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縣中醫(yī)醫(yī)院,河南 杞縣 475200)
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主要是由于腦組織短暫性供血不足而導致的短暫性視網膜功能或腦局灶功能缺損[1]。該病會提高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率,嚴重影響患者預后。目前臨床尚無有效的方法預防該病的發(fā)生,為此,本研究采用小劑量尿激酶應用于TIA,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97例TIA患者,均經實驗室、頸動脈B超等檢查確診,符合TIA診斷標準。排除藥物禁忌癥者。將其按照入院先后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齡61~78歲,平均(69.41±6.08)歲;發(fā)作次數1~3次,平均(1.93±0.13)次。觀察組:49例,男26例,女23例;年齡60~79歲,平均(69.39±6.11)歲;發(fā)作次數1~4次,平均(1.99±0.16)次。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或其家屬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得到醫(y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對照組應用吸氧、降糖、降壓、降脂等常規(guī)治療,口服阿司匹林(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J20130078),100 mg/次,2次/d,口服雙嘧達莫(亞寶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4020968),25 mg/次,3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小劑量尿激酶(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生產,國藥準字H44020647)靜脈滴注,25萬U/次,120 min內滴完,1次/d,共計7 d。7 d后對比凝血功能,隨訪3個月對比療效。
1.3觀察指標 臨床療效[2]:顯效:一過性眩暈、眼震、肢體無力等癥狀體征消失,無復發(fā);有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復發(fā)<3次;無效:癥狀無改變甚至惡化。凝血功能:凝血酶時間(TT)、凝血酶原時間(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
2.1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觀察組:顯效19例,有效23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85.71%(42/49);對照組:顯效11例,有效21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66.67%(32/48)。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87,P=0.049)。
2.2兩組凝血功能的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兩組TT、PT及APTT均有顯著提高(P<0.01),觀察組提高的幅度大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凝血功能對比
TIA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綜合性疾病,病因復雜,與血栓形成、血流動力學改變、血管痙攣、應激反應等因素均有著密切關系。臨床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極易發(fā)展為腦卒中、腦梗死、腦白質病變等,對患者預后及生存質量均造成嚴重影響。
尿激酶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常用的溶栓藥物,屬于纖溶酶原激活劑,主要提取自人尿液及腎臟組織,具有較佳的消栓、溶栓效用?,F代藥理研究證實,尿激酶應用于機體后,主要在內源性纖維蛋白溶解系統(tǒng)發(fā)揮作用,通過將纖溶酶原催化裂解為纖溶酶,對血液循環(huán)中的凝血因子及纖維蛋白原產生降解作用,進而產生抗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效用。喬國華等[3]采用30萬U尿激酶靜脈滴注治療TIA患者,顯示能有效消除患者癥狀體征,促進患者恢復。本研究采用小劑量尿激酶治療TIA,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及凝血功能改善效果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證實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小劑量尿激酶,能夠更為有效地改善微循環(huán),提升腦組織血流量,恢復腦部血供。這可能與以下機制有關:(1)與阿司匹林相互作用下發(fā)揮增益效用,通過降低血粘度及血漿纖維蛋白原,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底物,控制血栓形成;(2)尿激酶能夠通過對纖維蛋白原進行分解,達到抑制血栓形成的效用;(3)改善血管阻力,提升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環(huán),提升血流量;(4)改變血液動力學特性,提升纖溶系統(tǒng)活性,促進血栓溶解[4]。
綜上所述,小劑量尿激酶應用于TIA效果顯著,聯(lián)合常規(guī)治療能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改善預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