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嵐
林語堂說:“讀一本好書,能讓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增學問,廣識見,養(yǎng)性靈?!备璧抡f:“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庇旯f:“種種蠢事,在每天閱讀好書的影響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樣,漸漸熔化?!遍喿x是一個人積累知識的有效方法,也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有效途徑。身為師長,我要努力營造讀書氛圍,讓讀書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種習慣,點亮學生的閱讀之燈。于是,因為讀書,我們班有了這些故事——
一天中午午自習時,我在教室里捧起一本《窗邊的小豆豆》津津有味地讀起來,時而抿嘴一笑,時而皺皺眉頭,時而撇撇嘴。班上有學生注意到了,一下便跑過來,好奇地問:“孫老師,您看的什么書呀?”我笑著把書遞過去說:“你看,《窗邊的小豆豆》,很好看!”第二天,這個學生也讓爸爸媽媽給自己買了一本《窗邊的小豆豆》。中飯過后,這個學生捧起新書,一頁一頁地閱讀,看有圍觀的學生就得意地說:“我看的書和孫老師的一樣!”我真切地感到: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閱讀教育教學專業(yè)書籍,也要喜歡閱讀兒童文學。捧起兒童文學,我內(nèi)心不僅升騰起愉悅、感動、思考,還獲得了一顆童心。而教師捧起兒童文學,這本身就是一本“書”,供學生去閱讀,去欣賞。這本“書”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一種向往之情就會在學生心底涌動。用不了多久,你就會發(fā)現(xiàn),班上又有許多學生也捧起了兒童文學,和你一起去分享,去體驗。教師自己捧起喜愛的兒童文學去閱讀,給學生推薦的必定都是自己喜愛的,如果說這本書自己都不會喜歡,學生又怎么會喜歡呢?讀書,從自己做起。
我們總是在千方百計地指導學生學習讀書的方法,但卻忽視了在不經(jīng)意間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讀書給學生聽,正是培養(yǎng)學生讀書興趣的開始。教師和全班學生圍坐在一起,教師聲情并茂地朗讀,學生一個個地托著下巴靜靜地傾聽。你可知道,學生在聆聽中享受快樂,激蕩思維,拓展無限想象的空間;體會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感受情節(jié)的起伏跌宕。教師講故事給學生聽,就如同和學生聊天一般,不僅會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而且還會激起學生獨自讀書的熱情,一次次聽書的歷程,注定了學生會與美麗的書籍交上朋友。讀書,從聽書開始。
馬克思說過:“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卑嗉壄h(huán)境對學生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啟迪作用。許多次,我走進教室,看見幾個男孩、女孩捧著《窗邊的小豆豆》如饑似渴地閱讀著。當全班同學都關注到他們的時候,開始閱讀的學生也就越來越多了。我在教室的一角設立有圖書角,每個學生從家里帶兩本自己喜愛的圖書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教室里最感人的場面就是學生們有秩序地到圖書角借書,再回到座位上默默閱讀,在書海之中徜徉。每一個人看到這樣的場面,都會為之一振。教師營造讀書的氛圍,如同花香一般,熏陶帶動著班里的每一個學生。讀書,從環(huán)境做起。
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就是要引領學生“讀整本的書”。“讀整本的書”是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整本書閱讀能夠擴大閱讀空間?!皩W生并不讀整本的書,除了作為國文教材的一些單篇短章,以及各科的教本之外,很少和書本接觸?!薄霸噯枺B(yǎng)成讀書的習慣,不教他們讀整本的書,那習慣怎么養(yǎng)得成?”從葉老的這些話可以看出,葉老重視讀整本書是與他的語文教學目標一脈相承的,讀整本的書能夠養(yǎng)成讀書習慣,培養(yǎng)語文能力。我手捧一本本精美的兒童文學,和同學們一讀封面,二讀內(nèi)折,三讀目錄,四讀故事,五讀插圖,六讀后記。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期待,也讓他們了解了書的體例,引領學生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深化閱讀感悟。和學生一起分享整本的書,學生領悟了方法,產(chǎn)生了理想,激發(fā)了閱讀欲望,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新穎的形式、豐富的情節(jié)一定會把學生深深地吸引住。此時若及時給學生推薦第二本、第三本,他們便會情不自禁地靜心閱讀,一本本書在學生心中留下了記憶,留下了知識,留下了語言,留下了思想,而學生的讀書習慣也在悄然無聲中養(yǎng)成。讀書,從整本書讀起。
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習慣,組織學生開展班級書會尤為重要。因為每一次召開班級書會,都是心靈的碰撞,都是智慧的碰撞,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與討論的能力,讓知識產(chǎn)生智慧思考,引導學生踏上一條清晰的人生道路。班級書會借助討論,學生分享閱讀心得,分享熱情,分享思考,分享困惑,分享收獲。在讀書與分享中,學生與書籍為伴,讀書成為了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在閱讀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后,我們分享了“在巴學園里,你看到了哪些新奇的、有趣的、特別的?可以是事物,也可以是事情”“翻開《窗邊的小豆豆》,分享你最喜歡的歌謠”“誦讀、創(chuàng)作俳句”“巴學園,不在了,但心中的巴學園在一點一點地建起”。學生們用筆去描繪一個更加美麗的、溫馨的、屬于自己的巴學園,分享同學們自己書寫的故事。在班級書會上,同學們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更加激發(fā)起讀書的欲望,在讀書中分享,在分享中享受閱讀。分享,已經(jīng)成了學生閱讀的內(nèi)驅(qū)力;閱讀,已經(jīng)成了學生內(nèi)化后的行為。讀書,從分享中來。
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花兒沒有陽光;學習中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我們班的讀書會不斷地進行著,我們班的話題不斷地更新著,我們班的孩子在讀書中不斷地成長著,我們班的讀書故事也在不斷地上演著……
(作者單位:四川成都市新都區(qū)新新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