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琴
摘要:多媒體教學技術是利用計算機對聲音、文本、圖像等進行綜合處理來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一種手段??茖W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現(xiàn)代教育技術得到進一步開發(fā)利用,這為多媒體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大學語文課堂能夠幫助學生學習優(yōu)秀的文化作品,訓練學生的漢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多媒體教學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廣泛運用,使語文課堂更加生動、現(xiàn)代化。
關鍵詞:大學語文;多媒體教;學利弊分析;對策
多媒體技術通過視聽動畫的結合能夠刺激學生多種感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夠將靜態(tài)枯燥的語言文字變成動態(tài)的形式表達出來,把經典影視作品同文學作品相結合,把抽象概括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課堂模式的轉變提高了語文教學效率,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將學生帶入了一個新的學習情境,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可以說多媒體教學技術對于大學語文課堂教學十分重要。
一、大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素養(yǎng)、教材編寫和教學目標設定和課堂教學均存在問題
大學語文作為公共基礎課,通過母語學習,在培養(yǎng)大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和社會認知水平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大學語文教師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從而影響到大學語文教學效果。大學語文課程教材種類繁多,內容重復,一些高校自行編寫,編寫水平參差不齊。目前高校對大學語文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還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在大學語文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目標問題上,也存在爭議。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不能突出學科特點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一些大學語文課缺乏對聽、說、讀、寫能力的拓展訓練和語文能力養(yǎng)成的重視,教學比較隨意,課堂有時會演變?yōu)槲膶W史及有關故事、文學作品簡析鑒賞,有的甚至以視頻欣賞代替語文教學。這樣,語文課堂難以體現(xiàn)大學語文課的性質和特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語文教學專業(yè)性的體現(xiàn)。
(二)語言文學性缺失
從大學語文課程內涵層面分析,“大學語文則是一門通過語言來提升學生漢語水平、文化素養(yǎng)和精神境界,以體現(xiàn)對人的終極關懷的課程?!贝髮W語文要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更高水平的運用母語閱讀和表達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以藝術的眼光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高層次的認識能力。調研中了解到,一些語文課堂忽視語言文學的分析和闡釋,致使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文學性缺失。
二、大學語文多媒體教學策略
(一)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首先,它拓寬了學生獲取語文知識的途徑,學生不再只依靠教師傳授知識,他們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查閱相關資料,選取自己需要的內容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框架,還可以觀看各種影視資料、課件、錄像等獲取情感體驗,讓自己對一些知識理論不再局限于表層的了解。其次,多媒體技術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運用技術手段可以將傳統(tǒng)教學難以表達的語言知識用圖片、視頻等方式放映出來,把知識變得更加直觀化,利于學生掌握。例如,在教授詩歌時,教師可能無法用語言準確描繪詩歌的意境,這時如果運用多媒體將一幅幅畫面呈現(xiàn)出來,學生就能很好地理解整首詩的情感和意境,詩歌內容也會和圖片相結合,長久地保留在學生的記憶中。最后,多媒體技術作為輔助手段,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教學活動提供良好的條件。多媒體的使用可以讓單位時間內傳遞的信息量增大,并且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視聽材料,讓學生通過接觸各種形式的材料加深理解,拓寬視野,這既節(jié)省了課堂時間,也提高了教學效果。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還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課堂上實現(xiàn)多方面發(fā)展。此外,學生不僅可以通過課堂獲取知識,還可以在課下利用互聯(lián)網進行個別化學習??傊處熢谡Z文教學中要恰當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多媒體技術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服務于課堂。
(二)將讀圖與讀文相結合,指導閱讀方法
提倡經典閱讀,并不意味著完全回歸到傳統(tǒng)的誦讀。教師要努力適應新時代傳播媒體的變化,與時俱進,在教學中將當下的“讀圖”與傳統(tǒng)的“讀文”有機地結合起來?!啊x圖’既然能上升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標志之一,就必然有其合理和積極的一面。在閱讀教學中,我們需要警惕的是替代性的簡單思維方式,即要么主張以圖像閱讀替代文本閱讀,要么主張以文本閱讀來棒殺圖像閱讀,這種極端化的思維模式和顛覆性的‘革命’舉措,在我們的教學改革中并不少見,影響極壞?!痹诮虒W中,可以指導學生閱讀文本,感受文字之美,同時觀看圖像,以獲得直觀形象的效果。在教學沈從文的散文《鴨窠圍的夜》時,我先讓學生閱讀文章,分析指出文本通過對水手和吊腳樓妓女人性美的描寫,使這個夜晚更加美麗迷人。一個漫長、寂寥、寒冷的夜,經沈從文的描繪、渲染、想象、點化,火光與雜聲綜合,這個夜晚成了人類永恒的夜,將讀者帶到一個神秘高遠的意境。再通過播放湘西風景的短片,讓學生對于神秘的湘西風情有所了解。通過文本與圖像的兩相對照,閱讀文本可以喚起讀者豐富的聯(lián)想和多元體驗,感受到這塊蠻荒之地所蘊含的豐富生命力,而觀看圖像則將抽象的文字具體化,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享受一次視覺盛宴。這樣可以將“讀圖”與“讀文”結合起來,揚長避短,相得益彰,既滿足了九零后學生“閱讀視覺化”的閱讀習慣,又能夠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三)采納開放式的教學載體
葉圣陶先生說過:“課文無非是例子。”中小學語文教學是這樣,大學語文教學也是如此。對待教材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學生只要是在大學語文范疇內聽、說、讀、寫就是在進行大學語文的學習,而不要局限在課堂之上,更不能僅僅局限在教材上。對教材要大膽取舍、重組,更可以把教材之外的優(yōu)美篇章拉進大學語文教學之中。不僅如此,還應體現(xiàn)在組織學生進行高水平的語文實踐活動上。比如組織學生觀看具有文化傳統(tǒng)、文化底蘊的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電視節(jié)目,組織學生進行詩詞朗誦比賽、主持人大賽等語文實踐活動。
(四)靈活多樣的教學評價
過去的教學評價以單一的試卷考查形式呈現(xiàn),為了調動學生學習大學語文的積極性,必須相應地改變教學評價。一是評價主體的多樣性。過去的主體只是教師,現(xiàn)在既可以是教師評價學生,也可以是學生互評,學生自評,這能增強其學習的主動性;二是評價形式的多樣性。過去只是以試卷考查,現(xiàn)在還可以用各種語文實踐活動的形式去評價學生,這些語文實踐活動促進了語文教學向縱深挖掘,橫向拓展,真正地鍛煉了語文的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
三、結束語
我們要學會正確看待語文課堂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好課堂的引領者,依托多媒體技術,為整個課堂服務。但多媒體教學技術只作為教師課堂教學的輔助性手段,不能喧賓奪主,不能代替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教師要合理掌控課堂中多媒體使用的時間和頻率,同時還要一如既往地重視板書教學,發(fā)揮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為學生做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