所之后,翻看從圖書館借來的“美國小鎮(zhèn)叢書”《哥倫布市》。這是一本小冊子,結果總算找到了克利奧·羅杰斯的名字。原來,他是圖書館的一名管理員,在哥倫布市的老圖書館里工作了二十八年,直至1964年,五十九歲時去世。五年之后,出資請來貝聿銘設計并建造這座圖書館的,是哥倫布市康明斯公司的老板歐文·米勒。
這座圖書館,并沒有像別的地方那樣以出資人的名字冠以歐文·米勒,而是以一個普通的圖書館管理員的名字來命名。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眾多的圖書館,還有沒有類似一座也是以一名圖書館管理員的名字來命名的。我對這座圖書館懷有深深的敬意和感動。
讀完這本《哥倫布市》的小冊子,我想,如果這座圖書館的名字,不是以克利奧·羅杰斯的名字來命名,而是以出資人歐文·米勒的名字,或者以設計者貝聿銘的名字來命名,還會讓人感動嗎?我想起李宗盛在《真心英雄》里唱的那句歌詞:“燦爛星空,誰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們給我最多感動?!币粋€普通平凡的圖書館管理員,以自己的半生時光,默默地奉獻給了圖書館。圖書館以這樣的方式回報他,把他的名字鑲嵌在圖書館的門額上,讓他的名字和時光一起流傳,讓逝去的平凡歲月有了清澈而溫暖的回聲。這是對普通人勞動最美好最真摯的尊重。這個世界上,并不只是那些成功人士,如功成名就的藝術家、發(fā)了財的老板等人可以占據歲月光鮮耀眼的位置,其實,平凡的人們給世間留下了最多的感動。
回過頭來,再看看這座克利奧·羅杰斯圖書館,會為其設計和周圍建筑布局的匠心獨運而贊嘆。門前的廣場,已經成為如今哥倫布市的中心。圖書館對面,是1895年建的老市政大廳,一座磚紅色的古典建筑。旁邊是1942年建的第一座教堂,現代建筑師鼻祖芬蘭設計師埃利爾·沙里文的作品,米黃色的不對稱建筑,號稱美國的第一個現代派的教堂,不僅是哥倫布市也是全美標志性的建筑。圖書館的東邊,是歐文花園旅店,建于1864年,深棕色錯落有致的樓體,意大利式的古典花園,是當地現存的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這三座建筑,和最晚的建于1969年的圖書館,呈穩(wěn)定的四邊形狀態(tài),彼此對峙,相看不厭,構成哥倫布市歷史的連接線。哥倫布市則如同一棵大樹,四座不同年代的建筑,呈現不同的年輪。逝去的歲月,一下子變得看得見、摸得著了。
在哥倫布市一百多年的歷史中,普通人完全可以成為主角,成為這條歷史之河中一朵清澈而不可或缺的浪花。建筑不過是凝固的歷史,是人的精神和形象的一種外化——克利奧·羅杰斯圖書館就是代表。
四面有風,在廣場上撲面而來,一時花香浮動,正是玉蘭、海棠、丁香和紫荊花開的季節(jié)。
[怦然心動]
在一眾名師大家的建筑群的簇擁之下,一座以普通人命名的圖書館,赫然地矗立在城市的中心。它是頂級建筑大師的作品,出資人也是富甲一方的老板,但是它卻突破常規(guī),用一名默默無聞的圖書管理員的名字作為其標志。這種創(chuàng)舉,令人震撼之余,更加令人感動。誠如作者所言,“建筑不過是凝固的歷史,是人的精神和形象的一種外化”。哥倫布市正是以這種方式,致敬了無數的普通人,為他們對這座城市所作出的貢獻表達了最高的尊重和敬意,讓他們逝去的平凡歲月都有了溫暖、清澈的回聲。普通人雖然平凡,但是無數平凡的崗位和勞動者卻是推動社會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巨大動力,他們默默奉獻的人性光亮總能感動世人。
【文題延伸】向 致敬;最好的回報;平凡人給予的感動……(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