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紛繁喧囂里靜守校園,在自然的流轉(zhuǎn)與學生的更替中保持一份心靈的安寧與恬淡,無疑是最適合于我的生活。當然了,這種生活如何變得更有意義?我以為,必得有愛相隨,與書為伴。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不讀書,人生則黯淡無光。所幸,我迷戀讀書,對生活對工作滿懷愛意。因著這兩個要素,幾十年的教師生活,清淡而又美好,平凡不乏充實。
與書結(jié)緣,情定講臺,要感謝我的父親。父親雖然沒做一天教師,但終究是一名老師范生,他酷愛讀書,喜歡篆刻,寫得一手好字,是左鄰右舍稱道的大才子,更是我心目中博識而慈愛的能人。
猶記小的時候家境一般,但書仍舊不少,看得出爸爸是很舍得花錢買書訂報的。爸爸其實會抽煙,酒量也不可小覷,但很少見到他耽于煙酒之中,定格在我記憶中的更多是他執(zhí)筆伏案或者揮毫潑墨的背影。父親生前,我曾經(jīng)去過他的辦公室?guī)状?,目之所及,亦是筆墨紙硯、報刊雜志,還有懸掛在墻上的他自己臨寫的書法作品?,F(xiàn)在想來,在那樣的年代里,把書報錢從生活花銷和煙酒中省下來,頗需要一些意志力的。每年大暑天,我家曬伏的東西必定有一樣是與鄰家不同的。在那些被褥衣服棉鞋布絮盡情享受過陽光之后,我們就樂顛顛地幫著爸爸把書一摞一摞地往外搬,讓它們舒舒服服地在陽光下睡個好覺,然后再把收藏了陽光香味兒的它們小心翼翼地搬回去。雖然頭頂上蓋著條濕毛巾,身上還是汗津津的??墒牵覀冃睦锏哪欠蒡湴梁涂鞓费?,是什么也代替不了。因為我家就住在馬路邊,過往行人多半是從這書床旁走過的,熟悉的人會笑著說:“老李又曬書啦?書又多了嘛。”陌路的人或者驚異地看看書,或者就脫口而出“這么多書呀”,當然也有一些愛書的人會停留一會兒,翻上一氣。我們的目光是鎖定在那一本本書上的,不管是嶄新的,還是老舊的,哪怕已有些破損,在我們的眼里,全都是寶貝——爸爸的寶貝,我們的寶貝。就這樣,書越積越多,像《讀者文摘》(也就是現(xiàn)在的《讀者》)等雜志,爸爸還會一年下來裝訂成冊,捧在手里感覺特別厚實和篤定。
難以忘卻的記憶,就是每當郵遞員鈴聲響起,《兒童文學》《少年文藝》送到的時候,兄妹三人你搶我奪的一幕便又上演。真的是歷歷在目??!都想先睹為快,都想沉醉其中,在那個沒有電視、沒有手機的日子里,讀書,成為我們最大的樂事,純粹,明亮而又溫暖?,F(xiàn)在想來,我的父親必定是富有遠見地無比睿智地信奉這樣的一句話:“愛他,就給他書讀!”抑或是這樣的一句話:“給孩子真正的愛,是給他好的書讀!”
做了語文教師,閱讀更是我日常之必修。我非常贊同專家對閱讀這一行為的注解:閱讀就是對話,就是生活,就是生命運動,是人類之愛和人與自然的親和力的培育,一言以蔽之,是人類精神的成長。那么,書籍又是什么呢?有這樣一個形象至極的比喻:書籍是由平面折向立體生活的最方便的秘密通道。它們構(gòu)建了人類的第二生活,比現(xiàn)實的平面生活豐富得多的立體生活。于是,我常想:我們身處小城,雖信息不至于閉塞,畢竟視野不甚開闊;我們立足校園,雖手頭并不乏書本,終究范疇有所拘囿。唯有書籍,唯有閱讀,可以超越時空,打開我們與他域、與生活、與世界的通道,讓我們自己的生命先飽滿起來、生動起來,繼而再去喚醒我們的學生、啟迪我們的學生。一個不讀書的老師,當是沒有勇氣站上講臺的;一個不讀書的語文老師,可能連些許的底氣都沒有,甚至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吧?我一直以為,語文教師本身就應(yīng)當是一本書,我們要教給學生的遠遠超出教材,超出課本,唯有多親近書籍,多開展閱讀,才能把自己站成接近一本書的模樣。
