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森
摘要:針對化學調驅藥品常規(guī)配制方法不足導致藥品分散不佳、成膠質量不達標的問題,開展配制方法研究,通過對加藥順序、配制水質優(yōu)化,以改善藥品配制質量。
關鍵詞:化學調驅;配制方法
1.研究背景
海外河油田為注水開發(fā)的普通稠油油藏,水驅地質儲量3766×104t,孔隙度28.7%,滲透率858×10-3μm2。目前,海外河油田已進入高含水開發(fā)期,油藏原生非均質及長期水驅使非均質性進一步加劇,油層中逐漸形成高滲通道或大孔道,使地層壓力場、流線場形成定勢,油水井間形成水流優(yōu)勢通道,造成水驅“短路”,使油藏平面波及系數和縱向波及系數變差,嚴重影響油藏水驅開發(fā)效果。
為實現油田穩(wěn)產,提高油田開發(fā)效益,挖掘老油田潛力,2010年11月開始實施化學調驅技術,實現了“封、調、驅、洗”一體化,大大提高了原油產量,為原油上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存在問題
常規(guī)加藥順序為,先加聚合物攪拌熟化2h后加交聯劑,混合均勻后,配藥完成。通過觀察發(fā)現部分樣品的成膠顏色較淡,通過紫外分光光度計進行交聯劑濃度監(jiān)測,結果證明該樣品中交聯劑濃度僅為0.08%,而非配制方案要求的0.15%,說明在配制過程中存在著交聯劑分散不均勻的問題,導致藥劑樣品15天后成膠粘度也相對較弱,嚴重影響深部調驅實施效果。
3.藥劑配制方法研究
為提高藥品配制質量,規(guī)范現場操作,開展化學調驅,并嚴格控制配制過程、攪拌時間,大大提高了調驅體系的配制質量。
3.1 加藥順序研究
針對藥劑配制方法不合理的問題,經分析認為是聚合物熟化后粘度加大,不利于交聯劑的分散,因此突破常規(guī)思維,采用先加交聯劑后加聚合物,將加藥順序進行調整,首先在實驗室內獲得成功后,用經現場多次驗證,均取得較好的成膠效果。
3.2 水質研究
海外河油田化學調驅采用的是有機鉻/聚合物體系,具有成膠粘度大、粘彈性好、凝膠熱穩(wěn)定性高等優(yōu)點,但受配制用水影響較大。本次研究利用粘度法對影響體系成膠的8項水質指標進行量化研究,查找影響閾值,并結合《SY/T 5329—2012 碎屑巖油藏注水水質指標及分析方法》,制定出配制用水主要控制指標。
3.3 配制操作要求
(1)打開注入罐1配液閥門,緩慢開啟來水閥門,向注入罐1放水至30cm高(低位攪拌槳高度),啟動攪拌裝置。
(2)將稱量好的交聯劑從高壓射流混配器吸入口加入,邊加入邊攪拌。
(3)當注入罐1放水至70cm高時(高位攪拌槳高度),將稱量好的聚合物從高壓射流混配器吸入口緩慢加入,不應快速或直接倒入注入罐1。
(4)在注入罐1液位距離罐口15cm時,停止交聯聚合物溶液的配制,先關閉來水閥門,再關閉注入罐1配液閥門,聚合物加入后攪拌熟化2h。冬季配制溶液時,應向注入罐2中放溢流,保證來水管線不凍堵。
(5)記錄好交聯劑、聚合物加入的時間和質量。
(6)注入罐2配制操作過程按照注入罐1配制操作過程的(1)-(5)執(zhí)行。
1—來水閥門;2—高壓射流混配器;3—注入罐;4—攪拌裝置; 5—配液閥門;6—壓力表;7—泵后取樣閥;8—注液閥門。
圖1 配制系統(tǒng)示意圖
4.藥劑性能檢測
調驅體系的成膠效果直接關系到深部調驅的實施效果,因此,對藥劑性能檢測對深部調驅的實施起到關鍵作用。
4.1 化學劑驗收檢測
嚴格檢測現場注入藥劑質量,每一批藥劑都要按檢測標準進行質量檢測,檢測合格的方可進入現場使用,保障了體系的成膠效果
4.2 調驅體系粘度檢測
注入藥劑粘度監(jiān)測,可反映出體系成膠效果。單井組每天取凝膠樣至少1個,放置在溫度在60℃的恒溫干燥箱中,按放置時間的不同定期取樣測定粘度。粘度檢測使用布氏粘度計,分別對樣品的初始粘度、7天、15天粘度進行3次室內實驗檢測。成膠波動期要加密取樣頻率。
5.結論
(1)首次提出先加交聯劑后加聚合物的配制方法,并規(guī)范配制操作,使藥劑分散更均勻,提高了藥劑配制質量。
(2)化學調驅藥劑性能動態(tài)監(jiān)測是保障調驅效果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