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秀英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課是為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fā)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課程,它與社會生活密切相聯(lián),回歸生活教學對提高思想品德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可以使思想品德教學更具吸引力,從而增強課程教學的時效性。下面準備從營造生活氛圍,樹立學生主體理念;挖掘生活素材,幫助學生探究思考;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體驗感悟;鏈接生活熱點,激勵學生關注社會這四個方面闡述了“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策略
以往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與社會生活聯(lián)系并不緊密。教學的目的仍然是過于強調知識的識記、要改變這一狀況,就必須關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學習經(jīng)驗,在教學中注入生活的內(nèi)容和時代的“活水”,做到“用生活來教育”,讓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思想品德教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它來源于生活,必須把它寓于生活中才能讓學生更加真切地感知,加強學生的直觀 性、真實性,使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充分發(fā)揮,讓思想品德課程真正從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需要出發(fā),構建高效課堂。以下我就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運用進行一些探討。那么,怎樣才能構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課堂,讓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呢?
一、營造生活氛圍,樹立學生主體理念
以生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是現(xiàn)代教學的主流。素質教育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作為課堂的主體,學生只有得到人格的尊重和必要的信任,才能喚起學習的激情,才能主動進入角色,參與知識形成、發(fā)展、應用的過程,才能激發(fā)求知欲望,彰顯課堂教學的生命力。因此,要使思品課回歸生活,必須樹立學生主體理念,以生為本,營造良好的生活氛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和興趣,關注學生原有的生活經(jīng)驗,為課堂創(chuàng)設適宜的學習情境。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優(yōu)化師生關系,要把學生看作人,要學會傾聽學生的聲音,給學生更多的民主,要平等的與學生交流,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公平參與的機會,提供一個交互式的對話學習平臺,讓思想品德課成為生活的大課堂。
例如:在學習“未成年人保護”中“家庭保護和學校保護”這部分知識時,邀請了部分學生家長和任課教師與學生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拉家常式的交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心理話,表達自己對家長、對老師的意見和看法,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我給學生提供了這樣一個平等對話的機會,不僅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還無形中拉近了老師與學生,孩子與家長之間的距離。事后,不少家長感慨自己對子女的溝通了解太少,紛紛表示以后要加強與孩子的交流。一些科任老師也深有感觸。
二、挖掘生活素材,幫助學生探究思考
思想品德課教師應該善于從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中挖掘利用富有思想性和知識性的生活素材進行教學,杜絕脫離實際的空洞說教,堅持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塊、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的新課程理念。在課堂教學組織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和思品教材體例編排上活動內(nèi)容化、內(nèi)容生活化的特點設計一些生活話題,將學生融入到生活情境之中,通過生活引路,把學生帶入知識的海洋,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思考生活、探究生活。
例如,在講授“消費者如何維權”時,沒有直接講維權途徑,而是先讓學生自己講述在消費過程中遇到的事情及其處理的方法,然后讓其他同學判斷做法的正確性,接著全班再分組討論,最后讓學生自己得出正確的維權途徑。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感受到學習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意識到學有所用。
三、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體驗感悟
思想品德課與社會生活、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著廣泛的聯(lián)系,思想品德課的學習不僅僅是知識積累的過程,也是對生活感悟的過程,更是一個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建構與生成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學習的規(guī)律,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從而促使學生將課堂學習的間接經(jīng)驗與現(xiàn)實生活的直接經(jīng)驗有機結合起來,將課堂學習與生活實踐有效統(tǒng)一起來,使感性知識最終上升為理性知識。
如:在講授“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我讓學生表演了一個小品:家境不錯的中學生小王看到同學們都流行穿名牌,覺得自己如果不穿的話很沒面子。于是他向父母提出了買名牌服飾的要求。父親對其進行勤儉教育,但他很不以為然,認為父親思想陳舊,跟不上時代潮流。表演結束后,我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由于小品中的情境與中學生的日常生活有關,學生的討論非常激烈。通過討論學生最后認識到:我們提倡節(jié)儉,不是不要消費,而是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類似真實生活情境的運用,以及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的體驗和感悟,啟迪了學生的思維,不僅使思想品德課堂少了許多說教,多了不少真實,從而大大提高了思想品德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也使得思想品德課能走近生活,學生能感悟到學習的真諦。
四、鏈接生活熱點,激勵學生關注社會
思想品德課是與時代形勢、社會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學科。構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課堂,離不開熱點知識的鏈接。因此,思想品德課老師平時應多收集最新的社會熱點資料,及時了解國內(nèi)外最新動態(tài),在教學中緊扣時代脈搏,隨時向課堂引入新事例,不斷用最新的情景資料補充教學內(nèi)容,縮短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時空距離,使思想品德課更富有時代與生活氣息。教師要引導、激勵學生主動關注社會,使學生從思想到行動上都與社會同步,與時代共進,從而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統(tǒng)一。教育即生活,思想品德課離不開“生活”這一“源頭活水”。把生活引進課堂,課堂教學生活化是新課程提倡的一個突出特點,我們要善于運用生活中豐富的教學資源,構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引導學生敞開胸襟,把生活擁入自己的懷抱,去想象、去體驗,從而使思想品德課教學更生動、更有效。
參考文獻:
[1]《2017福建省初中學科教學與考試指導意見》
[2]《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義務教育新課標教科書七、八、九年級
[3]《漳州教育論壇》2015年、2016年第二期,2017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