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交際場合,相互介紹這一禮節(jié)必不可少,但就介紹這一普遍、常見的習(xí)俗中國與英美國家大不相同,本文就英美國家“介紹”這一話題從“介紹的順序、介紹的稱謂、介紹后雙方行使的禮節(jié)”三個方面進(jìn)行闡述。
關(guān)鍵詞:介紹問候打招呼稱謂禮節(jié)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對語言有制約作用,兩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影響。語言和文化是同步發(fā)生的,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語言是文化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透過語言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國家的風(fēng)俗習(xí)慣、風(fēng)土人情,這篇文章就是通過語言的力量來詮釋英美國家在介紹第三方以及相互介紹時的一些習(xí)慣和習(xí)俗。
在任何國家,介紹都分為正式場合的介紹和非正式場合的介紹;都有自我介紹和把第三者介紹給對方。在中國,介紹對方時喜歡把對方的官銜、職務(wù)放在前面,然后再加上姓名,比如Director Li Manager Liu。這在英美國家就覺得不可思議,他們認(rèn)為一個人的姓名是最重要,否則就是主次顛倒,他們在正式場合介紹時一般在姓名前加上“先生(Mr.)”、“博士(Dr.)”、“教授(Professor)等頭銜。下面就英美國家介紹兩個人相識,一些需要注意的習(xí)俗大致羅列如下。
一、介紹的順序
1、先男后女。英美國家男士都很紳士,非常尊重女性,尤其是英國,一直奉行Lady first.還有,在公眾場合進(jìn)行演講說話時,開頭語總是Ladies and gentlemen.可見他們還是很尊重婦女,有禮讓婦女的社交習(xí)俗。所以在介紹雙雙方時也是先把男士介紹給女士,以示對女方的尊重。但是,十八歲以下的女孩就沒有這種特殊待遇了。
2、先少后老。在任何國家都有尊老這一良好的習(xí)俗,英美國家也不例外。在介紹對方時,為了表示對年長者的尊重,往往都是先把年輕的介紹給年紀(jì)大的。
3、先低后高。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對職務(wù)較高者表示尊重,尤其是在正式場合下更加如此。不管這位職務(wù)高的人多么的平易見人,我們在進(jìn)行介紹的時候,還是先把職務(wù)低的介紹給職務(wù)高的。英美國家在這方面也有良好的習(xí)俗和傳統(tǒng)。
4、先賓后主。雖然英美國家在招待客人時,不像中國那么濃重,要在家里精心地?zé)淮笞雷拥牟耍缓筮€要給客人不停地夾菜,英美國家這方面就隨意多了,他們奉行Help yourselves. 多以自助餐為主,尤其美國國家的人這方面更加隨意的多。所以,在相互介紹的時候,也是先賓后主,先把客人介紹給主人。
5、自然順序。如果參加會議或者聚會,人數(shù)比較眾多,在介紹的時候就比較困難,那么把幾個重要的人物先介紹,然后就可以按照座位坐的順序,從左往右或者從右往左的自然順序一一介紹過去。這一點,英美國家也不例外的遵守這一原則。
6、自我介紹。在中國,一般的參加宴請或小型招待會時,沒有你認(rèn)識的人,我們一般都默默地站在一邊,不大會主動地與人搭訕或進(jìn)行自我介紹。但這在英美國家司空見慣、習(xí)以為常。他們自我介紹一般都用如下的一些用語。如果是正式場合:May I introduce myself ? My name …在非正式場合:Hello. My name is… Hello. I dont think weve met before. My names….
二、介紹的稱謂
英美國家在介紹對方時,他們所使用的稱謂與我們中國大不相同,下面根據(jù)場合,作如下三種總結(jié)。.
