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娟
【摘 要】功的計算,是高中物理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很多學生遇到變力做功和能量轉換的問題時,對自己沒有信心,甚至放棄不做。中學階段學習的做功公式W=FScosα只適合恒力做功,對于變力做功的計算則沒有一個固定公式可用,下面對變力做功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如下。
【關鍵詞】高中物理;變力做功;方法;例析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437(2018)04-0054-02
1 轉換研究對象,化變力為恒力
如果某一變力的功和某一恒力的功相等,就可以轉換研究對象,通過計算該恒力的功,求解變力的功,從而使問題變得簡單。也是我們常說的“通過關聯(lián)點,將變力功轉化為恒力功。”
例1:如圖,用大小不變的力F通過滑輪拉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體,開始時與物體相連的繩和水平面間的夾角為α;當F作用一段時間后,繩與水平面的夾角是β,圖1中高度是h,求繩子拉力F對物體做的功(繩的質量、滑輪的大小、滑輪的質量和繩與滑輪之間的摩擦均不計)。
2 微元法
當物體在變力的作用下作曲線運動時,若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的切線方向之間的夾角不變,且力與位移的方向同步變化,可用微元法將曲線分成無限個小元段,每一小元段可認為恒力做功,總功即為各個小元段做功的代數(shù)和。
例2:如圖2,在水平面上,有一彎曲的槽道AB,槽道有半徑分別為和R的兩個半圓構成,現(xiàn)用大小恒為F的拉力將,光滑小球從A點沿槽道拉至B點,若拉力F的方向時時刻刻均與小球運動方向一致,則此過程中拉力所做的功為( )
3 平均力法
若參與做功的變力,僅力的大小改變,而方向不變,且大小隨位移線性變化,則可通過求出變力的平均值等效代入公式求解.
例3:輕彈簧一端與豎直墻壁連接,另一端與一個質量為M的木塊連接,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K,處于自然狀態(tài)?,F(xiàn)在一水平力F緩慢拉動木塊,使木塊向右移動S ,求這一過程中拉力對木塊做的功。
解析:彈力是變力,求出這一過程中的F_,代替F,用公式W=FL求解。由:f=kx知:在此過程中彈力是均勻變化的,由題知,F(xiàn)min=0,F(xiàn)max=kx,所以
4 運用動能定理求變力做功
動能定理的表述:合外力對物體做功等于物體的動能的改變。研究對象在某過程中的初、末動能可求,其它力做功可求,那么該過程中變力做功就可求。關鍵是了解哪些外力做功以及確定物體運動的初、末動能。
5 運用W=Pt 求變力做功
涉及到機車的啟動、吊車吊物體等問題,如某個過程中保持功率P恒定,隨物體速度的改變,牽引力也改變,要求牽引力的功,可通過W=Pt 求解。
例4:質量5000Kg的車,在平直路上以60kW的恒定功率從靜止開始啟動,速度達到24 m/s的最大速度后,立即關閉發(fā)動機,車從啟動到最后停下通過的總位移為1200m,運動過程中汽車所受的阻力不變,求汽車運動的時間。
方法六:運用F-S圖像中的面積求變力做功
在F-S圖象中,如果力是恒力,發(fā)生的位移為s,則圖線與坐標軸所圍成的面積(矩形面積)在數(shù)值上等于力對物體做的功W=Fs。
如果F-S圖象是一條曲線(如圖3所示),曲線與坐標軸所圍成的面積在數(shù)值上等于變力所做的功。因力變化,在曲線下方作間距相等的小矩形,其面積表示相應恒力做的功。當小矩形越密時,它們的總面積越趨近于曲線與橫坐標圍成的面積,通過求 F-S圖像的面積達到求變力做功的目的。此方法的關鍵是先求出變力F與位移S的函數(shù)關系,再畫出F-S圖像。
例5. 子彈以速度v0射入墻壁,入射深度為h。若子彈在墻中受到的阻力與深度成正比,欲使子彈的入射深度為2h,求子彈的速度應增大到多少?
解析:阻力隨深度的變化圖象:Ff - h圖是正比例圖像。由圖象求出子彈克服阻力做的功,再由動能進行求解。
設射入深度為h時,子彈克服阻力做功W1;深度為2h時,克服阻力做功W2
上述不同方法各有優(yōu)點,同一道題目可用的方法不止一種,比如用平均值法的問題,必可用圖像法解決,用動能定理求解的問題亦可用功能關系解決等等??傊_快速的求解変力做功問題,需要掌握求解変力做功的基本方法,并將這些方法融會貫通,做到舉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