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鄭蓉
摘要:低年級語文復習課如何上一直是低年級語文教師心中的疑惑。相較于中高年級,低年級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比較簡單,知識點較少,在復習階段常常出現“單一”“乏味”“低效”的情況。作者基于實踐研究成果,從信息技術與低年級語文課堂融合的角度,從游戲、互動、評價三個方面探索低年級語文復習課的有效性。
關鍵詞:信息技術整合;語文復習;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8)15/16-0078-03
復習課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能幫助學生鞏固、深化、靈活運用學到的知識,它一方面可以應對期末檢測,另一方面能提升學生的關鍵能力。而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有效融合,能充分利用現有信息資源,發(fā)揮設備最大潛能,在有限的物質資源上,結合學科特點、學生年齡特點,實施高質量和高效率的教育。尤其是在低年級語文復習課上,有了信息技術的支撐,課堂才能擁有趣味性、多樣性、高效性。
復習課難上,低年級語文復習課更難上?,F階段小學低年級語文復習課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復習內容單一。新課標中指出,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是識字、寫字。所以大多數教師在復習課內容的選擇上,基本都是默寫生字詞、背默課文,學生每天都在生字堆里打滾,內容非常單一。
(2)復習方式乏味。學生復習生字詞的方法大多是進行機械式的抄寫、默寫,面對的是冰冷的背誦檢查和已經麻木的“看拼音寫詞語”。
(3)復習效率低下。教師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給學生進行默寫、背誦等練習,學生整天埋頭進行生字抄寫、課文背誦。學生提不起興趣,教師也非常疲憊,復習效率比較低。
(4)信息技術的缺失。在復習課上,大多數教師認為沒有使用信息技術的必要,純粹地抄、默、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缺失,復習效率低下。
如何改變以上四種情況?筆者認為最主要的就是要解決好復習課“趣味性”的問題,而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能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方式充滿變化,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1.以游戲為媒介,實現無痕的知識點鞏固
要讓復習課不再枯燥乏味,勢必要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而游戲就是最好的方式,筆者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課堂小游戲,改變知識要點復習的方式,學生在游戲中強化了知識要點,實現了知識點的鞏固。例如,在教學2017年部編教材小學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復習課時,筆者根據本單元的復習目標:復習45個生字、9個偏旁和1個多音字,會寫16個生字和6個筆畫;復習帶疊詞的“的”字短語,能用一句話說出自己喜歡的季節(jié);復習關于珍惜時間的名言;背誦《秋天》《小小的船》《江南》及《四季》)。設計了“讀準字音”“會認生字”“會背課文”“我會說話”“我會寫字”幾個復習板塊。復習每課的生字詞是一年級復習課的重點。傳統(tǒng)復習課上,在復習生字“讀音”“書寫”的內容時,一般采用書面默寫的形式,而本課筆者利用“希沃白板”中的游戲模板,設計了如下幾個小游戲。
游戲一:讀音、漢字對對碰。
出示生字和音節(jié)(如圖1),利用平板電腦,組織學生玩對對碰的游戲。當選擇答案正確時,左邊的生字云朵與右邊的音節(jié)云朵可以配對成功;若選擇錯誤,則無法配對,會自動彈出。簡單的操作、有趣的游戲,讓學生復習生字詞的讀音既方便,又高效。
游戲二:給生字寶寶找家。
在正確讀出生字的讀音后,是對字形的進一步復習。通過設計的游戲(如圖2),學生找出“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半包圍結構”“言字旁”“木字旁”的生字,從而復習生字的結構特點及偏旁部首。完成練習后,系統(tǒng)會根據正確歸類結果出示答案,學生在小老師的帶領下再讀一讀,復習鞏固。這樣的游戲活動替代了原本枯燥的一問一答式的教學方式,學生玩得開心,學得有趣。
