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琴
時下,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家庭保姆”的隊伍中來,含飴弄孫成為很多老年人的晚年樂趣。那么,如何才能使“隔代教育”更加科學(xué)呢?我的做法是:狠下心來,早點對隔輩人進(jìn)行“分離教育”。
“分離教育”早些好
兒子、兒媳工作在外地,所以,孫子壯壯便長期和我生活在了一起。每天負(fù)責(zé)接孫子卜^下學(xué),照顧他的飲食起居,這成為我晚年的主要工作。
壯壯今年6歲了,由于出生時難產(chǎn),所以,兒子兒媳對壯壯非常疼愛,一天幾個電話詢問孩子的生活情況;我和他爺爺對孫子更是疼愛有加,非常寵愛。壯壯在家中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生活??粗鴮O子天天無憂無慮的樣子,我就想:如此下去怎么得了?
思來想去,我決定對壯壯進(jìn)行“分離”教育,讓他早點離開“母體”,學(xué)會獨立“成長”。在生活方面,我和老伴達(dá)成了一致讓孩子分床睡。去年以前,由于我家房問少,孩子沒法和大人分床,現(xiàn)在住新樓了,房問多了,壯壯就可以單獨在自己的房問里睡了。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剛開始分床那幾晚,壯壯天天半夜抱著枕頭來找奶奶——不是做夢嚇醒了,就是翻身滾到床下了。不管孩子怎樣賴皮,我和老伴還是狠下心來,把壯壯抱去他的房問。一周后,壯壯再也不“半夜雞叫”了,睡覺也踏踏實實的了。孩子有了自己的房問,那么他就要負(fù)起整理自己房間的部分責(zé)任。在我和老伴的指導(dǎo)下,壯壯學(xué)會了自己穿衣服、疊被子、鋪褥子、收拾寫字臺、擦地,也學(xué)會了自己整理書包、掛衣服。
思想“分離”更重要
在生活上對孩子實行“分離教育”還不夠,還要在思想上盡早與孩子“分離”。比如,在幼兒園,壯壯摔倒了,他要自己爬起來,我們早就叮囑老師不要幫忙;手弄臟了,要自己去洗手問里洗;跟小朋友鬧矛盾了,要自己去和解,而不是找老師求助。
壯壯在給金魚換水時,不小心把魚缸打碎了,孩子看著我,不知所措。我問壯壯:“魚缸打碎了,你現(xiàn)在想怎么辦?”孩子想了想說:“我先把金魚放進(jìn)礦泉水瓶,然后倒上水,別渴死它們,明天再買個新魚缸吧!”
讓孩子自己拿主意,讓他學(xué)會獨立思考,獨立處理問題,在思想上完全脫離大人,不再依賴他人,孩子這種獨立的分析足可讓大人欣慰了。
看過電影《狐貍的故事》的父母們,都為片中狠心的老狐貍讓小狐貍離家闖天下的情節(jié)所震撼。是的,老狐貍讓小狐貍離家的做法看似殘忍,實則是愛,正是這種殘忍,才使得小狐貍學(xué)會了獨立應(yīng)付一切艱險而最終長成了大狐貍,使狐貍家族得以存續(xù)下去。跟老狐貍相比,我們現(xiàn)在的很多家長過于溺愛孩子,時時處處“罩”著他們,為他們遮風(fēng)擋雨。這種表面的愛,實則是在耽誤孩子的成長,是一種“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