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建雄
堯告村是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xiāng)的一個行政村,坐落在海拔1938米的摩天嶺下,是苗、瑤兩個少數民族聚居的農耕村落?!皥蚋妗币辉~由苗語相近語音的“徭禞”簡化而來?!搬妗奔磮蚋娲迨甲娴拿?,“禞”是邊緣的意思,堯告村的位置在桿洞鄉(xiāng)的邊上,與貴州交界。全村現有19個自然屯(田邊、大寨、江邊、培苗、大沖、培同老寨、培同新寨、周口、上周理、下周理、成降、大塘、烏交、烏飛1、烏飛2、烏戈、大朝、培翁、烏德),共有35個村民小組,745戶人家,3276口人。有史以來,堯告人就以大山為依托,以土地為根本,向大自然索取,從土地里求生。雖然這個村寨歷經改朝換代、社會變遷,但因風氣阻隔仍保持傳統(tǒng)的生產生活方式。在生產生活中,堯告人形成了特有的語言、生產生活方式、風俗習慣、道德風尚和精神特質。我對堯告村苗族生產生活方式專題的研究、拍攝,是運用社會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田野調查的方法,全面、系統(tǒng)、完整地記錄堯告這一村落的生產、生活,民族、民俗文化等民俗事象,并把它作為一個社區(qū)空間來觀察、研究,把它放到一定階段歷史過程來把握,作為一個影像工程來實施,從2000年開始,計劃用十七年時間進行影像和資料的采集、整理,或建立起影像方志,或舉辦圖片展,或集結成集,為一方百姓樹碑立傳,努力傳播、保留民族文化,留下人類記憶。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藝術系主任、視覺評論家劉樹勇教授,給予這個項目悉心指導。他在紀實攝影方面?zhèn)鬟_了很重要的理念,就是紀實攝影可以有社會學、人類學的導向,可以采用社會學、人類學的方法和思路,用歷史文化為支撐,以人文地理圖像志的形式呈現;作為社區(qū)(傳統(tǒng)村落)空間影像描述和研究的專題,必須做到完整性、系統(tǒng)性才有意義。我曾經疑惑過,堯告村是一個普通的山村,沒有很厚重的歷史文化遺存,缺乏典型性,專門拍攝有沒有意義?劉樹勇教授的話給我很大鼓勵,“越是普通的村莊,越是不典型,就越有代表性和說服力,西南大部分村莊都是這種狀況,這類影像記錄不能采取抓典型的方法進行?!彼戳宋乙唤M苗寨的照片,認為不錯,引導我按照人文地理圖像志的形式,深入拍攝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xiāng)一個傳統(tǒng)苗族村落堯告村,肯定我擬定的拍攝計劃方案。做這個專題,我首先跳出攝影的藩籬,糾正那種為攝影而攝影的偏向,了斷一味追求攝影的表現形式的炫技情結,把攝影作為獲取影像的手段和工具,為歷史、文化的探尋和研究的主題服務。
在具體著手這個項目時,我的工作方式和拍攝過程如下:
1.學習有關社會學、人類學、民俗學、民族學的知識,閱讀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的《江村經濟》和《鄉(xiāng)土中國》等著作,堯告村歸屬的融水苗族自治縣縣志。
2.了解和學習鄉(xiāng)村(社區(qū))研究的方法,田野調查方法,調查、統(tǒng)計方法。
3.先交朋友后拍攝,先了解熟悉情況后拍攝,在研究中拍攝。
4.長時間駐村持續(xù)性觀察,隨時拍攝,在與苗族同胞共同生活中拍攝,在生活中拍生活,拍常態(tài)性的民俗事象;用事實和數據說話。
5.應用平實的描述性語言,盡可能全面、系統(tǒng)、完整地予以客觀的影像記錄和文字敘述,保持其原汁原味原生態(tài),不搞人為的整景。
6.表達方式上要圖文并茂,相得益彰,具有立體感、縱深感。要突破攝影人囿于照片拍攝,不事文字的積弊,用翔實、充分的文字,彌補圖片無法表達的民俗事象內容,講述背后的故事,貫穿歷史和現實。
這個項目最早的照片拍攝于是2000年,從2008年起,對這個項目的實施更理性、更系統(tǒng)、更專注。我在患尿毒癥的情況下,仍和愛人魏懷寧一年前往堯告村一兩次,住在好友韋耀方家的老木樓。由于有了一個比較好的構架和線路圖,操作起來有條不紊,忙而不亂。又由于每次在堯告村一待就是十來二十天,甚至是三十多天,可以慢工出細活,從容不迫、循序漸進地展開活動,可以有大量時間現場觀察、交朋結友、走訪調查、查閱資料,可以掌握村里發(fā)生的大事小情各種信息,24小時全天候隨時投入工作。按計劃,我對堯告村的地理氣候、歷史文化、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民俗風情全面調查了解后,采集的大量信息和影像,分為地理與氣候、起源與發(fā)展、族群與遷徙、語言與語法、體貌與體質、民情與風尚、貧困與幫扶、組織與管理、民居與建筑、水電與交通、文化與教育、醫(yī)療與衛(wèi)生、崇拜與禁忌、節(jié)日與慶典、婚姻與家庭、生育與滿月、喪葬與超度、飲食與制作、服裝與飾品、種稻與管收、造林與營銷、畜牧與種養(yǎng)、商業(yè)與經營、捕獵與采挖、追求與期盼等26個章節(jié),草擬了《堯告村—中國西部山區(qū)少數民族村落的一個樣本》8萬字的文稿,拍攝了數以萬計的照片,并按此分類選擇、組織專題,目前這個專題仍在進行中,雖然拍攝量沒以往多。同時收錄村主任日記、族群族譜、村民家庭經濟狀況調查、村民分田賬本,還有土改和合作化歷史資料、人民公社時期經濟活動有關資料、票據等。讓堯告村的歷史和現狀的信息更加豐富、完整和系統(tǒng),具有縱深感和立體感,成為人文地理圖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