1、正式場合:稱謂和姓名用Dr./Professor/Mr./Mrs./Ms./Miss/ + First Name和Last Name。如:
(1)向地位較高的已婚女士介紹男士時可說:
Mrs. Jones, May I introduce Johnson. Johnson, this is Mrs. Jones.瓊斯夫人,請讓我介紹約翰孫。約翰孫,這位是瓊斯夫人。
(2)向年長者介紹年輕的女士時可說:
Mr. Williams, this is Evans. Evans, this is Mr. Williams.威廉姆斯先生,這位是埃文斯小姐。埃文斯,這位是威廉姆斯先生。
(3)向長者介紹年輕的男士時可說:
Mr. Green, this is John Baker. Baker, this is Mr. Robert Green.格林先生,這位是約翰.貝克。貝克,這位是羅伯特.格林先生。
(4)向年長者介紹18歲以下的女孩時可說:
This is Linda Davis, Mr. and Mrs. Alan Smith.艾倫?史密斯先生和夫人,這位是琳達(dá)·戴維斯。
以上只是作了一個簡單的、初步的闡明和敘述,但是,除此之外,還要注意以下幾個事項:
①向長者介紹18歲以下的女孩時,介紹一方就行了。
②有時向地位高年齡大的人介紹自己的伙伴時,不用稱謂和姓。如:
Allow me, Sir,to introduce you to my fellow travelers.先生,請容許我向你介紹我的旅伴。
2.較正式場合:用Dr/Professor/Mr./Mrs./Ms./Miss + 姓氏。如被介紹者是青年男女,通常用First Name和Last Name。如:
(1)Zoey Green, let me introduce Professor Brown. Professor Brown, this is Zoey Green. She's here to major in her doctorate in History.佐伊·格林,讓我向你介紹布朗教授。布朗教授,這位佐伊·格林,是來這里攻讀歷史博士學(xué)位的。
(2)下面是較正式場合常用的介紹用語。
Ailsa Morison, I'd like you to meet Cora Read. 艾麗莎·莫里森,我想請你見見科拉·里德。
Alisa Morison, have you met Cora Read? 艾麗沙·莫里森,你見過科拉·里德嗎?
Alisa Morison, do you know Cora Read? 艾麗沙·莫里森,你來同科拉·里德認(rèn)識一下好嗎?
3.非正式場合:用被介紹者的First Name。如:
(1)美國人在非正式場合介紹雙方時常用名字,有時介紹其父母時也只用名字。
"Mike, these are my parents, Bruce and Alan." "Pleased to meet you." "邁克,,這是我的父母,布魯斯和艾倫。""認(rèn)識你們很高興。"
(2)"Dad, this is my boyfriend, Tom." "Hello, Tom. Yilia's told me all about you." "老爸,這是我的男朋友湯姆。""你好,湯姆。伊利亞總在我面前提到你。"
(3)"Hi, Kevin, meet my brother Jack." "Hi there Jack! I didn't expect to see you here." "你好,凱文,這位是我哥哥杰克。""你好,杰克!沒想到在這兒見到你。"
4.自我介紹的用語:
(A)用于正式的和較正式的場合:
Let me introduce myself. My name is Dick Darney, the director of the language institute.
容許我來自我介紹,我叫狄克?達(dá)尼,是語言學(xué)院的主任。
(B)用于非正式場合:
Hello, I'm .... I work in the ....大家好,我叫......。我在......工作。
三、介紹后雙方行使的禮節(jié)
1、握手
