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剛
摘要:在教學過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既面向全體學生,又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直觀教學法,這樣一定會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數學課堂,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響應率,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課堂;響應率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
知識本身是枯燥的,學生的注意力也很短暫,因此持續(xù)的學習過程是一個艱苦的過程。要想學生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教師應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學生一旦對數學有了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鉆研數學問題。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根據需要,老師們也常常創(chuàng)設情境,這些情境往往是為了導入新課的需要。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育對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創(chuàng)設數學情境是教師教學素養(yǎng)高低的體現(xiàn),更是教師教學藝術和教學方法的體現(xiàn)。創(chuàng)設恰當的教學情境,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大大地提高學生探求知識的主動性。例如在學習《百分數》這一單元時,我就聯(lián)系實際,創(chuàng)設出一個個生活場景,比如商店購物里的打折優(yōu)惠,壓歲錢的利息等。這樣做,學生一下子就聯(lián)想到自己的購物經歷、壓歲錢的保管這些日常場景,積極性就極大地調動起來了。在學生躍躍欲試、相互討論的時候,我適時的點撥,重點講解。這樣,學生不僅上課時聽得津津有味,下課了還余猶未盡。
二、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現(xiàn)代心理學的成果表明:在輕松的氛圍里,人的思維更活躍,更能接受新鮮事物。新的教育理念也確定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人格上師生是平等的,沒有主次從屬關系。所以教育者要發(fā)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得學生能夠和教師平等對話。
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要融入學生群體,真誠地面對每一個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感染學生,讓學生消除敬畏心理,從內心深處感到老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主動地接近老師,參與學習。做為老師要學會賞識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要正確面對學生的錯誤,讓學生感受到老師與他們同在,和他們有情感認同。這樣他們會明白老師的一片苦心,自覺的加強自我完善,增強學習動力。
三、教育的全面性
面向全體學生就是學生全員參與,不僅如此,還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但面向全體學生并不是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而是在全體參與、全程參與的基礎上直面學生的差異性,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一部分學生由于基礎的原因,思維反映較慢,跟不上老師的節(jié)奏,也有一部分學生接受能力強,太過簡單的東西引不起他的注意,這兩種情況都會損壞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如果我們運用現(xiàn)代教育理論,提出整體要求,分層設計教學目標,再讓學生合作探究,這樣就會避免能者不夠學,不能者學不夠,保障全體學生全程參與學習過程,效率自然會大大提高。
根據學生情況分層設計課堂練習,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情況有所收獲。在練習過程中,讓學習程度中下等的學生做基礎知識練習題,中上水平的同學在此基礎上,再做逆向思維、發(fā)散思維等綜合性比較強的練習題。這樣,不僅滿足多數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而且讓少數學生能有更多的收獲。這樣既面向了全體學生,又注重了因材施教,讓各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了不同層次的數學能力提升。
四、注重教學方法。正確引導
直觀教學法是最重要的教學方法,加強直觀教學,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小學階段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也告訴我們,在小學的數學學習過程中,直觀教學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直觀教學的各種手段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比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時,我們直接給學生講長方體的概念恐怕學生很難理解長方體是怎樣的一個物體。而我們拿出長方體的模型,再舉出生活中能夠見到哪些長方體的物體,學生一下子就清楚了什么樣的物體是長方體。我們再適時地引導,觀察長方體認識長方體的棱、面就容易得多。
加強學生動手操作,不僅是提高動手能力,更是提高學習效果的方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是提高課堂響應率的重要手段。提高課堂響應率就是引導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學習過程。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時,我讓學生準備各種不同的三角形,讓他們拼成不同的圖形,然后引導歸納,得出結論。學生在操作過程中不僅弄清楚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也增加了數學學習的趣味,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這些操作活動就是為了保障每個學生都能在實際操作中掌握知識、全程參與學習過程。
五、結束語
總之,課堂響應率就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積極程度。即聽講、思考、互動的熱情程度?,F(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它既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接受知識的過程,又是學生吸收知識,發(fā)展自我的過程。課堂響應率直接關系著教學質量。因此,做為素質教育的實施者,要徹底摒棄“教師教、學生學”這種知識單向傳播的單一的教學模式,適應時代發(fā)展需要,接受現(xiàn)代教育思想,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意識,在教學實踐中提高數學課堂響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