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明
摘 要:小學語文包含了促進兒童發(fā)展的諸多因素。語文是個載體,它所載負的文化科學知識,都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內涵及審美意義。通過語文學習,兒童不僅能學習語言,還會獲得文化科學知識、提高思想認識及思維能力、豐富情感。所以通過語文教學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的發(fā)展。為了使德育教學工作更有效的開展,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情境的營造,讓小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去感受文章的內涵,以產生良好的情境感應效果;注意定期課外閱讀的安排,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以便自主的感受德育的內容。
關鍵詞:小學語文;滲透;德育;途徑
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時要注重學生的情感參與和情感互動,充分調動出使學生的真情實感參與到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的特點,創(chuàng)設一定的課堂情境,滲透文章語句間所要傳達的德育內容,形成厚重的德育教育氛圍。另外,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課外閱讀時間,使學生能夠自主將德育教育的內容領悟于心。
一、巧用課堂情境,滲透德育教育
課堂情境即在課堂中各種環(huán)境和內容相結合的境況。小學語文課文多是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涉獵范圍廣泛,視角獨特。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應充分調動并利用這些課文,發(fā)掘其可以進行德育教育的點。課前要深入研究課文背后的思想內涵,將課前的引入版塊作為進行德育教育的平臺,充分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提煉出課文中德育教育的關鍵點之所在,理解每一個段落背后的德育教育意義;之后創(chuàng)造出特定的課堂情境,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加主動地去分析、探索和研究,并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達到德育滲透的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課上就可以進行授課的時候,例如,教師在講授《雷鋒》一文時,課文引入的時候,可以提問說,雷鋒在他們心中的印象是怎么樣的?身邊有沒有像雷鋒這樣助人為樂的人?然后就可以很自然地在言語間將作者想要傳達的雷鋒無私奉獻的精神流露出來,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二、巧用課外閱讀,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生處于構建自己情感框架,學習處理種種關系與感情的初期,也是關鍵時期。不間斷的課外閱讀,會幫助小學生積累知識,了解世界,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定期組織閱讀活動,以便讓小學生在督促下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習慣一旦養(yǎng)成,會讓學生受益終身。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良好開端,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是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良好開端。課外閱讀有助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與辨別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小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們會在課外閱讀中積極開動腦筋,思考書籍里的問題,掌握自主學習方法,而不是被動、機械式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在閱讀書刊的時候,可以更好地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對問題與文章作者的寫作思路、思想情感等進行深入思考,從而加深對于文中內容的認知與理解,逐漸提升自主閱讀能力。傳統的課堂上,枯燥文化知識往往使得學生忽略自身情感因素的養(yǎng)成和發(fā)展。在枯燥的學習中加強課外閱讀,有助于打破這種現狀,使得小學生能夠接觸更多新鮮事物,了解更加廣泛和全面的知識,進而清晰自己的思路建立起正確的感情觀與世界觀。
三、要做到學語文和學做人的有機統一
小學語文教學既要教語文、學語文,也要教做人、學做人。其實學語文和學做人二者是統一的。通過語文課學生既學語文、又學做人,是由小學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的,是由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任務決定的,也是由語文教學內容所決定的。小學語文所載負的內容是極其豐富的。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任務,就是要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質,小學語文素質就是做人的素質。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完成語文教學目的,所選的教材篇篇都蘊含著真、善、美的因素。有的課文描寫的是大自然的美景;有的課文歌頌了偉大領袖和英雄人物的高尚道德和感人事跡;有的課文介紹了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文學家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給人類帶來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活的動人故事;有的課文揭露了舊社會兒童悲慘的生活;等等。課文中人物喜怒哀樂的情感表達,揭示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學生閱讀這些作品,其思想感情很自然地會發(fā)生變化,會逐步懂得做人應該堅持什么、學習什么、反對什么?
四、課堂教學活動要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小學語文教學的本質,正如《新課標》所提出的“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發(fā)展什么?學生的發(fā)展應是德、智、體、美全面的發(fā)展。在語文教學中,就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鞍l(fā)展”和“傳授”是根本不同的,“傳授”主要靠教師的灌輸,學生被動的接受;而“發(fā)展”主要靠學生內部的動力作用小學語文教學論文,使自身的素質和個性得到提高。教師要給予必要的、適當的指導、激勵。小學生的語文素質有明確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愛美的情趣,發(fā)展健康的個性,養(yǎng)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边@段話既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也是對小學語文素質的全面概括。語文素質雖然主要指語文能力,但語文能力還與思想、思維、情感、文化知識、學習習慣等品質密切相關。所以說,語文素質也就是做人的素質。通過語文教學要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