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尚斌
摘要:學習音樂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好處,音樂可以讓孩子變得更聰明,讓孩子更富有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靈感。竹笛是器樂的一種,學習竹笛的演奏可以增強孩子對器樂的認知,對孩子的成長也是非常有利的。本文具體分析了孩子在竹笛學習初期經(jīng)常遇到的困難,并詳細的給出解決對策,希望每個學習竹笛的孩子都高高興興的練笛子,都快快樂樂的成長,真正享受音樂帶來的樂趣。
關(guān)鍵詞:竹笛 基本功 氣息 家長指導 練習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0-0126-02
隨著人才競爭的日益激烈,家長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夠具備一些特長,以便在未來贏得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藝術(shù)類特長往往受到家長的青睞,因此藝術(shù)類培訓也就成為家長為孩子進行校外教育投資的首選。在眾多的藝術(shù)類培訓中,器樂類培訓是一個重要的分支,學習器樂是學習音樂的主要方式,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音樂素養(yǎng),還可以鍛煉孩子的手腦配合,開發(fā)智力,規(guī)范孩子的站姿、坐姿等,但是與其他藝術(shù)培訓不同的是,學習器樂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需要孩子乃至整個家庭的不懈堅持和巨大付出。然而,由于很多家長不了解器樂學習的特點,往往出現(xiàn)了兩種很極端的情況:第一種情況,隨意選擇、盲目報名而又淺嘗輒止,導致雖然孩子學了不少東西,但什么都沒學好;第二種情況,不管孩子喜不喜歡、適不適合,家長要求甚至強迫孩子學習器樂,造成孩子痛苦地學習,最終失去了對器樂、對音樂的興趣。
作為一名民樂教師,筆者特別不愿意看到這兩種情況,希望能按照孩子們的天性去引導他們正確、快樂地學習器樂。為此以學習竹笛為例,結(jié)合筆者自身學習與教授竹笛的經(jīng)歷,梳理、總結(jié)出一些經(jīng)驗,幫助廣大的孩子和家長了解器樂學習的特點,克服學習中的困難以便堅持學好某一種樂器。
一、竹笛學習初期中的困難
根據(jù)樂器的發(fā)聲特點,樂器可以主要分為彈撥樂器、吹奏樂器、拉弦樂器、打擊樂器等,其中吹奏樂器可以提高孩子的肺活量,具有一定強身健體的作用。在我國民族吹奏樂器中,竹笛歷史悠久、流傳廣泛,深受我國民眾的喜愛。竹笛的構(gòu)造十分簡單,這是匯集了我國歷代音樂家的智慧所形成,一支小小的竹笛,配合吹孔、膜孔、按孔,就能夠吹奏出成千上萬支悅耳動人的樂曲。在我國,竹笛總體分為南派和北派,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地方性的樂曲風格??傊∏奢p便、曲目豐富、風格眾多、表現(xiàn)力強等優(yōu)勢,使竹笛成為值得長期學習的理想樂器之一。
萬事開頭難,相比學習其他樂器,初學竹笛有著特殊的難點。吹出聲音就是第一個難點,孩子的嘴形及氣息的運用必須規(guī)范、到位,否則可能連聲音都吹不出來。吹奏樂器不僅練習手指,還要練習氣息,往往一些年齡小、偏瘦的孩子會在學習的初期階段很吃力,不容易堅持,因為吹氣本身就是一件耗費體力的運動,孩子都會出現(xiàn)一些頭暈、眼冒金星的情況,這些都是正常現(xiàn)象。
第二個難點也是最大的難點,就是怎樣保持住孩子的學習興趣,這比吹奏上的技術(shù)難點更難克服。來學習竹笛的孩子,他們學習的動機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看到電視上吹奏竹笛或者其他同學吹奏竹笛,自己就想來學學試試;有的孩子則是在家長的強迫下學習竹笛的。那么,在大班的教學中,教師就要根據(jù)每個孩子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幫助和鼓勵,這在學習初期很重要。
除了教師的引導,家長的陪伴和督促是孩子能否堅持學習的關(guān)鍵。一個學習優(yōu)秀孩子的背后,通常有非常負責任的家長在支持。經(jīng)常有家長問筆者,孩子不好好練笛子怎么辦?孩子在小學階段很難具有足夠的自覺性,所以孩子學藝術(shù),與其說是磨練孩子的意志,倒不如講是在考驗家長的堅持與韌性。孩子不好好練習,家長第一要監(jiān)督,第二要講道理,要讓孩子明白學習本身是痛苦的,只有學習的成就感會帶來喜悅。
所有孩子在學習器樂的過程中都會經(jīng)歷:第一,初學的驚喜與興趣;第二,初見成效的興奮;第三,曲目積累;第四,瓶頸(只有提高基本功才能突破);第五,具有了自我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學會主動思考自己的問題并向老師求助;第六,瓶頸(基本功);第七,擁有自己對表演對曲目的認知、獨特的感情及表達方式。孩子學習器樂的過程充滿了曲折,只有孩子、家長、教師三方面齊心協(xié)力,才能夠讓孩子度過各種學習的瓶頸期,才能讓孩子真正學成一樣樂器。
二、解決對策
經(jīng)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深感在當前教育大背景下,不應該完全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而應該分析現(xiàn)在孩子們的需求,因為現(xiàn)在的社會導向、學習環(huán)境與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例如孩子會報名很多校外培訓班,這會分散孩子的精力和時間,導致很多孩子不能夠踏踏實實地練習竹笛。筆者結(jié)合當今的教育環(huán)境,針對孩子學習竹笛初期遇到的困難,分享一些解決的經(jīng)驗。
