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珍
摘 要:自2008年江蘇高考把名著閱讀作為文科附加考試內容加以考察以來,名著閱讀已經成為了一塊語文教學的“必爭之地”。尤其到了高三,相對狹小的選題空間、高分值的誘惑,使得名著閱讀教學進入“白熱化”狀態(tài)。
關鍵詞:共振;閱讀;合力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11-046-1
名著閱讀教學的現狀,無法令師生滿意。下面談談名著閱讀教學現狀。
一、名著閱讀教學的現狀
1.名著閱讀教學本身處于尷尬境地
在課時方面,“爭分奪秒”——名著閱讀有相應的選修教材,但其篇幅較長,內容較多,在課時緊張的高二階段,“名著選修課”往往略而不上。只有《史記(選讀)》、《唐詩宋詞選讀》等與基礎知識考查緊密結合的教材,才會安排專門的課時來進行教學。
在學科方面,“前狼后虎”——在高考的指揮棒下,幾大學科可以無止境地占用學生的課外時間。離開了語文老師的目光,連《紅樓夢》等名著往往也在敗下陣來,只能座次靠后。應試教育對閱讀原著這種“出細活”的“慢工”有不可避免的消極影響。
在課標方面,“點到為止”——課標對名著閱讀教學是缺少清晰指導的,蘇教版除了專題的選修教材之外,在主體必修課程中安排名著內容偏少,只有《林黛玉初進賈府》、《一滴眼淚換一滴水》等聊聊幾篇,對學生來說,聊勝于無,對教學來說,名著閱讀相當于要重起爐灶。
2.高中生對名著接受度不高
筆者在一組調查中發(fā)現,首先,大部分學生其實是比較喜歡閱讀名著的,只有少數學生對閱讀名著絕無興趣,絕大多數學生喜歡閱讀的名著是情節(jié)較為曲折的小說。其次,幾乎所有學生在閱讀名著時都沒有做閱讀筆記的習慣,大部分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有一定的記憶,但遺忘了細節(jié)。
3.教師對名著閱讀教學把握不準
教師在文學名著方面素養(yǎng)缺乏。“一杯水和一桶水”的理論,在名著閱讀教學中也“水漲船高”。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在高中階段要有150萬字的名著閱讀量,對教師而言,理應讀的更多、更廣、更深入。然而實際情況不容樂觀,張獻禮在《名著閱讀教學研究》一文中寫道,他就“教師名著閱讀情況”和“教學時是否閱讀”兩個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發(fā)現“在名著閱讀方面,僅有45%的教師全文閱讀過教材所選用的名著,而竟有76%的教師基本上不和學生一起進行名著閱讀?!睂芏嘟處煻?,名著閱讀本身是一個挑戰(zhàn),名著閱讀教學更是難上加難。
二、師生共振,教學合力,提高名著閱讀教學有效性
1.專書專讀、專課專教,優(yōu)化教學策略頂層設計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閱讀時間上得到保障,是學生提高名著閱讀水平的基礎。因此,每周一節(jié)的專門的名著閱讀課必不可少。這節(jié)課應是長期開設的,便于學生有足夠時間進行閱讀;這節(jié)課應是專門用于讀名著的,不可占用作其他用途;這節(jié)課應是有計劃進行的,不能淪為自由閱讀的自習課。閱讀教學有了這節(jié)“專課”,就有了施展的基礎。
同時,應有一個整體的長期計劃,對學生高中時期的名著閱讀作好規(guī)劃。古人云“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計劃,閱讀難免最終流于隨意。書目的閱讀安排要細化到名著內容,幫助學生按部就班地完成閱讀任務。這既是新課程的要求,也是高考的備考,更是知識的積累和素養(yǎng)的熏陶。
2.還書于生,還讀于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現代心理學之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泵喿x很明顯地體現出這一點。教師要把學生從拒絕名著引向接受名著,從淺層閱讀引向深層閱讀,從一知半解引向熟知理解,必須緊抓學生興趣這一點。
學生愛讀,也愛想,這是青年人的特點。
還書于生,就要把名著生動、美麗、深刻的一面挖掘給學生看,使學生發(fā)現,原來這些不起眼的字句里隱藏著有意思的細節(jié)。如引導學生用《紅樓夢》“金陵十二釵”的判詞來預測他們的結局,用人物姓名的諧音如“元迎探惜: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諧音‘原應嘆息,嘆息她們短暫的青春”等來思考他們的人物形象。
還書于生,就要讓名著的光暈輻射到學生腦中。讀名著,以原著為本,不限于原著,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導入到閱讀教學中,比如百家講壇中《易中天品三國》、《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等,有意引導學生多多思考回味。
還書于生,就要把解讀名著的權力還給學生??梢?分鐘演講、小組辯論、主題小作文、故事新編等豐富的形式,組織學生表達自己對名著的想法。
學生有所讀、有所思、有所得,閱讀名著的興趣將會有所提高。
3.推心置腹,推波助瀾,強化教師的主導作用
避開高考談高中生名著閱讀,是掩耳盜鈴。高考文科附加題,是名著閱讀教學重要的導向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導向。名著閱讀的作用毋庸置疑,它對學生的幫助不僅限于15分名著閱讀題,更深刻地體現在文化常識、文言文、作文等一切語文細節(jié)中。
因此,教師應努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名著閱讀的習慣,讓學生能夠讀下去,讀進去。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對我們便有近乎強迫的力量?!?/p>
首先,為了達到更好的主導效果,言傳身教,教師本身應熟讀名著,提高文學素養(yǎng),才能對學生的問題有更充分的解答,對學生的奇思妙想有更敏捷的回應,使學生感受到“共讀”的快樂。
其次,教師應做好閱讀計劃、做好名著閱讀檢查與反饋工作。教師有計劃的教學組織、及時的教學反饋,是名著閱讀順利進行的保障。讀書筆記展示會、閱讀主題報告會以及朗讀會等各種學生名著閱讀活動,都應融入到學生名著閱讀的過程中,既是對學生閱讀成果的展示,也是對閱讀任務完成度的檢查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