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元強 褚海濤
摘 要:教育發(fā)展,以人為本。學校發(fā)展,學生第一,教師為本。校長,這一角色,非常特殊和關鍵。做走在教師前面的人,價值引領;做走在教師后面的人,甘做人梯,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成就教師職業(yè)幸福;還應行走在課堂之上、教師之間,行走在追尋教育家的路上。
關鍵詞:校長 價值引領 鼓勵教師 追尋課堂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钙鸺缟系膿?,對我而言,既有踏上新征程的喜悅,也有迎接新考驗的壓力,但為了實現(xiàn)心中的夢想,我沒有別的選擇,只有勇往直前,做教育路上的行者……
一、校長,要做走在前面的人,價值引領,帶著教師走向學生
曾看過一篇文章《假如100年前的教師復活》,文章源引了報紙上一個關于一百年前醫(yī)生和教師復活的故事。在一百年前去世的名醫(yī)如果現(xiàn)在復活了,面對當下形形色色的先進醫(yī)療器械和日新月異先進的診療技術,會根本無法行醫(yī),即便當年他很出名;如果一百年前的一位教師現(xiàn)在復活了,他卻照樣可以像我們現(xiàn)在的老師一樣,拿起課本和粉筆走上講臺,即便,他曾經也不是名師。教育需要更新,不僅是教育手段和方法,更需要與時俱進的理念。用一百年前灌輸式教學方法,來教育著新時代的孩子,這不能不說是教育的悲哀。一個校長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思想的領導。
不破不立,沒有問題是最大的問題。工作伊始,我在不同時間和地點多次召開了學校教學工作會議,認真傾聽老師們和同學們的心聲,努力尋找制約九中發(fā)展的瓶頸問題,并梳理了發(fā)展思路,最終決定站在德育的角度抓質量,以養(yǎng)成教育為突破口,改變學生的意識,改變學生的行為;通過教師的改變和學生的改變推動學校發(fā)展提升。
二、校長,要做走在后面的人,甘做人梯,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學校的發(fā)展靠教師,而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更在教師。學校要發(fā)展,必須依靠教師,讓教師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有較高的專業(yè)技能。怎樣老師們不斷豐富和改變自我,成長自我呢?我們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坐下來三種途徑,研討交流、外出學習和課堂大比武三種形式促進教師“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去育人”。一是邀請縣德育專家為全體教師做專題報告《抓德育就是抓質量 抓習慣養(yǎng)成促質量提升》;邀請省心理教育專家為全體教師專題報告《做一名智慧的老師》;在教育信息化尚未全面推開之際,邀請北京網梯科技公司總監(jiān)為學校教師做為期三天的專題培訓,鼓舞全體教職工團結在一個共同的目標下,快樂工作,幸福生活。二是建立新老教師結對幫扶制度,召開大會進行啟動,過程由教導處監(jiān)督實施,最后新教師上匯報課驗收。三是先后派出教師130余人次到濰坊、泰安、濟寧、青島等地學習先進理念和翻轉課堂教學方式,以期雞蛋能從內部打破,助力學生成功成才。四是借力于市縣名師工作室建設,以提高教師的文化知識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為抓手開展課堂教學大比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每周定期組織教師到錄播室上課,同時安排任課教師在線觀摩。各學科教師積極參與一師一優(yōu)課、一課一名師和青年教師教學大比武活動,經過聽課、評課、錄課,最終全校有四名教師課例被評為市優(yōu)秀,同時一批教學思想先進、教學技能嫻熟的優(yōu)秀教師脫穎而出。五是積極開展讀書成長活動,撰寫教師成長周記,撰寫我的教育情懷(理想)或教育敘事故事,并評選成冊,引領教師靜心反思,營造學習校園。
三、校長,要行走在課堂之上、教師之間,行走在追尋教育家的路上
“教育思想源于課堂”。為此,我摒棄了事務性的繁雜瑣事,每周定期深入課堂,推門聽課,思索教育教學過程的微妙細節(jié),和教師一道鉆研推敲,不斷探索教育藝術的新境界。
拉近與教師關系。由于分工不同,校長和教師平時都各自忙碌著自己的工作,作為校長,往往不容易了解來自一線教師和課堂一線的真實情況,教師也很少有機會與校長交流切磋。但借助聽課,實現(xiàn)了雙方最有價值的交流,校長可以通過教師的課堂展示,對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水平、教學態(tài)度等有更充分的了解,有利于課后面對面、零距離地促膝交流,以朋友的身份,用寬松平和的心態(tài),探討課堂教學的得失,從教師個人成長及家庭生活等方面入手,了解一線教師的思想動向和實際需求,從而走進教師心靈深處。而后為老師們排憂解難,化解后顧之憂,使他們安心樂教,產生一種親近感、信任感和依附感。
汲取名師智慧。針對教師教學水平偏低、業(yè)務素質不高的問題,我們充分借助互聯(lián)網,采取集中培訓和分散教研的形式,組織教師線上觀看翻轉課堂案例、特級教師講座、名師觀摩課、知名班主任講座等,讓一線教師撰寫觀后感,進行沙龍,最終起到凈化教師心靈,拓寬視野的目的。學校先后組織全體教師聆聽教育改革家魏書生《教育與人生》,李鎮(zhèn)西校長《做最好的教師》,高金英老師《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做好新時期班主任工作》等20余位名家的專題報告。
特級教師王兆正曾說:“我是一只蝸牛,雖生于田野,卻志向遠大!我是一只蝸牛,雖行動緩慢,卻始終保持爬行的姿態(tài)!”我愿意以我們的辛苦指數(shù),換取教師的幸福指數(shù),換來學生的幸福指數(shù),換取家長更高的幸福指數(shù)。
作者簡介
鐘元強(1970—),男,漢族,山東寧陽人,現(xiàn)供職于山東省寧陽第九中學,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學校管理。
褚海濤(1981—),男,漢族,山東泰安人,現(xiàn)供職于山東省寧陽第九中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