第一,練好基本功首當其沖。竹笛是吹奏樂器,所以吹響竹笛是練習基本功的第一步。有的孩子可能第一節(jié)課就能吹響,有的孩子則經(jīng)過了幾次課也不一定能夠很好地吹響竹笛,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老師對孩子耐心啟發(fā),督促孩子多練習。
在吹笛之前,首先要練習正確呼吸及氣息的控制,教師應教會孩子丹田用氣。一般筆者會讓孩子左手摸著丹田,也就是手掌放在肚臍往上的下胃部,右手放在嘴的正前方,距離嘴遠一些。吸氣時,左手摸住的丹田應微微鼓起,呼氣時,呼出的氣流應吹到右手的手心。一呼一吸反復練習,呼吸的速度不用太頻繁,但吸氣要快,呼氣要慢。吹笛之前,還應該做出正確的吹奏口型,也就是上下嘴唇并攏,兩腮繃緊,做微笑狀態(tài),氣息從嘴唇中部吹出,并按照正確的丹田用氣方法吹氣。練習好正確的呼吸方法之后,就可以讓孩子試一試用竹笛來吹奏。孩子在剛開始吹笛時會很興奮,哪怕是吹出來一點點聲音都會興高采烈,這時教師一定要想辦法保持住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是確保孩子進一步深入學習的關(guān)鍵。所以在保證基本功練習的基礎上,筆者會結(ji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示范一些他們熟悉的小曲子,例如《小星星》《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也就是在枯燥的基本功學習之余穿插樂曲的欣賞以調(diào)節(jié)氣氛,激發(fā)出孩子躍躍欲試想要吹好的學習熱情。
第二,調(diào)動主動性至關(guān)重要。如今孩子的校內(nèi)作業(yè)很繁重,他們還要學習多門校外課程,怎樣能夠讓他們安排好時間、提高效率是很重要的,既不讓他們那么勞累,又不讓他們失去對學習的新鮮感。筆者的做法是首先在作業(yè)上要讓孩子喜歡練習,發(fā)揮孩子的天性,讓孩子自主的學習,才能夠讓他們真正的自己拿起笛子練習。筆者的作業(yè)中有很多新曲目都是讓孩子先自己預習,通過自己辨識以往學會的節(jié)奏型來吹奏新的曲目。因此,在回課的時候,每個孩子演奏的樂曲都不同,但是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體會到了自主學習的快樂,而不只是老師教孩子學那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其次,在上課時筆者還會讓孩子獨自演奏,每個孩子都能夠有機會演奏,大家可以在相互欣賞過程中彼此學習,在集體的討論交流中,鍛煉表達能力并增進友誼。
第三,營造好氛圍事半功倍。在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只能在課上聽到竹笛或者其他樂器演奏的樂曲,課后基本上不會聽任何音樂,這對于學習器樂非常不利,所以筆者每次課前都會把本次課和下次課的樂曲進行錄音,發(fā)到我們的微信聯(lián)系群里,讓家長播放給孩子聽,而且要多聽。當然,光是聽課上的樂曲是不夠的,還要聽更多的笛子曲或者是其他音樂,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熏陶。經(jīng)常播放音樂從而營造一種親近音樂、喜愛音樂的氛圍,可以增強孩子的樂感、協(xié)調(diào)能力及審美能力,會輔助孩子學好竹笛。因此,筆者鼓勵家長經(jīng)常帶孩子去聽現(xiàn)場音樂會。我們身處北京這個文化教育之都,大大小小的音樂廳遍布全城,家長一定要充分利用這樣優(yōu)越的條件,帶孩子廣泛接觸音樂,這也是增加親子溝通的方式,可以讓家庭關(guān)系更加和諧美好。
第四,家長勤輔導必不可少。孩子初學竹笛,家長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很多家長小時候沒學過音樂,覺得音樂很高深,無法在家輔導孩子吹笛。其實這是認識誤區(qū),音樂實際上是一種聽覺的審美,聽多了自然就能聽懂,因為音樂本身就是人的一種天性。每次課的陪伴,回家練習時的督促,和孩子一起聽音樂會,這些都會提升家長的聽辨能力。家長也許不能準確糾正孩子在家練習時的錯誤,但是可以聽出音準或節(jié)奏等方面問題,那么家長就可以把這些問題圈出來,等上課的時候問老師,慢慢地學習相關(guān)的音樂知識、竹笛知識,這樣回家輔導孩子,孩子就能夠避免很多錯誤,上課時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新的知識。
三、結(jié)語
無論對于孩子、教師還是家長來說,學習竹笛的初期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練好基本功,把基礎打牢,教師在專業(yè)上的正確引導,家長耐心的陪伴與督促,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保持學習熱情,從而順利克服學習初期的各種困難。筆者希望每個來學習竹笛的孩子,能夠高高興興地練笛子,真正享受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將吹奏竹笛當作持續(xù)終身的興趣愛好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中、生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