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wèi)娟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脂肪類與膽固醇類過量攝入, 增大了肝臟負擔, 對肝細胞產(chǎn)生嚴重損害, 肝細胞的脂肪過度堆積, 最終導致脂肪肝的出現(xiàn)。對脂肪肝的檢查多采用多種生化指標進行檢驗, 可以有效明確脂肪肝病癥[1,2]。本次就2017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脂肪肝患者50例與同期健康體檢人員50例作為觀察對象, 分析多種生化指標檢驗用于脂肪肝臨床診斷的臨床價值,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50例脂肪肝患者作為實驗組, 另選取同期健康體檢人員50例作為對照組。實驗組中男27例, 女 23例, 年齡21~72歲,平均年齡(52.8±13.4)歲。對照組中男26例, 女24例, 年齡22~73歲, 平均年齡(53.0±13.5)歲。兩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研究對象均于入院時接受各生化指標檢驗,清晨采集研究對象空腹靜脈血5 ml, 將采集的血液標本放置1 h, 將采集的血液標本進行離心處理, 將離心轉(zhuǎn)速設(shè)置為3000 r/min, 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器實施檢測。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各項生化指標水平,以及實驗組中各項生化指標聯(lián)合檢測與單項檢測脂肪肝的檢出率。生化指標包括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堿性磷酸酶、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谷氨酰胺轉(zhuǎn)肽酶。生化指標檢測異常標準:總膽紅素>20.5 μmol/L, 直接膽紅素>6.6 μmol/L, 總膽固醇>6.69 mmol/L,甘油三酯>1.69 mmol/L, 谷氨酰胺轉(zhuǎn)肽酶>64 U/L, 堿性磷酸酶>150 U/L, 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34 U/L, 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 >40 U/L。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各項生化指標水平比較 實驗組患者各項生化指標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各項生化指標水平比較
表1 兩組各項生化指標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谷氨酰胺轉(zhuǎn)肽酶(U/L)實驗組 50 4.4±1.6a 6.0±1.2a 21.6±4.6a 7.4±1.6a 200.0±28.4a 67.2±16.8a 58.0±14.8a 78.0±22.2a對照組 50 3.8±0.6 4.0±0.6 12.2±4.4 3.4±1.2 114.6±7.8 24.1±7.8 24.8±7.6 24.4±9.5 t 2.48 10.54 10.44 14.14 20.50 16.45 14.11 15.70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shù) 總膽固醇(mmol/L)甘油三酯(mmol/L)總膽紅素(μmol/L)直接膽紅素(μmol/L)堿性磷酸酶(U/L)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U/L)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U/L)
2.2 實驗組中各項生化指標聯(lián)合檢測與單項檢測脂肪肝檢出率比較 實驗組中各項生化指標聯(lián)合檢測脂肪肝檢出率為80.0%(40/50), 實驗組中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堿性磷酸酶、總膽固醇、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谷氨酰胺轉(zhuǎn)肽酶、甘油三酯單項檢測脂肪肝檢出率分別為 20.0%(10/50)、16.0%(8/50)、12.0%(6/50)、20.0%(10/50)、18.0%(9/50)、16.0%(8/50)、14.0%(7/50)、18.0%(9/50), 各項生化指標聯(lián)合檢測脂肪肝檢出率明顯高于各單項檢測,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36.0、41.03、46.54、36.00、38.46、41.03、43.72、38.46,p<0.05)。
脂肪肝屬于臨床常見病癥, 脂肪肝并非一個單獨的病癥,主要包括了脂肪變性、脂肪肝炎、肝硬化多方面病理性改變,對患者肝功能產(chǎn)生直接性影響。脂肪肝也是一種可逆性病癥,對脂肪肝進行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 能夠及時控制患者病情的發(fā)展[3,4]。
對脂肪肝的診斷臨床一般采取肝組織活檢方式, 活檢檢驗的診斷準確度相對較高, 但是活檢對患者身體的創(chuàng)傷性較大。而生化指標檢驗與活檢檢驗方式比較, 安全度較高, 且檢出率高, 可以清晰的顯示出血液多生化指標的異常狀況,有助于臨床對脂肪肝病癥的診斷[5]。血液生化指標主要包括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堿性磷酸酶、總膽固醇、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谷氨酰胺轉(zhuǎn)肽酶等。
張慧[6]研究表明, 觀察組總膽紅素、總膽固醇與甘油三酯八項生化指標與對照組健康人群相比, 指標顯著升高,且存在明顯差異。另外, 各項生化指標聯(lián)合檢測檢出率要高于單項生化指標。本次研究結(jié)果與其研究基本相符, 實驗組患者各項生化指標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中各項生化指標聯(lián)合檢測脂肪肝檢出率為80.0%(40/50), 實驗組中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堿性磷酸酶、總膽固醇、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谷氨酰胺轉(zhuǎn)肽酶、甘油三酯單項檢測脂肪肝檢出率分別為 20.0%(10/50)、16.0%(8/50)、12.0%(6/50)、20.0%(10/50)、18.0%(9/50)、16.0%(8/50)、14.0%(7/50)、18.0%(9/50), 各項生化指標聯(lián)合檢測脂肪肝檢出率明顯高于各單項檢測,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 血液各項生化指標聯(lián)合檢測的檢出率要顯著高于單項指標檢測, 對脂肪肝病癥檢查,采取血液八項生化指標聯(lián)合檢驗, 可以有效提高臨床診斷準確度[7-10]。
綜上所述, 綜合各項生化指標檢驗應用于脂肪肝診斷的臨床效果顯著, 可以為臨床診斷脂肪肝提供參考依據(jù), 有利于醫(yī)生對病癥實施確診, 確保臨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