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多彩的大自然總是令我們神往。一年四季,風霜雨雪,為我們塑造了萬紫千紅的世界。我們嘆服大自然的千變萬化的同時,我們得到了身心的愉悅。往往這時候語文老師總會利用這個時機對學生進行作文的訓練。盡管學生看過萬水千山,可是當學生拿起筆,想描寫大自然的美麗時,卻發(fā)現寫不出什么了。你讓學生抒發(fā)點感情,學生更會捉襟見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現狀呢?
如何指導學生完成寫景抒情的文章?如何用教師的智慧開啟學生智慧的火花?請跟著我一起走進寫作大課堂,完成一篇寫景抒情的習作吧。
【讀·經典】
在景物描寫方面,許多文學大家都給我們做了很好的典范,我們就可以借助名家經典作品感染和指導學生。中學語文教材中就有許多這樣膾炙人口的文章。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等。
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是描寫四季的散文,我們閱讀后會領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領會到字里行間的情。我們的心會同作家描繪的自然風光一起跳動。
讀要讀出情味來。讀《春》,那種滿眼綠意的驚喜之情、那種欣賞春天的花朵的享受之意、那種游蕩在春風里的愜意、在蒙蒙的春雨中漫步的情懷無不在你的朗讀中品出味來。讀《濟南的冬天》那獨有的溫情特色、雪后覆蓋下小山的美麗、冬天冒著熱氣的濟南的水,都要在你的有情感的朗讀中體現出來。反復地朗讀,不同方式的朗讀都會讓學生有不同的感受,在讀中適時的點撥,學生就能體會到文學大家作品的經典之處。
【品·語言】
閱讀名家經典,品味名家語言,用有生命力的語言讓學生感悟靈動語言的表達效果。
一、體會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語言
《春》一文作者運用詞語樸實清新、準確生動,比如寫蜜蜂嗡嗡地“鬧”,寫各種花的香在潤濕的空氣中“醞釀”,寫鳥兒用“賣弄”喉嚨,寫細雨在微風吹拂中“斜織”等等都用了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濟南的冬天》在語言方面毫不矯揉造作,平白如話,值得我們學習。比如同樣是寫雪,落在不同的地方,樹尖上用“頂”,落在山尖上用“鑲”,山坡上則用“穿”,山腰上的則用“露”,既符合各自事物的特點,又避免了用詞的重復,體現了作者在煉字方面的語言大師的功力。
二、揣摩比喻、擬人修辭方法打造精美的語言
《春》一文運用大量比喻句描繪景物,抒發(fā)作者的感情。用“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來比喻鮮艷的花色;用“像眼睛,像星星”比喻鋪滿原野的野花繁多;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寫春雨細密的特點。
《濟南的冬天》一文作者也較多地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都極其生動貼切的表現了濟南冬天的特點,寄予了作者的由衷贊美之情。比如作者把小山比作“小搖籃”,把冬天的濟南比作一塊“藍水晶”,都顯得小巧典雅,用來比喻濟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都是恰到好處的。文中擬人的句子,明顯的透露出作者的情懷。如把濟南老城說成是“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把濟南周圍的一圈小山寫得很溫情,它們仿佛如人一樣能說話:“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話”,把山坡上斑斕的色彩,說是“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這花衣還能動,目的是“叫你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看到這樣靈動的修辭語言,你怎能不喜愛這濟南,喜愛這濟南的冬天呢?
寫景的文章從形式上看是寫外界環(huán)境,而實際上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的感受揣摩才能成文,我們學習作者的語言,絕不是讓學生堆砌華麗的詞藻,比喻擬人用的恰到好處,才能為文章的中心服務。除了運用修辭,散文《春》和《濟南的冬天》都做到了景與情的結合,都寫出了作者真切的感受。
【學·技巧】
朗讀了這富有生命力的名家經典的文字,學生就會有這樣的疑問,這令人動情的景象是怎樣形成的呢?這是作家細心觀察的結果,是作家的非凡的觀察力的結晶。要讓學生寫好寫景抒情文章,首先要在觀察的基礎上得到第一手材料,然后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抓住景物特征進行描寫
朱自清的散文《春)來源于作者對春天景物的細致觀察。作者細致觀察春天的景物,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描繪了一幅動人的春景圖,如春草勃發(fā),春花競相開放,春風和暖與清新,春雨細密潤澤,書寫出作者熱愛春天的欣喜之情。這篇作品可以說是一篇抒情詩,一幅風景畫,同時又是一曲春天的贊歌。
《濟南的冬天》作者選取一個獨特的角度,描繪出濟南冬天獨特的魅力,使讀者受到感染。濟南雖然接近于北方,但是冬天無大風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顯著的氣候特點是“溫情”。文章緊緊抓住這一點,使筆下的種種景物跟這“溫情”天氣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構成溫情的濟南獨有的畫面。文章無論寫濟南的山,濟南的水,濟南城,濟南人,都是溫暖晴朗的色彩,即使是寫雪景,也仍然跟溫暖有聯(lián)系——因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因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由于兩位作家觀察細致,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把春天寫得多姿多彩,充滿活力;將冬天渲染得有聲有色,創(chuàng)設出優(yōu)美的意境。
二、恰當安排景物的描寫層次
怎樣才能更好地把景色展現在讀者面前呢?這就有一個寫景的先后層次問題,《濟南的冬天》一文為我們做了很好的范例。景物的層次分明:由鳥瞰濟南全城到濟南的山色再到濟南的水,由總寫再到寫山寫水,層次清晰,一目了然。
三、調動各種感覺器官,讓全身動起來
朱自清的《春》在調動各種感官方面是極好的例子,如寫春風圖,“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這是觸覺?!帮L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边@是嗅覺。“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是視覺?!傍B兒的歌唱”和“牧童的短笛也整天嘹亮的響著?!边@是聽覺,這些都是作者善于利用各種感覺器官,把景物從不同的角度寫的活靈活現。
【用·真情】
好的寫景散文總是景中有情,情與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稘系亩臁酚么罅课淖置鑼憹系亩?,流露出作者深深的的贊美之情。在文字表達上采用了不同方式,有的是直接抒發(fā)感情,如“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有的是間接抒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既有意境,更能表達出作者由衷的贊美之情。
文章本是有情物。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就道出了情與景的結合。作家在寫景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讀者在閱讀時也接受了作者情感。所以我們在寫景抒情時,要把情與景緊密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謀·布局】
有了名家作品做指導,有了好的語言和技巧的引領,懂得了景與情的結合,接下來的就是謀篇布局了??梢圆捎每偡质剑梢圆捎脮r間的先后順序等等,這種謀篇布局還要看你所描繪的景色和你要抒發(fā)的情感,選擇最恰當的方式方法來表達,完成作文。
古人說,文無定法。用你驚人的觀察力,用你獨特的視覺,用你滿懷深情的傾訴,我相信你的這篇寫景抒情的文章一定會得到很多人的青睞。那就行動起來吧,寫出你獨特的景色,獨特的情感,獨特的文字。
今天的寫作大課堂就到這里,期待你的大作呈現在大家面前,
王廷義,黑龍江雞西實驗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