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峻 趙玉嬌 霍慧煜
三亞學院
數字化校園主要是以數字化信息和網絡傳播為基礎,它通過計算機結合網絡技術建立出一個對校園教學、校園管理、校園生活、校園科研等服務的信息收集、整合、處理、系統(tǒng)化應用,使得校園信息資源轉變?yōu)橐环N數字化資源,到目前為止數字化校園的交互式應用已經成為校園文化以及校園公共信息智能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們所研究的“數字化校園信息的交互式設計應用”,是主要通過在智能手機上建立出一個全新的關于校園文化、生活、服務信息、教學資源管理等的一個符合當下大學生的APP。
我們通過調研發(fā)現,在傳統(tǒng)的校園文化傳播中,主要是以導師通過班委傳遞信息、校園QQ群、微信群以及傳統(tǒng)的書面信息傳達,對于真正意義上的專屬校園APP在國內還沒有完全的發(fā)展開來。數字化校園通過教育階段的不同,我們大致可以分為:高校數字化校園,中等教育數字化校園,基礎教育數字化校園。根據各個教育階段所展現出的不同特點,所構建出的教育數字化形式也是大不相同的。我們這一課題研究將結合各個階段的教育特點,達到為校園文化傳播提供一個全新的虛擬網絡平臺,它將拓展我們平時校園的時間和空間的發(fā)展,提升校園文化的運行效率,使得校園文化更加的數字信息化,從而提升各學校的管理、學生的自我認知、老師的教育擴展等。大大的改變了傳統(tǒng)校園在信息傳播上的業(yè)務功能。
交互設計概念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它由美國人比爾?莫格里奇[1]在1984年一次設計會議上提出對于社會的發(fā)展與新媒體的運營,現如今的交互設計思想已滲透到生活方方面面,比如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電子設備。交互設計是人工制品、環(huán)境和系統(tǒng)的行為,以及傳達這種行為的外形元素的設計與定義[2]。
時代的發(fā)展,APP成為行業(yè)發(fā)展的潮流,又稱為數字化交互設計,又稱互動設計,是定義、設計人造系統(tǒng)行為的設計領域,作為一門關注交互體驗的新學科,交互設計分為邏輯設計、界面設計及用戶體驗三個層次。在國外,交互設計已經形成了與視覺設計、產品設計等設計領域密切相關的多項學科領域。在理論研究上國外的交互設計已經形成完整的方法和體系。例如風靡全球的智能手機蘋果公司,在它的公司部門中就包含了專業(yè)的設計部門,其產品中的的各種運用就是交互設計所帶來的成果。在國內,我國于2010年在廣東省成立工業(yè)設計協(xié)會交互設計專業(yè)委員會,并且在2010年、2011年連續(xù)兩年舉辦了兩屆“中國交互設計體驗日”,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偟膩碚f我國的交互設計研究相對起步較晚,相對應的實踐方面也是較落后的,但隨著交互設計應用領域的逐步拓展,越來越多的交互設計技術被應用到工業(yè)設計與產品設計領域,例如當下最熱門的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智能家電、人工智能等,均把交互設計作為產品差異化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邏輯設計??捎眯栽O計是交互設計基本而且重要的指標,它是對可用程度的總體評價,也是從用戶角度衡量產品是否有效、易學、安全、高效的質量指標。因此我們團隊對于APP的創(chuàng)作進行了一系列的調研,對于項目的整體創(chuàng)作過程有一定程度的創(chuàng)新,團隊成員也對虛擬數字交互進行研究,其目的是讓更多的人了解數字化設備,讓智能走向我們的生活,讓各種內置傳感器可以記下我們和實體產品的每一次交流,各種實體產品也將不再只是物理部件的簡單組合,人與人造物的互動將更加豐富多彩。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交互設計的開發(fā),并通過具體設計實踐來驗證。對人精神層面的關注融入未來交互設計發(fā)展的關鍵:從理性轉向感性,從品質轉向體驗,從產品轉向服務,最終實現全面人性化的研究。針對數字化交互設計藝術和數字技術的雙重挖掘,通過新媒體平臺,主要是在智能手機平臺上,高校公共信息等如何借助交互式傳播方式更加有效的傳遞以及學生在此平臺上如何自我管理。主要指學生改變被動接收為主動選擇,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在此平臺上點擊設置安排學習生活日程表。