雙方都介紹后,一般都要相互問候一下,常用的問候語是:How do you do ? Its nice / pleased / glad / to meet you. 隨后雙方一般要相互握手,這方面英國人要拘謹(jǐn)一點,美國人要隨便一點,但不管是隨便還是拘謹(jǐn),一般都要遵守以下一些慣例:年少者等年長者先伸手,為了表示對年長者的尊重,年少者一般不冒冒失失地先伸手,要等年長者伸手了,然后再有禮貌的迎接過去,我想尊老應(yīng)該在任何國家都應(yīng)該提倡;男士等女士先伸手,如果握手雙方是一男一女,應(yīng)等女方先伸手,男方才可以伸手相握,若女方不伸手,男士是不應(yīng)該主動伸手的,這也就是表現(xiàn)了西方國家“Lady first”的禮節(jié);客人等主人先伸手,如果你到英美國家的朋友家做客,主人在迎接你的時候,為了表示友好,要和主人握握手,但你不能先伸手,要等主人伸出了手,你再有禮貌的迎合過去,千萬不能喧賓奪主;職位低的等職位高的先伸手,在參加西方國家的招待會或者一些大型會議時,別人把你介紹給一些位高者后,為了打招呼表示禮貌,你不能先伸手,應(yīng)該要等職位高的人先伸手,然后你再有禮貌的和對方握手,這也是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如果握手時雙方都戴了手套,那男士一定要脫掉手套,女士就不一定,可以脫掉,也可以不脫。而且握手時用力要適中,太重了就顯得過于熱情,尤其男士同女士握手時,力度一定要掌握好。但如果握手時用力太輕,對方會感覺到你不是很尊重他,有點過于走走形式,有敷衍了事之嫌疑,所以在握手的力度上一定要掌握好輕重。而且握手時間也不宜過長,美國人握手一般是短而有力。握手時眼睛要正視對方,不能東張西望,這一切都是表示對對方的尊重。要想真正地融入到西方國家,和英美國家人們友好相處,就一定要充分地了解這些生活中的禮節(jié),把握好尺度,否則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和誤會。
2、遞名片
名片現(xiàn)在在我們?nèi)粘I钪蟹浅F毡?、常見,它表明了一個人的身份、職位、職業(yè)以及其它一些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它已經(jīng)成為人們交際、交往中非常常見的結(jié)識工具。
中國人的名片一般制作時都很用心,把自己的官職、頭銜都印在很顯眼的位置,覺得官職越大越有身份、地位,就越顯得有底氣,就越能夠身價倍增,而且中國人無論在什么場合都使用同一種名片。而在英美國家,他們一般有商業(yè)用和交際用的兩種不同名片。商用名片有名字、職位和公司名稱,還有商用的電話號碼、公司地址等等。而私下交際用的名片只有自己的名字或夫妻聯(lián)名,上面還有私人電話和家庭地址等等。他們在生意來往時,都用商用名片,慢慢地相互之間熟悉了,并且私交越來越密切,關(guān)系越來越好就可以用私人交際名片。所以我們在與外國人打交道的時候要充分了解這一點,名片上不要印許多很虛的名頭,而且也千萬不要用縮寫,除非這是中外人士都很熟知的縮寫,并且中英文兼?zhèn)洹?/p>
名片一般都放在最易于掏出的地方,比如你的西服有很多口袋,名片就應(yīng)該放在最方便、最熟悉的口袋里,這樣拿名片的時候就很自然、很方便。如果你在口袋里、包里到處找名片,給別人遞名片用了很長時間,這就會引起別人的不滿,認(rèn)為你對他很不尊重。切記:名片千萬不要放在屁股后面的口袋里,這不僅會讓人感覺你對對方的不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不尊重。一般情況下都是地位低的人等地位高的先提供名片,如果地位高的人忽略了這一點,那么地位低的人也可以先遞交名片,然后很客氣的向地位高的人求取名片,說一聲:May I have your business card ? 這是英美國家很自然、很符合邏輯的一種交往方式。而且在遞交名片的時候要很嚴(yán)肅、很恭敬,一定要雙手或右手遞交名片,眼光要正視對方,尤其是在遞交商用名片的時候。切記:遞交名片不能像散發(fā)傳單那樣,那么隨意。那么接受名片的人態(tài)度也要恭敬,最好是雙手接過名片,并且要認(rèn)真的看一看,然后鄭重地放入口袋或名片夾里。千萬不能接過名片之后,隨意的往桌子上一扔,有時還在名片上壓一個東西。如果這些細(xì)節(jié)的禮貌與尊敬沒有最好,你有時會感覺莫名其妙的丟了一份合同,失去一個重要的合作機(jī)會。
總之,在英美國家我們一定要了解“介紹”這一禮節(jié),做到“入鄉(xiāng)隨俗”,才能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xiàn):
[1]王恩銘:《當(dāng)代美國社會與文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7年
[2]林惠祥:《文化人類學(xué)》商務(wù)印書館 1986年
[3]林大津:《跨文化交際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2年1月
作者介紹:
姓名:舒彩霞,性別:女,出生年月:1971.10,職稱:副教授.工作單位:江蘇省無錫城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