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小靜
【摘要】《語文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又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那么,如何讓學生具有寫作的基本技能,又有作文創(chuàng)新的新理念,就應該成為我們初中寫作教學的操作準繩。
【關(guān)鍵詞】初中生;描??;仿寫;作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描摹仿寫作文教學法是一種啟蒙式寫作教學,也是再創(chuàng)意的思維過程,它貫穿初中語文教學的始終。把描摹仿寫法教學的精神運用到寫作教學,就是學生根據(jù)老師所講的文體知識和提供的范文類型,進行借鑒,展開想象與創(chuàng)意,為我所用。這樣不但能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也能進行提高學生語言表達基本功的訓練,同時更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思維的廣闊空間。那么,怎樣指導學生運用描摹仿寫課文寫作法呢?筆者以幾篇課文教學的寫作活動設(shè)計為例,談談具體可行的幾點做法:
一、理清結(jié)構(gòu)層次,尋找寫作的“骨架”
一般來說,“骨架”是一篇文章的整體構(gòu)件,猶如人的骨骼,有骨骼的支撐,人才能立;有完整的“骨架”,文才能立。所以,必須引導學生關(guān)注課文,反復推敲或是總結(jié)歸類文本“骨架”的構(gòu)建法,這對學生寫作進行謀篇布局有很大的啟發(fā)和引導作用。如學習了《松鼠》一文的總分總結(jié)構(gòu)后,特級教師魏書生要求學生用此法快速作文:《我的_____》。同學有法可依,有路可走,積極性上漲。
二、品味寫作技法,豐富寫作的“畫面”
“選材構(gòu)思”中寫景、寫物抓形、聲、色、質(zhì)地等特點。如“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蝴蝶確乎沒有……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此處描摹物態(tài),因設(shè)色而美。花草,樹木,本只是大自然中一景罷了,適當運用一些表示顏色的詞,不僅能讓我們對景物的美有了更形象更可感的印象,也讓景物的美多了一些生氣和溫潤感,于比較中讓學生恍悟?qū)懽鳟嬅娴呢S富是離不開一定的寫作技巧的。
欣賞寫作技巧,這還只是停留在表層的淺層次寫作指導;只有真正深入到字里行間,深入到思維層面的品味指導,才是能形成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指導。比如《端午日》中一段文字:“每只船可坐十二個到十八個槳手,一個帶頭的,一個鼓手,一個鑼手。槳手每人持一支短槳,隨了鼓聲緩促為節(jié)拍,把船向前劃去。帶頭的坐在船頭上,頭上纏裹著紅布包頭,手上拿兩支小令旗,左右揮動,指揮船只的進退。擂鼓打鑼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劃動便即刻嘭嘭鐺鐺把鑼鼓很單純的敲打起來,為劃槳水手調(diào)理下槳節(jié)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聲,故每當兩船競賽到劇烈時,鼓聲如雷鳴,加上兩岸人吶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紅玉老鸛河時水戰(zhàn)擂鼓的種種情形?!标P(guān)于描寫,重點就不能只是讓學生知道“這里運用了描寫,更具體、更生動、更細膩地寫出了什么”,而應引導學生揣摩場面描寫,分別抓住槳手、帶頭的、鼓手、鑼手怎樣的動作或肖像等,來突出各人怎樣的特點,同時,還怎樣運用聯(lián)想來突出熱鬧的場面和規(guī)模宏大的賽勢。寫作必須有一定的寫作技巧,運用思維,否則,筆下只能是單調(diào)的文字,形同流水,讀之無味。就像“春江水暖鴨先知”,去掉思維認知和觸覺聯(lián)想,就只能是“春江水面鴨兩只”了。
三、比較寫作詳略,突出寫作的“重點”
中考作文常見一種病例文,學生文筆優(yōu)美,但鋪墊文字太長,甚至占半,等到寫主體內(nèi)容時已無處可寫,于是,詳略顛倒,重點不突出,文不達意,讓閱讀老師“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如何指導學生確定好寫作重點,同樣在分析課文時,要有意識引導學生關(guān)注重點段落,細致到某小節(jié)開始敘述,某句話開始描寫,描寫文字所占段落篇幅等,學生在不斷的分析比較中,漸漸形成一定的寫作規(guī)律,自然就能確定寫作的重點了。比如《紫藤蘿瀑布》一文重點描寫眼前紫藤蘿而不是過去的,是因為重點突出眼前紫藤蘿的生機,讓人悟出不幸之短,生命長河之遠,要珍惜生活,自我砥礪前行。如果重點寫不幸,則突出的是過往,而非眼前,與主題相悖。
四、揣摩寫作用意,厚實寫作的“立意”
段有段意,文有文意。比如《散步》中有這樣一段文字:“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深,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關(guān)一樣東西——生命?!鼻罢邔懙氖且曈X所見之景,是實寫;后者是作者由此聯(lián)想的內(nèi)容,是虛寫,點出了文段寫作意圖。于是,有同學在寫母親編織毛衣時,“我注視著媽媽每一處細微的動作,思忖著媽媽現(xiàn)在的心境——驀地,我意識到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母愛,一種天性使然的母愛?!庇纱思氨?,學生在揣摩中悟出寫法,在實踐中運用寫法,反復訓練,才能將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新的臺階。
此外,文末立意的寫法也是不拘一格的。諸如《背影》教給我們前呼后應法,有首尾圓合之效;《濟南的冬天》教給我們展開想象,有浪漫瑰麗之效;《荷葉 母親》教給我們卒章顯志,有深化主旨之效;《棗核》教給我們直抒胸臆式,《春》鋪陳比喻排比式……“自古文章意為先”,引導學生探尋寫作結(jié)尾的有效方法,方能“點睛之筆成絕唱”。
描摹仿寫是寫作的啟蒙,正像沒有筆林墨池哪有王羲之和王獻之,沒有達·芬奇苦心畫蛋哪有《蒙娜麗莎的微笑》。一言蔽之,寫作是一種情感體驗,一種生命活動。若能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注意到這種描摹仿寫課文寫作法的運用,并注意引導學生加以設(shè)計和實踐,必會達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熊艷.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現(xiàn)狀問題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2.
[2]施向軍.作文語言的描摹之美[J].閱讀與作文,2005(12).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