游戲三:生字寶寶我能寫。
在檢查學生對生字書寫掌握情況時,筆者改變了傳統(tǒng)的抄寫、默寫手段,設計了看拼音寫詞語的闖關游戲。學生可以在平板電腦上直接手寫漢字,筆者也可以直接反饋。這樣的形式,可以將優(yōu)秀的書寫作為范例,而現場生成的錯誤也能及時被捕捉,成為鮮活的教學資源,對學生字詞的書寫復習很有效果。
從以上教學案例中可以看出,信息技術與復習課的融合,既能夠提起學生復習的興趣,又能夠提高復習課的效率,更能夠在橫向上拓寬知識點的廣度,在縱向上挖掘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
2.以互動為途徑,實現針對性的指導突破
在傳統(tǒng)復習課中,學生常埋頭默寫、做練習卷,教師則埋頭批改、整理錯題、統(tǒng)計數據。學生的興致、教師的熱情都被這樣低效的工作所磨滅。與此同時,對學生的個性化指導也不能很好地實現。因此,筆者選擇了問卷星為復習課的輔助手段,提高復習效能,關注全員,做到真正的個性化指導。例如,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航天飛機》一課,文中出現了一些容易混淆的生字,學生常常會無法正確區(qū)分它們的同音字,如“竟、競”“臂、碧、壁”等。筆者利用問卷星做了如下頁圖3的設計。
學生人手一臺平板電腦,通過掃描問卷的二維碼,獨立完成此套字詞復習題。這些題目旨在檢測學生是否能夠正確區(qū)分同音字。在學生完成答題后,筆者在后臺匯總數據,并根據數據顯示結果,重點復習第一題,同時找出出錯的學生,課后單獨再次輔導并做到后期跟蹤檢查。
在上述案例中,筆者通過問卷星平臺,做到了真正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這種答題形式,既方便了學生完成作業(yè),也讓教師從繁瑣的批改作業(yè)、錯題整理、數據統(tǒng)計中解放出來,進而在課堂上及時收集學生的答案,并依托網絡進行精準的數據分析。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可以真正做到講學生不會的,教學生易錯的。同時,教師可以很清晰地了解每個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對薄弱學生進行跟蹤檢查、輔導,做到有針對性的指導。
3.以評價為抓手,實現個性化的學生發(fā)展
小學階段是學生性格形成的黃金時期,對小學生來講,教師的評價對他們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他們更關注教師對他們的評價。復習課上,教師若能用好評價,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良性循環(huán),從而提高復習效率。因此,筆者利用“班級優(yōu)化大師”評價軟件,讓“小猴子”成為學生的好朋友,初步構建了趣味性、個性化、競爭性的新型評價體系。
在復習課上,學生若積極回答問題,筆者會獎勵他們“積極思考”章,若在完成作業(yè)方面有好的表現,會獎勵他們“作業(yè)好”章,除了獎勵獎章之外,學生個人分值榜上也會有相應的加分。筆者和班級小干部一起設計了近30個符合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的教育教學方面的獎章,并根據爭章的難易程度匹配了相應的分值。除了這些固定的評價內容,教師還可以進行“文字點評”,做出個性化的評價。
在課堂上,筆者根據學生的表現,隨時點開“班級優(yōu)化大師”進行表揚與批評及加減分。學生非常在乎自己的分數,愿意看到自己在班級“排行榜”上排名的進步。因此,學生在這樣一個積極的環(huán)境下,提高了聽課的專注度,提高了作業(yè)的質量,提高了復習的效率?!鞍嗉墐?yōu)化大師”在手機上也有相應的APP,筆者鼓勵家長在手機上安裝APP,只要教師在“班級優(yōu)化大師”上操作,家長手機就可以實時收到教師的評價反饋,他們對孩子的課堂表現、在校表現也有了及時了解,也可以根據教師給出的個性化的文字點評,了解孩子知識點的薄弱處,在家配合復習工作。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小學語文復習課的教學在教學效率及質量上都有了明顯的優(yōu)化與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有必要積極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并結合實際情況將現代信息技術資源靈活融入到具體語文知識點的教學活動中。只有這樣,才能讓小學語文教學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撐下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