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武
語文課程標準認為,閱讀是學生積淀語言文化教學的重要途徑,也是其開闊認知視野和豐富認知思維的重要載體。閱讀是語文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注重日常積累和閱讀引導,利于學生在深入研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有意義內(nèi)容。發(fā)揮讀本的補充拓展功能,一方面能使得學生在主動探知的過程中收獲更多的知識,增強文化底蘊;另一方面,能使得學生在主動對比鑒賞的過程中強化識記運用,提高語言表達準確性和綜合性。
一、類文導讀,生成“共鳴”
觸類更能旁通,類文與教材文本有著“同根生”的高度相似之感。運用好類文引導,能使學生在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的基礎上有更多鮮活的認知,能使得學生在主動探讀的前提下獲得更多深刻認知。類文導讀,讓學生在產(chǎn)生共鳴的基礎上獲得更多不一樣的認知,使學生在真正潛心研究的前提下產(chǎn)生通融之感。
運用好讀本中的類文,能使解讀富有韻味,如在學習有關都市文化生活類題材的文章時,不妨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學習汪曾祺的《胡同文化》、賈平凹的《西安這座城》、王安憶的《上海的弄堂》,引導學生從彼此的差異中找出共性的內(nèi)容。帶著好奇與新鮮,主動對類文進行揣摩,能使學生在主動發(fā)現(xiàn)相應的問題的基礎上有更多深刻的認知。像汪曾祺是懷舊惆悵,傾訴北京胡同里的平民特征;賈平凹面對“廢都”古城墻,卻昂揚出一種中國文化魂魄的大氣和自豪;王安憶則是從多個角度刻畫了上海的無數(shù)個弄堂,呈現(xiàn)其歷史的滄桑。通過這樣的引導,能使學生在感受都市文化與農(nóng)村文化不同的前提下獲得更多的深刻認知。
找出與教材文本相似的內(nèi)容,幫助學生從相應的提示中進行深入解讀,更能使課文教學富有活力。以類文引導來幫助學生主動在相關的詞匯語句學習中深入交流,使課堂在充滿激情和新鮮感的基礎上有更多不一樣的認知,讓學生主動參與研讀,積淀深厚的語言文化知識。
二、拓展延伸,探本“找源”
讀本是教材的孿生姐妹,是學生獲得更多語言文化知識的重要途徑。拓展延伸教材,能使學生在主動探本找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更多有價值的信息。拓展延伸運用,讓學生在大膽構(gòu)思的過程中跳出教材文本的思維束縛,讓他們在主動嘗試發(fā)展創(chuàng)意的過程中獲得更多不一樣的感悟體驗。
拓展延伸運用,讓學生在主動放飛思想情感的過程中獲得深度感悟,如《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圍繞“退”字,不妨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燭之武能退秦師?讓學生從燭之武本身的個人歷史貢獻、過人智慧、優(yōu)秀品質(zhì)等方面去深入體味其中的思想情感。在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感悟后,不妨建議他們閱讀讀本中的《重耳之亡》,幫助學生從“晉文公曾在外流亡19年……”相應的素材提示中找到更多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內(nèi)容,讓他們在深入感知的過程中產(chǎn)生豐富的思維靈感。很多學生圍繞燭之武的遭遇,認為其成功與“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認為“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自磨礪出”,都是經(jīng)過一定的磨練而獲得相應的成功的。在學生有了這樣的深刻理解后,教師可建議他們就“成功的人應該具有怎樣的品質(zhì)”進行大討論,鼓勵他們在深入對話中獲得不一樣的思維語感。
拓展延伸文本,能使學生走出僵化思維的束縛,有更多的豐富體驗,使學生在主動融入課程閱讀的基礎上產(chǎn)生深刻的感知。重視從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角度鼓勵他們進行延伸,使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深度、廣度,讓他們的思維更加豐富。
三、隨筆小試,綻放“精彩”
讀寫結(jié)合運用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產(chǎn)生主動表達的沖動,便于他們在強化認知感悟的前提下有不一樣的體驗。運用隨筆小試的形式來鼓勵學生進行表達,不僅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和注意力,更能使他們在掌握要點的基礎上進行主動表述。
運用隨筆,讓學生在隨時隨地的表達中增強學習的活力與動力。如在學習先秦諸子散文時,針對儒家著作《孟子》中的《魚我所欲也》、墨家著作《墨子》中的《非攻》、法家著作《韓非子》中的《五蠹》、兵家著作《孫子兵法》中的《謀攻》等,不妨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家?要求學生從自己喜歡的大家的文學作品中找到有價值的信息內(nèi)容,讓他們在主動自我表述的過程中豐富感知。很多學生模仿自己喜歡的大家的表達形式,圍繞相應的內(nèi)容提出更多有效的觀點,使得閱讀表達更有深度和廣度。同時,教師可運用作品展覽的形式,讓學生有更多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讓他們在相互點評借鑒的過程中提升語用技能。
多給學生設置相應的表達話題,引導他們在主動跟進的基礎上進行深入交流,定能使其文筆更有力道。教師應多給學生自我表達運用的機會,能使他們在相互切磋學習中取長補短,滿足開闊視野的需要。
總而言之,運用好讀本,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文世界里自由快樂地暢游,定能使語文教學更有生機活力。關注讀本中的精彩點,多給學生相應的指點,利于他們在主動嘗試和積極探索的過程中深化感知。多給學生更多的自我研讀的機會,幫助他們在主動深入的過程中形成更為豐富的體驗,促進知識技能不斷內(nèi)化生成。
作者單位:江蘇省鄭集高級中學(22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