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靈回答心靈,定會收到心靈的回聲。
——題記
上一次經(jīng)歷生離死別是2008年3、4月間的事情。
過去9年了,當時是我的外公重病纏身,后經(jīng)幾次搶救無效,留下無奈的遺憾……
說起我的外公,我就想起我的數(shù)學(xué)老師李家煜,外公和李老師的人生境遇很相似。李老說他這輩子也沒有耍過,我的外公,一輩子也沒有閑過,他的父親,也就是我的曾祖父,叫董世英,被奸細打成反革命,導(dǎo)致外公小學(xué)沒有上完就被迫輟學(xué),當木匠,學(xué)手藝,種田,編席子……各種事情都要做,才能養(yǎng)活我外婆、媽媽和我舅舅。還要到處找證人,翻史料,跑遍了整個四川的山山水水,證明他父親的清白!可是,當我媽媽好不容易走出農(nóng)村,當上了光榮的人民教師,我舅舅好不容易考上交大去北京上學(xué)、工作時,我外公卻患上了食道癌,短短半年,一個生命熄滅了!我還記得我們?nèi)以诔啥几鱾€醫(yī)院徘徊,還記得插在外公身上的各種管子,每天都要往里面灌流食才能延續(xù)生命;那時我正上小學(xué)一年級,還記得我去給班主任董老師請假回鄉(xiāng)參加外公葬禮……舅舅專門從北京請假飛回來看外公,我被他抱起走在咱老房子外的田埂上,那里還生活著外公養(yǎng)的小花貓,別人送給外公抵工錢的狼狗和老當益壯的看門黑狗pia兒……我看到棺材,看到棺材入土,和著外公身前珍視的打火機、木匠工具、衣物以及關(guān)于外公的回憶,所有的東西,從此被匆匆鎖上。
老房子依然還挺立,雖然土坯墻已經(jīng)壞了一半,每年都會回鄉(xiāng)打檐溝的習(xí)俗沒有改變,但是卻少了一個同行的長者,雖然才不到十年,但屋后的桑樹、竹林越發(fā)蒼翠、稠密與挺拔,外公慈愛的面龐、笑瞇瞇的眼神,如在眼前。我總覺得外公還沉睡在那里,旁邊的空地上那個小小的墳冢。
我的李老師也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不知為什么,我和看起來圓圓胖胖的人緣分都挺好的。
我的父親也是從苦難中走來的,每當家煜說起他以前的光榮事跡、他以前的大小經(jīng)歷,我就有一種十分熟悉的感覺,我在里面找到了我父親母親,甚至是祖上幾代人的共同回憶。
剛聽到李老講起什么嘉陵江,什么游泳的時候,興致極高地一口脫出:滄桑、靜美的閬中古城,清秀、幽美的錦屏,巍峨、壯美的白塔,以及如數(shù)家珍的保寧醋、張飛牛肉各類美食,李老講得眉飛色舞、繪聲繪色。我當時就尋思,莫不是同鄉(xiāng)?能在成都遇見同鄉(xiāng)應(yīng)該是幸運的,但我一直也不想去多詢問了解,我想著,快把高中度過吧,那是畢業(yè)以后的事情了。上學(xué)期期末考得不好,李老在全班點名批評我,并讓我開完家長會到辦公室找他。我去了,一直等到六點半,辦公室里就我一個學(xué)生,挺不好意思的。李老翻來覆去給我說:“娃娃!你是個優(yōu)秀的娃娃!不然你是考不上樹德的喔!你認真學(xué),不要‘水就一定會學(xué)好,我到現(xiàn)在都沒有耍,過年我還準備出書,我的學(xué)生請我去耍(說著把日程表翻了出來)但我還是要抓緊時間寫書,你看嘛(標題是‘李老師南游計劃)!有啥問題隨時微信問我,除了年前那一天(大年三十)”。還說了很多事情,……沒想到,這竟是永別!新學(xué)期到來,才得知您已不幸病故(患急性白血?。X膫鱽?,師生悲慟,樹德默哀!之前竟渾然不知李老一直抱病堅守工作,還念念不忘我這個同鄉(xiāng)。
陰差陽錯,我成了最后一個被李老批評的學(xué)生,可能也是最后一個見到李老的學(xué)生!這份殊榮,我擔當不起。
最遺憾的是,沒有聽到家煜先生準備高考前才講的“秘籍”,一輩子也聽不到了。
最近詩詞讀的比較多,我又開始多愁善感了,以上是心中回蕩的故事,沒有標準閱讀順序,記錄下來,希望未來的我們不要忘記。
還依稀記得您的高呼:“羅赟兒,上來!”或是第一次發(fā)火時候的:“再說話老子兩jio把你zua出去!”
聽班主任說,當初去看望您的時候,您還是那么樂觀自信,就突然覺得更難過了。生命是脆弱的,精神是不朽的,您追尋霍金去往遠方的星空,您在遠方的星空里仍然深情眷戀、默默注視著您鐘愛的一切!
還有22個小時,又是新的一歲,可惜這急切的呼告,怕是,再也聽不見了。
我知道您喜歡三國演義,喜歡蘇軾,那么就讓我為您高歌幾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歷史的天空”、“但愿人長久”,這些我都會,我也就只會這些了。每年都唱給您聽吧!
天空又飄起了霏霏細雨,蒼天也在為李老送行。
李老,安息!
附:李家煜老師簡介
李家煜,生于1963年7月,曾任教于南部建興中學(xué)、成都樹德中學(xué),正教授級,系國家教育家協(xié)會理事、全國優(yōu)秀教師、四川省十大杰出教師。2018年不幸因急性白血病醫(yī)治無效,病故。生前一直抱病堅守教學(xué)一線,以滿腔熱情和激情,獻身于教育事業(yè),為教壇樹起一座巍巍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