很多人將讀書視作很奢侈的一件事,會說:備課、改作業(yè)、輔導、班級管理,多少事情哦,樣樣耗時間,哪里有空看書呢!其實不然。在我,讀書,是一件極其稀松平常的事情,一如吃飯和穿衣,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因為平常,所以不刻意用書籍裝點門面;因為平常,所以從不追求廢寢忘食的境界。身為一名教師,一位家庭主婦,不可能擁有大量集中的時間與書相伴,畢竟,課是要備的,作業(yè)是要批改的,而家務(wù)也是不能不做的。因此我更多選擇了用零碎的時間與書親近,以保證每日都讀點書。這樣,細水長流,涓涓不斷,倒也簡單自在。沒有了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的那種大快朵頤的貪婪與急迫,有的是常常與書相約的那種不離不棄的從容與忠貞,于是,每個日子似乎都在書的溫情懷抱之中,不濃得化不開,也不粘得丟不下,不虛情假意,也不轟轟烈烈,卻是真實的喜愛、可靠的依托。每天不管多么忙碌,心里都很清楚:總歸還可以與書相約,哪怕十分鐘或者一刻鐘。而夜月時分,我則常常用來閱讀教育教學專業(yè)書籍,周遭一片靜寂,更易沉潛書中。理論書籍不同于時文美篇,須平心靜氣方能讀得進去,時間的綿延不斷,方能形成思維的連續(xù)漸進和認知的吸納深入。萬籟俱寂之夜,正是忘我讀書之時,及至倦意襲來輕輕合頁,在絲絲的清涼和滿足中進入夢鄉(xiāng),完美的一天在裊裊書香中悄然滑過,這樣的日子,既樸素安分又亮堂踏實。
我讀書,多是興趣所至,不帶任何功利色彩。愛書的睿智廣博,給我的人生諸多啟迪;愛書的寧靜深沉,使我的心也安恬淡遠;甚至愛摩挲書頁時的感覺,光滑而富有質(zhì)感,妥帖而充滿安全。外界紛擾,工作辛苦,生活瑣碎,情感起伏,有時甚至一閃而過心力交瘁不堪重負的念頭,惟有書,才能熨平心頭的皺纈,唯有文字,才能穿透一切直抵心靈深處。我始終覺得:書,不是階梯(得罪了高爾基),不是面包(又得罪了高爾基),當然更不是敲門磚(得罪了諸多打著讀書的旗號鉆營的人);書,只是朋友,權(quán)當伴侶。僅此而已。既是朋友與伴侶,必定有所甄別與選擇。性情相投,方能兩情相悅,至于身份、名聲,自不在考慮之中,圖的就是心靈的快慰和滿足。如此讀書,絕不會成為負累,只有一份永久的淡遠的馨香,讓生命在天與地、云與水之間,自由純凈地舒展開去。
因為熱愛閱讀,衍生出了我的一大愛好,那就是剪報。報刊雜志訂閱多了,終難保存,用剪報這種方式就能將有用的和喜愛的文章集中在一起,然后自制成一本本“大書”。剪報是我假期的一項重要活動,若干年的堅持,收獲愈來愈豐??上W生時代做的剪報本已不知身在何處了,工作以后做的剪報還有兩大本仍在(還有一本被曾經(jīng)的一名學生借閱忘了歸還),現(xiàn)在拿出來讀,感覺一點也不過時,依然會再次心動。我還常常在閱讀課和作文課上做朗讀者,選擇其中的篇章讀給學生聽,他們一樣聽得入神。本來嘛,不管日子怎樣刷新,真實的生活、誠摯的情感和樸質(zhì)的道理是不會褪色的。在我的帶動下,許多學生也養(yǎng)成了摘錄和剪報的習慣,我想:他們一定同時懂得了,這些只是積累的一種形式,而在剪剪貼貼、讀讀品品之中,學會了用一顆細膩柔暖的心去感受生活、品味年華、熱愛身邊的人,才是最大的收獲。
而我以言傳身教帶動學生愛上讀書,恰如當年我的父親以言傳身教影響我們兄妹愛上讀書。我深信:愛學生,就和他一起讀書吧,在閱讀中讓愛沉淀。這便是我能給予我的學生的最好的澆濯和陪伴。知識是容易傳授的,技能也是容易訓練的,它們都不是教育的真正歸宿;精神和靈魂的成長發(fā)育,才是為師者給予學生受用一生的饋贈。而這,閱讀,可以帶領(lǐng)我們順利抵達。
歲月漫漫,時光悠悠,唯愛與閱讀不可辜負。因為有愛,自帶光芒;因為閱讀,散發(fā)芬芳。愛在左,書在右,這樣的人生路徑必定春風繾綣,皓月朗照。
李驚梅,江蘇寶應(yīng)縣實驗初級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