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坤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學校教育在教學模式上也需要做到與時俱進,向著信息化方向靠攏。尤其是素質(zhì)教育教學體制下,更多的課堂教學需要運用信息技術,因此,對于學校要不斷完善信息設備的配置,以保證教師日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使用效率,推動學校教學結(jié)構的不斷優(yōu)化。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教育教學 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038
眾所周知,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應用于人們?nèi)粘I畹姆椒矫婷?,并且在其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未來信息化技術也將持續(xù)不斷的發(fā)展,為人類生產(chǎn)、生活等各方面帶來天翻地覆的改變。而對于一個國家乃至整個社會的發(fā)展來說,最重要的不是信息技術本身,而是能夠熟練運用信息技術的人才的出現(xiàn),來推動信息技術的不斷研究和發(fā)展,推動社會的不斷進步。所以,作為人才培養(yǎng)基地的學校來說,要首先完成信息化的進程,通過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一方面,保證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各科教學的高效化;另一方面,打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資源的公平分配和優(yōu)秀教學資源的快速傳播,繼而促進整個社會人才培養(yǎng)機制的改革。
各階段的學校教育都是以加強學生知識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為目標,尤其是在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學校教育更加注重人才與市場需求的契合度,以及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激發(fā)。所以,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更加需要信息化的加入,來呈現(xiàn)更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因此,對于學校來說,要不斷完善信息化裝備硬件設施以及配套的建設,在原有教學設備的基礎上,逐步完善適應新課改要求的學校教育裝備,并且健全教育裝備管理機制,提高教育教學裝備的應用水平,促進教育信息化的順利展開。所以,本文中我將重點針對信息技術設施配備和應用展開探究,談談學校教育過程中如何通過完善信息化設置,制定合理的設備使用規(guī)范,來推動素質(zhì)教育創(chuàng)新型教學體制的有效實施。
一、學校層面加強信息化建設的重視
數(shù)字化校園的打造并不是一個人的能力所能夠?qū)崿F(xiàn)的,必須要有以學校為基礎的后盾支撐,形成強有力的組織和制度保證,在資金劃分和設備建設方面投入足夠的精力和時間,才能保證信息化和學校教育的全方面融合。所以在教育信息化方面,首先要從整個學校層面引起重視,從而在教學規(guī)劃和配備方面形成有目的、有計劃性的方案,進而促進各階段學校教育中信息化教學實踐的開展。
首先,從學校的角度來看,信息化校園的打造并不是一句口號,也不能盲目的實行。畢竟學校建設的每一份人力物力都需要花在“刀刃”上。尤其是在素質(zhì)教育教學體制還處在初級階段,在學校教育教學具體進程中,對于信息化的需求是什么?有多少?信息化配備的標準是什么?這些都是需要整個學校結(jié)合教學實際進行研究的內(nèi)容。所以,在我看來,我們可以針對不同階段的教學需求,開展專題的教職工會議討論,成立教育信息化的專項小組,并指核心的校領導作為小組的領導者,直接負責教學信息化設備配備方面的要求,結(jié)合教師的實際教學需求,有針對性的推進信息化設備的安裝和采購,避免人力物力不必要的浪費,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佳的教學成果回報。
其次,從學校整體教學層面考慮,在信息化配備過程中要本著教師辦公優(yōu)先的原則。因為對于信息化教學來說,主要服務于教學,而教師是學生學習方面的引導者,而對于教師來說,在教學中逐漸實現(xiàn)信息化的轉(zhuǎn)變需要一個過程。所以優(yōu)先從辦公方面讓教師熟悉一系列的信息化設備,尤其是多媒體教學設備制作課件、批改作業(yè)等,讓教師熟練運用后,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指導,靈活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自我提高,實現(xiàn)各科知識多樣化的輸出等,實現(xiàn)信息化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形式的相輔相成,促進各科教學效率的不斷提高,實現(xiàn)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
二、加強信息化硬件設備管理和軟件資源開發(fā)
對于教育信息化來說,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基礎的信息化教學設施的配備;二是教學相關軟件資源的管理和開發(fā)。這兩方面都需要學校付出相關的人力物力。
首先,學校要加強對于基礎的信息化教學硬件設施的配備。學校局域網(wǎng)絡的搭建和保持暢通,多媒體教學設備如電腦、投影儀等的全套配備,當然對于多媒體教室的搭建來說,可以按照學校的基礎實力量力而行,如果不能實現(xiàn)全面覆蓋,可以采取部分建設,在各科教學過程中輪流使用,一定程度上保證多媒體設備的使用率,避免資源浪費。另外,對于信息化硬件設備來說,還需要定期的維護、檢修,在此方面,學校可以成立以信息技術教師為主的檢修隊伍,定期輪流對信息化設備進行排查和檢測,找出問題及時解決,實現(xiàn)教學設備的順利運行。
其次,在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還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軟件資源的開發(fā)和管理。一方面,配備專業(yè)化的技術開發(fā)人員,針對學校管理實際,進行教學信息化軟件的開發(fā),如圖書館借書系統(tǒng)、學生檔案卡管理系統(tǒng)、學生考勤系統(tǒng)等等,為學校教育教學各方面工作開展提供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則是從教師教學本身出發(fā),結(jié)合教學需求,對既有的教學信息化系統(tǒng)進行豐富和完善,尤其是結(jié)合教學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系統(tǒng)進行教學資源的開發(fā),例如遠程教育系統(tǒng)、作業(yè)批閱系統(tǒng)、考試系統(tǒng)等等,促進教師日常教學工作開展的科學化和高效性。
三、開展教師信息化能力培訓
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最終目的還是讓教學過程更為科學多樣,教學成果不斷提高。所以各種信息化設備配備后的必要任務就是進行教師的培訓,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熟練運用、靈活掌握。
首先,可以邀請專業(yè)的人士對教師進行集中性的信息化技能培訓,尤其是針對學科教師來說,重點在于如何利用多媒體設備開展日常教學工作,制作更為有趣、靈活的課件,提高學生的課堂知識學習層次和深度。
其次,作為教師可以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不定期的集體培訓、學習。此過程中由學校統(tǒng)一組織,由信息化教學中最有資歷的教師進行指導,通過討論過沉重的交流和實踐,從教師彼此的教學經(jīng)驗中獲得新的信息化教學啟發(fā)。另外,學校還可以利用信息化終端,例如電腦等針對教師進行遠程視頻培訓,或從互聯(lián)網(wǎng)中挑選視頻公開課等資源,在日常工作過程中促進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能的不斷提高。
總之,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下,任何社會活動都被囊括其中,并從中受益。所以在學校教育過程中,也要順應時代潮流,加入互聯(lián)網(wǎng)大軍,成為信息化的一部分,從而通過完善的信息化教學設施的配備和有針對性地信息化軟件開發(fā),促進學校教育教學效果的步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