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根 徐錦法 巫春雄 陳衛(wèi)新
摘要在收集整理20多年保護區(qū)野外植物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基礎(chǔ)上,總結(jié)了九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珍稀、瀕危和特有植物資源及其分布。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共計32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植物2種,國家Ⅱ級保護植物19種;列入《中國瀕危植物紅皮書》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25種;中國特有屬植物有19種。
關(guān)鍵詞珍稀植物;瀕危植物;特有植物;分布;九龍山自然保護區(qū);浙江遂昌
中圖分類號Q949.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21-0186-01
九龍山位于浙、閩、贛三省毗鄰地帶的遂昌縣西南部,1983年成為省級自然保護區(qū),2003年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是浙江省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一個代表類型。九龍山自然保護區(qū)地形復雜,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保存較為完整,有十分豐富的植物資源,根據(jù)調(diào)查結(jié)果,并參照有關(guān)文獻資料,對九龍山保護區(qū)的珍稀、瀕危和特有植物及其分布進行研究,為九龍山珍稀瀕危植物資源保護提供資料。
1自然概況
九龍山是武夷山系仙霞嶺的一個分支,主峰大九龍位于東經(jīng)118°52′,北緯28°21′,海拔1 724m,為浙江省第4高峰,保護區(qū)面積2 000hm2。九龍山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相對濕度大。據(jù)海拔1 350m的黃基坪,年均氣溫11℃,極端最高氣溫31.0℃,極端最低氣溫-17.0℃,年降雨量3 200~3 600mm,相對濕度82%。土壤為中亞熱帶山地紅黃壤,由于氣候、成土基巖、地形及森林植被等因子的影響,其類型較為復雜,大致可分為老紅壤、紅壤、黃紅壤、紅黃壤等幾個亞類。土壤成土時間長,人為影響較少,土層深厚,黏質(zhì)粗松,呈酸性反應,有機質(zhì)及氮、鉀等元素豐富,適宜珍稀瀕危植物生長[1]。
2珍稀、瀕危和特有植物及其分布
2.1珍稀、瀕危和特有植物組成
據(jù)統(tǒng)計和整理,列入1999年國務院批準《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2]的保護區(qū)分布物種有21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植物2種,即伯樂樹(Bretschneidera sinensis)、南方紅豆杉(Taxus mairei),國家Ⅱ級保護植物19種,即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榧樹(Torreya grandis)、長葉榧(Torreya jackii)、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閩楠(Phoebe bournei)、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se)、厚樸(Magnolia officinalis)、凹葉厚樸(M.officinalis.ssp.)、山豆根(Euchresta japonica)、花櫚木(Ormosia henryi)、野大豆(Glycine soja)、金蕎麥(Fagopyrum dibotrys)、蛛網(wǎng)萼(Platycrater arguta)、毛紅椿(Toona ciliata var.pubescens)、香果樹(Emmemopterys henryi)、長序榆(Ulmus elongata)、櫸樹(Zelkova schneideriana)、連香樹(Cercidiphyllum japonicum);列入《中國植物紅皮書》[3]國家珍稀瀕危物種25種,即伯樂樹、福建柏、白豆杉、長葉榧、閩楠、鵝掌楸、厚樸、凹葉厚樸、花櫚木、野大豆、蛛網(wǎng)萼、香果樹、長序榆、連香樹、樂東擬單性木蘭(Parakmeria lotungensis)、南方鐵杉(Tsuga chinensis)、短萼黃連(Coptis chinensis.var brevisepala)、八角蓮(Dysosma versipellis)、領(lǐng)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黃山木蘭(Magnolia cylindrica)、天女花(Magnolia sieboldii)、銀鵲樹(Tapiscia sinensis)、銀鐘樹(Halesia macgregorii)、紫莖(Stewartia sinensis)、天麻(Gastrodia elata)。隸屬中國特有植物有19種[4],即伯樂樹、福建柏、白豆杉、長葉榧、閩楠、蛛網(wǎng)萼、杜仲、杉木、大血藤、毛紅椿、香果樹、樂東擬單性木蘭、短萼黃連、八角蓮、黃山木蘭、銀鵲樹、銀鐘樹、紫莖、杜仲,由此顯示出九龍山自然保護區(qū)特有屬植物的珍稀性與瀕危性。
2.2珍稀植物分布
九龍山保護區(qū)列入國家Ⅰ級重點保護植物有2種,其中南方紅豆杉在保護區(qū)楓樹洋、龍門塢、九龍坑等地海拔1 000~1 400m范圍的山坡谷地內(nèi)有分布,數(shù)量約275株,面積35hm2;伯樂樹在保護區(qū)七樹坑口、上寮坑、外九龍、外北坪山坡常綠闊葉次生林,海拔600~1 300m范圍內(nèi)有分布,約15株,分布面積0.7hm2。由此可見,該地區(qū)在物種多樣性保護方面具有很高的保護價值。保護區(qū)內(nèi)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數(shù)量差異很大,除了金喬麥、山豆根、香樟、野大豆為該區(qū)常見種外,分布數(shù)量最多為厚樸、福建柏、白豆杉;數(shù)量較多的有香果樹、鵝掌楸和榧樹;數(shù)量較少的有長葉榧、連香樹、毛紅椿、長序榆和櫸樹。
2.3瀕危植物分布
保護區(qū)列入國家瀕危植物名錄有25種,同時列入國家Ⅰ、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伯樂樹、南方紅豆杉等21種。其他瀕危植物分布情況,如領(lǐng)春木在九龍山北坡楓樹洋海拔1 400m的山谷雜木林中。短萼黃連在九龍山1 240m小溝邊有分布,約1.50hm2,經(jīng)樣方推算約2萬株。南方鐵杉、銀鐘樹、黃山木蘭、銀鵲樹、紫莖、天麻、八角蓮、天女花、樂東擬單性木蘭等在九龍山有野生,生于海拔1 100m以上的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下陰濕處。
3結(jié)語
保護區(qū)內(nèi)分布有國家Ⅰ級保護植物2種,國家Ⅱ級保護植物19種;列入國家珍稀瀕危植物25種;中國特有植物19種。珍稀植物在保護區(qū)分布數(shù)量差異大,國家Ⅰ級保護區(qū)植物南方紅豆杉數(shù)量較多,而鐘萼木較少;國家Ⅱ級保護區(qū)植物除了長葉榧、連香樹、毛紅椿、長序榆和櫸樹外,其他數(shù)量均較多。國家珍稀瀕危植物除了頷春木和天麻外,其他數(shù)量均較多。特有種代表區(qū)域生物物種的特有性和典型性,中國特有植物有19種。從植物特有性和典型性來看,九龍山自然保護區(qū)是我國亞熱帶物種十分有代表性的區(qū)域之一。
4參考文獻
[1] 張方鋼.浙江九龍山自然保護區(qū)自然資源研究[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6.
[2] 于永福.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工作的里程碑——《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出版[J].植物雜志,1999(5):3-11.
[3] 國家環(huán)保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植物紅皮書——珍稀瀕危植物(第1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2.
[4] 浙江植物志編委會.浙江植物志(總論及1-7卷)[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1989-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