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鴻
配方:制何首烏、白何首烏各250克,生地黃、生姜汁各60克,紅棗、胡桃肉、蓮子肉各45克,當(dāng)歸、枸杞子各30克,麥門冬15克,蜂蜜45克,米酒3500毫升。
制法:將前11味,除生姜汁、蜂蜜外,其余各藥加工使碎,混勻,入布袋,與生姜汁一起置容器中,加入米酒,密封,每日振搖數(shù)下,浸泡14日后,過濾去渣,加入蜂蜜,拌勻,即成。
功用:補(bǔ)益精血,烏須黑發(fā),延年益壽。
主治:須發(fā)早白,腰膝酸軟,頭眩耳鳴,疲倦等癥。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陽虛畏寒者忌服。
配方:馬藺子、馬藺根各100克,黃米500毫升,陳曲2塊,酒酵子2碗。
制法:將馬藺子埋入土中3日,馬藺根切碎;將黃米水煮成糜;陳曲研末,與酒酵子,并與馬藺子共存一處作酒,待熟;另用馬藺根,加水煎10沸,取汁入酒內(nèi)3日即成。
功用:清熱利濕,解毒,烏須發(fā)。
主治:須發(fā)變白。
用法:口服,隨時(shí)隨量飲之,使之微醉。
附記:引自《萬病回春》。
配方:枸杞子、甘菊花、熟地黃、神曲各60克,肉蓯蓉30克,肉桂20克,白酒2500毫升。
制法:將前6味共制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補(bǔ)肝腎,益精血。
主治:腰膝軟弱,身疲乏力,須發(fā)早白等癥。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
配方:熟地黃、南五加皮、懷牛膝、細(xì)辛各200克,糯米2000克。
制法:將前3味置砂鍋中,加水5000毫升,煎至3000毫升,待冷,倒入壇中;糯米蒸飯,待冷,細(xì)辛(先研細(xì)末)入壇中,拌勻,密封,置保溫處,如常法釀酒。至14日后,去渣,即成。
功用:滋肝腎,壯筋骨,烏須發(fā),健身益壽。
主治:容顏無華,須發(fā)早白,筋骨軟弱,兩足無力。
用法:口服,每次服15~20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一方熟地黃用400克,糯米2500克,余同上。
配方:黑芝麻、薏苡仁各300克,生地黃480克,白酒1.5升。
制法:將黑芝麻炒香,薏苡仁炒至略黃,此2味并搗爛,與切碎的生地黃共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日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補(bǔ)肝腎,潤(rùn)五臟,填精髓,祛濕氣。
主治:風(fēng)虛痹弱,腰膝疼痛,神經(jīng)衰弱,健忘,須發(fā)早白等癥。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
配方:三葉酸、黑桑椹各25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將前2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即可取用。
功用:潤(rùn)五臟,調(diào)氣血,烏須發(fā)。
主治:須發(fā)早白,腰酸,頭暈?zāi)垦#餆峥人?,口渴,小便不利,耳鳴等癥。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藥酒驗(yàn)方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