(二)用戶體驗。首先我們針對在校大學生做了一些問卷調查,根據大家的不同情況制定出了方案,然后小組成員分工,分別進行前期和后期的工作。由于目前海南高校校園中教與學的服務信息還沒有很好地利用智能手機作為即時性傳播載體,所以說這是信息交互式傳播的一塊新的領域,這在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的研究都還沒有充分的展開,缺乏理論指導的前提,從而導致信息傳遞的有效性和實時性不能令人滿意。同時在這一方面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也還沒有建立,始終是缺乏數字化形式的藝術設計人才。其中包括UI設計師(手機界面設計師)和后臺設計師(程序設計師)。在校園公共信息化整合、平臺建設和信息擴展服務等方面有大量的空白需要填補。
圖一 獲得校園信息渠道問卷調查
圖二 APP 主導信息問卷調查
(三)界面設計。前期進行了多次嘗試,智能手機平時是我們信息傳遞的重要載體,它由于便攜性、普及性、實時性和對文字、聲音、圖像的包容性,正在替代書籍、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的傳播手段,成為大眾所接受的實時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特別是作為年輕人的大學生群體,平時通過智能手機查閱實時信息的傳播形式也成為普遍的一種行為模式。這可以稱之為“信息實時接收方式的國際化代表”。在整個APP應用程序設計的過程中,視覺設計與交互設計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的。只有視覺設計與交互設計配合融洽,才會設計出好的APP應用程序。通過理論和實際研究,明確在校園環(huán)境中,公共信息通過智能手機傳播的有效模式,建立起信息智能化的新興交互平臺,特別是與大學生息息相關的校園學習、教室管理、圖書館、食堂飲食等的信息推送服務,同時也方便了我們教師在以上各方面的信息反饋實時掌控學生信息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參考。
(一)信息的利用形式影響社會輿情。隨著智能手機功能的日益強大,生活在虛擬世界中不再是個別人的嗜好,而成為了每個人可以自由切換的新興生活方式。在個人的認知心理上所帶來的影響,可能就是我們不再把虛擬、迷信和不現實的關系必然的將其聯系到一起。相對網絡所傳播出來的信息,大可不必采取照單全收的生活態(tài)度。
圖一 新版首頁界面
圖二 新版分頁界面
圖三 新版鏈接界面
(二)信息資源的交互利用方式成為校園文化以及公共信息智能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這一設計我們可以為校園開辟出新的信息傳播虛擬空間。平時我們的校園文化信息傳播等,它可以通過智能手機APP實時、有效、全面的傳遞給需要的同學,同時,學生們的建議和需求也可以及時的傳遞給相關部門,大大的提升了學生自我管理。校園公共信息的傳播水平,不僅是提高了數字化校園的水平,也是信息化社會傳播信息與接收定制化的展現。
當下,虛擬數字交互是研究熱門,萬物互聯的時代正朝我們走來,智能化設備隨處可見,各種內置傳感器可以記下我們和實體產品的每一次交流,大數據已不再是網絡世界的專有名詞,各種實體產品也將不再只是物理部件的簡單組合,人與人造物的互動將更加豐富多彩。數字化交互設計藝術和數字技術的雙重結合,大大的提高了我們在新媒體平臺上的擴展,同時也大大的推廣了數字化信息的交互式設計。在這樣一個可以想象的未來,對實體產品新的交互方式的研究將極具價值,并且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交互設計的研究也將能夠遷移到實體產品領域上來。交互設計所涉及到的核心是用戶,用戶研究是構建用戶行為和認知模型兩者的重要前提基礎,通過用戶研究我們要找到適合各個領域、方面的交互對象,并且通過具體設計實踐來明確的進行驗證。在物質生活發(fā)展迅速的今天,大家對精神層面的需求將成為未來交互設計發(fā)展的關鍵因素:從理性轉向感性,從模擬轉向體驗,從產品轉向服務,最終實現全面人性化。網頁的轉化,不同的頁面體驗,讓APP改變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