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艷萍
摘 要:就如何加強農作物栽培技術管理以及栽培技術的基本要求展開探討,希望提出有效的調整措施,規(guī)范農作物栽培技術的使用流程,提高農作物栽培水平和產量。
關鍵詞:農作物;栽培技術;基本要求;管理措施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8)03-0035-01 中圖分類號: S31 文獻標志碼: A
當前,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變革,農作物在市場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為了更好地提高農作物產量、實現(xiàn)農作物利益最大化,應該密切關注農作物栽培技術的使用。根據(jù)特定的農作物選擇合適的農作物栽培技術,可以實現(xiàn)增產的目的。農作物栽培技術流程看似簡單,但如果稍不注意就會為農作物帶來嚴重的生產問題,導致生產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疏漏,不利于農作物生長[1]。無論是選種、播種還是田間管理,每一步都應該謹慎進行,配合正確的農作物栽培技術和管理措施,有效改善農作物“不產或產量少”的問題,加快我國農業(yè)生產進程。
1 加強農作物栽培管理的基本要求
1.1 以農作物生態(tài)生理機制為基礎
要想達到農作物高產的目的,需要遵循科學的農作物生態(tài)生理機制,分析光、溫度、大氣濕度等外界環(huán)境因素對不同農作物的影響,根據(jù)不同類型農作物對外界環(huán)境的不同需求,配置合理的外界條件,進行合理密植,最終實現(xiàn)農作物的高產。
1.2 以發(fā)展優(yōu)質農產品為導向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對農作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要求農作物綠色、無公害,也在不斷追求農作物的品質。要想提高農作物品質,需要做好種植、栽培、養(yǎng)護工作,改善原有的農作物生產模式,采用先進的農作物栽培技術,培養(yǎng)出適合人們生活需求和市場需求的農作物[2]。
1.3 發(fā)展標準化的農業(yè)種植模式
合理選擇栽培土地。對土地進行適當?shù)乃赏?、耕種處理,加強土地栽培管理;采用標準化的農業(yè)種植模式和先進的農作物栽培技術,擴大農作物的推廣范圍和涉及領域。
2 提高農作物栽培技術的管理措施
2.1 優(yōu)化農作物栽培品種
在選擇農作物栽培品種時,除了要考慮自然環(huán)境因素外,還要考慮以下幾點因素的影響:首先是為了有效防治病蟲害,應該在播種前采用物理、化學方法對農作物進行處理,這是第一道工序;其次是在選種時盡量選擇顆粒飽滿、無病害的種子;最后就是要合理搭配品種,根據(jù)當?shù)氐耐寥?、氣候、空氣等外界因素,選擇合適的播種技術,做好品種的選擇和搭配。
2.2 合理輪作
對農作物進行合理輪作,采用先進的栽培技術,加強農作物栽培管理和養(yǎng)護,能夠有效防治病蟲害,從而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2.3 及時平田整地
在播種前進行松土、耕土、清除雜草工作,調整土壤的水分、養(yǎng)分、空氣等,能夠有效改善土壤環(huán)境,增加土壤肥力,加強田間管理。
2.4 科學施用水肥
水是農作物生長的必需條件。根據(jù)每個生長階段的不同需水量,給予農作物特定的水分,保證農作物正常生長。同時,肥料也是必不可少的。定期對農作物的肥料成分進行檢測,給予農作物充足的肥料,可以確保農作物健康、茁壯生長[3]。
2.5 注意田間殘留管理
及時清除田間殘留物,加強田間殘留管理,能夠有效避免細菌傳染,提高農作物產量,實現(xiàn)培養(yǎng)綠色無污染、無公害農作物產品的目的。
3 小結
在培養(yǎng)農作物的過程中,應該遵循自然生態(tài)機制,采取標準化的農作物生產體系,以發(fā)展優(yōu)質農作物為最終目的,選擇無污染、無病害的栽培品種;及時平田整地,合理輪作,給予農作物充足的水肥;加強田間殘留管理,改善農作物生產模式,采用先進的栽培技術,可以實現(xiàn)農作物高產的目的,推動農業(yè)生產進程。
參考文獻:
[ 1 ] 師鵬程.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在農作物栽培中的應用[J].種子科技,2017(08):75,78.
[ 2 ] 趙繼東.農作物栽培無公害栽培的管理技術研究[J].農家參謀,2017(16):12.
[ 3 ] 劉錦汝.農作物的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探討[J].南方農業(yè),2015(30):41,43.
(收稿日期:2018-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