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對教育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互聯(lián)網(wǎng) +”視域下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融合后產生的變革,敦促施教者轉變教學理念,重構教學模式,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筆者從一線教師的角度著手,針對“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改革進行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信息技術已經(jīng)滲透至我們生活、學習中的各個角落,我們迎來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代表著一種新型智慧教育模式的誕生。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分析“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產生的影響,發(fā)揮出自身的言傳身教作用,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豐滿的羽翼。
一、利用網(wǎng)絡資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在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下,網(wǎng)絡功能也日趨完善,給我們的備課活動帶來了更多豐富的資源,在包羅萬象的網(wǎng)絡資源中,知識的汲取也變得更加方便與快捷。在備課前,可以通過網(wǎng)絡甄選出優(yōu)質的音樂、數(shù)據(jù)、圖片、文字、視頻、動畫等資源,將其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滿足小學階段孩子的發(fā)展需求,讓他們可以產生充沛的情感體驗。
以識字教學為例,教學對象為低年級孩子,他們的認知能力、思維水平有限,在教學時,不能單一關注漢字的拼音、筆順與筆畫,必須要采取豐富的形式讓識字教學充滿趣味性。對于低年級兒童來說,識字無疑是枯燥、乏味的,此時,如果我們能夠借助網(wǎng)絡資源,將識字變成一個個生動趣味的故事,學生接受起來便更加容易。
在教“肉”這個漢字時,我用多媒體播放了“緹縈救父的故事”:在漢文帝時期,有一個人名叫淳于意,他精通醫(yī)術,救了很多的病人,有一次,他因為救治病人時出現(xiàn)了失誤被捕入獄,被官府判處了“肉刑”,淳于意沒有兒子,只有五個女兒。這一年,他的小女兒緹縈16歲,她非常聰明,看到父親被捕,緹縈非常著急,小小年紀的她決定和父親一起去長安,在路上,她對父親悉心照顧,上千里的路,腳上磨滿了血泡,她沒有喊過一聲痛,押解的公差十分感動。到了長安后,父親被關在牢房中,緹縈四處奔走,期望能夠與文帝見上一面,終于,文帝看到了緹縈的上書,他非常感動:“一個小小的女子能夠如此孝順父親,我作為萬民之父,只知道用刑罰來懲罰,而不是用德育來教誨,真是非常慚愧?!庇谑?,漢文帝下詔赦免淳于意的罪過,并廢除了“肉刑”。
聽完了故事之后,孩子若有所思,此時,我為他們講解了“肉”這個漢字的來歷、組成,學生的接受積極性非常高,教學成效理想。
二、改革作業(yè)檢查,提高檢查效率
課后作業(yè)屬于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也是強化學生記憶的一個有效方式,小學階段的作業(yè)包括聽、說、讀、寫幾個內容,其中,“寫”的比例較高,其他幾項往往被教師、學生、家長所忽視,長此以往,必然會影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進入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后,小學語文作業(yè)的布置與檢查改革也變得勢在必行。
如在目前的教材中,增加了“與大人一起讀”的板塊,但是,如果教師忽視檢查,就容易導致這一板塊流于形式,閱讀對于孩子發(fā)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與家長一起閱讀,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家長的文化知識水平、責任心參差不齊,如果只是簡單地依靠閱讀反饋表來記錄閱讀情況,也僅僅只能確保量,而無法保質。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的云教學平臺與聊天工具,為家長提供有效的閱讀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反饋閱讀成效、隨機抽查和總結,確保評價的系統(tǒng)性與全面性。
除了需要按時完成的家庭作業(yè),還可以為孩子推薦網(wǎng)絡資源,在這一方面,我們可以借助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安裝“朗讀”“誦讀”軟件,為學生提供自由發(fā)揮、潛心模仿、相互交流的平臺,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后,學生的表達能力、閱讀能力等均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借助網(wǎng)絡資源,實現(xiàn)課后主動學習
要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僅僅依靠課堂的40分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將課后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在傳統(tǒng)的課外學習中,多以默寫、抄寫為主,不可否認,默寫、抄寫對于學生知識的掌握成效有一定效果,但是如果長期應用這種單調封閉、機械重復的方式,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xiàn)抵觸情緒。在這一方面,我們即可借助網(wǎng)絡資源,讓課后學習變得生動、多彩,在抄寫時,學生也可以“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得到了顯著的提升,能夠調動起學生的多種感官,讓他們樂在其中,如此,語文就不再是一門枯燥乏味的課程,而變得靈動、多彩。
將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起來,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氛圍,使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和魅力,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作為教師,要積極應對“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帶來的挑戰(zhàn),發(fā)揮出其教學資源的優(yōu)勢,為學生語文學習質量的提升提供有益的指導。
參考文獻
[1]何鵬,韓慧.剖析互聯(lián)網(wǎng)媒介多元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3) .
[2]向素云.“互聯(lián)網(wǎng)+”與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J]. 學周刊, 2017(11).
[3]鄧玉梅.“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小學語文的教學應用與反思[J]. 教育現(xiàn)代化,2017(10).
作者簡介:崔玥,女,1986年生,陜西西安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 。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