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佳英
作者單位:湖州市中心醫(yī)院全科醫(yī)學科(湖州 313000)
筆者采用前列地爾聯(lián)合丹參注射液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LEAD)患者50例,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3年4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10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觀察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 60~85 歲,平均(72.5±2.3)歲;LEAD 病程 5~20年,平均(12.5±1.5)年。對照組 50例,男 29例,女21例,年齡 62~87 歲,平均(73.4±2.4)歲;LEAD 病程5~19 年,平均(12.6±1.8)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基礎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年齡≥60歲,性別不限;(2)糖尿病診斷符合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診斷標準[1];(3)所有患者符合下肢血管病變診斷標準[2]:臨床表現(xiàn)為手腳冰涼、間歇性跛行等癥狀,彩色多普勒檢查顯示存在內膜增厚、硬化、粥樣斑塊和管腔狹窄或閉塞等下肢動脈、靜脈血管病變;(4)血管踝肱指數(shù)(ABI)≤0.9[3];(5)既往無服用其他抗凝劑、血管擴張劑及影響免疫功能的藥物史。排除標準: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全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及合并有腫瘤疾病的患者[4]。本次研究經患者及其家屬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予以實施。
2.1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動、適量運動以及常規(guī)的飲食控制治療,強化治療保證空腹血糖維持于4.0~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血壓≤130/80mmHg。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加用前列地爾(10μg∶2mL,北京泰德制藥,批號3B057A)10μg+10mL生理鹽水微泵靜脈推注,1天1次,同時予250mL生理鹽水+30mL丹參注射液(10mL/支;正大青春寶藥業(yè);批號1610172)靜脈滴注,1天1次;對照組僅予前列地爾治療(劑量、用法同觀察組)。兩組治療療程均為1個月。
2.2 觀察指標 (1)利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Philips IU22,荷蘭皇家飛利浦電子集團)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下肢足背動脈同一部位的內徑、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流峰值;(2)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記錄治療前后踝肱指數(shù)(ABI)變化;(3)利用塞科希德SA9000全自動血液流動分析儀測定全血黏度高切和低切、血漿黏度、紅細胞壓積、纖維蛋白原等指標;(4)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檢查,包括血壓、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肝腎功能,并記錄兩組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情況。
2.3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 形式表示,分類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療效標準[5]惡化:治療后,患者麻木感、靜息痛及冷感等癥狀進一步加重,行走距離少于治療前;無效:治療后患者病情無明顯變化;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改善,麻木感、靜息痛及冷感均有減弱傾向,無痛行走距離亦得到增加;顯效:治療后患者的麻木感、靜息痛及冷感癥狀得到明顯減輕或者消失,無痛行走的距離大幅度增加??傆行?(有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
3.2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92%,對照組總有效率70%,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療效比較[例(%)]
3.3 兩組患者下肢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下肢血流動力學指標包括血管內徑、平均血流速度、峰值流速均有顯著改善(P均<0.05);觀察組血管內徑、平均血流速度、峰值流速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下肢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比較(±s)
表2 兩組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下肢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峰值流速(cm/s)例數(shù) 血管內徑(mm) 平均血流速度(cm/s)50 50治療前2.2±0.1 2.2±0.2治療后2.5±0.1*△2.3±0.2*治療前5.8±2.4 5.9±1.8治療后7.7±2.5*△6.6±3.1*治療前15.2±6.2 15.3±5.4治療后17.3±9.2*△16.3±6.8*
表3 兩組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血流變性及踝肱指數(shù)變化比較(±s)
表3 兩組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血流變性及踝肱指數(shù)變化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ηb:全血黏度高切;ηb:全血黏度低切;PV:血漿黏度;HCT:紅細胞壓積;Fg:纖維蛋白原;ABI:踝肱指數(shù)
組別觀察組例數(shù)50對照組50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ηb 高切(mPas)8.23±1.33 6.32±1.22*△8.33±1.32 7.44±1.22*ηb 低切(mPas)13.02±2.55 10.32±2.43*△13.12±1.98 12.43±2.33*PV(mPas)1.74±0.23 1.62±0.29*△1.92±0.28 1.82±0.33*HCT(%)0.52±0.22 0.47±0.11 0.52±0.21 0.48±0.22 Fg(g/L)6.03±0.79 4.12±0.33*△5.11±0.73 4.58±0.31*ABI值0.87±0.03 1.12±0.07*△0.89±0.04 0.97±0.06*
3.4 兩組患者血流變性及踝肱指數(shù)變化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流變性指標、ABI均有改善(P均<0.05);觀察組全血黏度(ηb)高切和低切、血漿黏度(PV)、纖維蛋白原(Fg)、ABI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均<0.05);觀察組治療后紅細胞壓積(HCT)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5 不良反應 治療過程中兩組均有個別病例出現(xiàn)皮疹或皮膚異常瘙癢等癥狀。觀察組有一例在輸注丹參液時出現(xiàn)疼痛,考慮與滴速過快有關,通過降低滴速,疼痛現(xiàn)象得到緩解。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是糖尿病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其主要機制是動脈粥樣硬化[6],另外血液流變學改變[7]、血管內皮細胞和凝血機制紊亂、血小板功能異常及各種炎癥等均構成了下肢血管病變的病理基礎。糖尿病尤其是合并有大血管病變患者的血流動力學、血液流變學均發(fā)生顯著變化,老年人由于病程延長,使得體內血糖、血脂代謝紊亂更加嚴重,下肢血管病變具有發(fā)展速度快、病情嚴重和致殘率高等特點,在治療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困難。
研究[8-11]表明,前列地爾(別名前列腺素E1,PGE1)可阻斷血小板集中,降低血液黏度,進而改善血液流通和紅細胞性能;消除各種炎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血管內皮組織,避免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擴張血管,改善組織供氧功能;改善對氧氣和葡萄糖的充分利用,進而促使缺血組織正常功能的恢復。PGE1作為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血管擴張劑,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的血流、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以及血液黏度。丹參素可以擴張微動脈,有效防止血栓與血小板聚集,同時丹參酸具有極高的抗氧化和保護心血管作用,能清除氧自由基,有效減弱脂質過氧化反應和抑制血小板聚集[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下肢血流動力學指標包括動脈內徑、平均流速和峰值流速,血液流變學指標包括全血黏度高切和低切、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及ABI值的改善程度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