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全剛
中國楹聯(lián)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 始終凸顯其佐證歷史、資治政務、教化育人、陪襯環(huán)境、傳承文明的文史價值。
浩如煙海的中國楹聯(lián)中, 無論是長聯(lián)還是短聯(lián),都有不少聯(lián)家以聯(lián)述史、以史證人、證事、證物,使人們讀聯(lián)思舊,讀聯(lián)動情, 因聯(lián)起興。
相傳三國時諸葛亮曾結(jié)廬河南南陽,而湖北襄陽的西隆山古隆中, 也有諸葛亮的遺跡,于是引起了兩地的紛爭,直到清代咸豐年間,南陽郡守顧嘉蘅便撰寫一聯(lián):
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
聯(lián)語首肯了諸葛亮的功績, 他對朝廷忠心不二,效忠于先主后主,而且他『名高天下』,是屬于全中國的賢臣良相,兩地何必為此爭論不休。 此聯(lián)平息了一場延續(xù)了一千多年的爭論。此聯(lián)的特點:一是概述了諸葛亮的功績;二是凸現(xiàn)了南陽、襄陽兩地對名人居處的紛爭;三是作者以聯(lián)息紛爭,產(chǎn)生了長久的文史效應。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同志仿照此聯(lián)形式改寫成一聯(lián):
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聯(lián)語意義超出了原聯(lián)的范圍, 使之具有格言聯(lián)的作用。
又如江蘇淮陰縣清江浦禹王臺聯(lián):
洪水想當年,幸怪鎖洪湖,十萬戶飯美魚香, 如依夏屋;
清時思儉德,祝神來清浦,千百載泳勤沐澤, 共樂春臺。
此聯(lián)追述了當年大禹治水的歷史功績,即是說上古年間,洪水泛濫,幸有大禹治水,把水怪巫支祁鎖進洪澤湖,現(xiàn)在千家萬戶才有飯美魚香的生活, 像依靠一個巨大的食器一樣;雖然豐衣足食,在清平歲月不能忘記勤儉的美德。
又如近代民主革命家、 思想家章太炎在一九零五年為慈禧太后七十壽辰作的『賀慈禧壽諷聯(lián)』: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長安?嘆黎民膏血全枯,只為一人歌慶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臺灣,而今又割東省,痛赤縣邦圻益蹙,每逢萬壽祝疆三無。
聯(lián)語闡述了慈禧太后垂簾聽政、 大權獨攬的歷史事實。在她統(tǒng)治期間,對內(nèi)欺壓人民,侵剝?nèi)嗣裰唷?對外屈辱,喪權失地,使全國人民深感國恥。全聯(lián)名為賀壽,實為譏諷。
再看長沙岳麓山愛晚亭長聯(lián):
愛日喜雨,蒸潤著錦繡河山,匯八百里洞庭,聳七二峰衡岳,歸樓聽葉,古寺飛鐘,林下停車,亭前放鶴,尋漢魏最初勝跡,覽湖湘首著名城,大可搜芷搴蘭,豈惟賞心憩足,歲月莫蹉跎,值茲風和景淑,且登臨看東流帆轉(zhuǎn),南浦雁回,北麓斗橫,西巒光霽;晚煙朝霞,烘籠過繁華廈宇,溯三千年歷史,數(shù)廿四代英豪,泄恨鞭尸,離騷憂國,遺書匡世,評論興邦,乃周秦以還賢哲,皆吳楚群知碩彥,當驕地靈人杰,應惜寸時分陰,平生須砥礪,到此游目騁懷,安能負這春圃桃紅,夏池蓮脂,冬閣梅素,秋嶺楓丹。
此聯(lián)一百九十個字, 上聯(lián)描寫麓山四周綺旎風光,下聯(lián)縱談歷史,三千年演變,廿四代英豪,伍員鞭尸,屈原憂國,毛澤東評論興邦,證史證人,一覽分明。
又如, 毛澤東同志在一九三零年十一月題反『圍剿』誓師大會聯(lián):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zhàn)爭操勝券;
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zhàn)中殲敵人。
此聯(lián)溶進了作者游擊戰(zhàn)爭和運動戰(zhàn)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 佐證了中國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的歷史。
中國楹聯(lián)自始至終有著資政育人的功能和價值, 如中國共產(chǎn)黨的早期領導人李大釗手書贈給摯友楊子惠的那副對聯(lián):
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
此聯(lián)原是由明代名士楊繼盛與權奸仇鸞,嚴嵩等斗爭,誓死不屈,臨刑前,在獄中墻壁上寫的兩句詩『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后人曾將此兩句詩懸掛北京宣武門外松筠庵楊繼盛的故居。李大釗見聯(lián)動情,將它略加修改,抒發(fā)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負,對后人無論是領導還是百姓都有資治的效應在。
又如, 清代四川布道按察使趙藩為成都武侯祠撰寫的對聯(lián):
能攻心, 則反側(cè)自消, 從古知兵非好戰(zhàn);
不審勢, 即寬嚴皆誤, 后來治蜀要深思。
上聯(lián)突出了諸葛亮的攻心策略, 下聯(lián)說后來治蜀要審時度勢,寬嚴相濟。有學者分析, 此聯(lián)是對當時四川巡撫岑春煊的諷諫。 毛澤東同志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中央成都會議時,特地點評此聯(lián),直到晚年還要四川領導好好讀一讀這副對聯(lián), 說明此聯(lián)對各級領導的巨大資政作用。
又習近平總書記于二零一三年十一月與山東菏澤縣領導座談時引用清代縣令高以永為南陽內(nèi)鄉(xiāng)題寫的縣衙聯(lián):
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零一五年十一月紀念胡耀邦同志誕辰一百周年大會上引用胡耀邦同志改寫的南陽武侯祠聯(lián):
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
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
號召全黨同志學習胡耀邦同志『心在人民,利歸天下』的壯志情懷。
中國楹聯(lián)的教化功能古今都有許多的例證。例如明代兵部尚書袁崇煥的自題聯(lián):
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
言行要留好樣與兒孫。
告誡人們心術要正, 不要做傷天害理的事; 言行要好,給子孫后代樹立良好的形象。
又如周恩來總理的自勉聯(lián):
與有肝膽人共事;
從無字句處讀書。
又如歷史學家范文瀾的治學聯(lián):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寫一句空。
又清代兩廣總督林則徐的自勉聯(lián):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又國民黨元老于右任的題贈聯(lián):
計利當計天下利;
求名應求萬世名。
又徐特立作的題贈聯(lián):
有關家國書常讀;
無益身心事莫為。
這些聯(lián)語都成為許多志士仁人的座右銘。
中國楹聯(lián)的文史價值在陪襯環(huán)境、烘托景觀方面,是其它文學樣式難以比擬的。古往今來, 中國楹聯(lián)不論是長期懸掛在廟宇、宮廷、殿堂、名勝古跡的楹柱上,還是短時間用于婚喪嫁娶、節(jié)慶會堂間,它都能起到陪襯環(huán)境、渲染氣氛、烘托景觀、引誘客人的作用。 如衡山南天門聯(lián):
門可通天,仰觀碧落星辰近;
路承絕頂,俯瞰翠微巒嶼低。
泰山南天門聯(lián):
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
階崇百級,俯臨千嶂奇觀。
廬山仙人洞碑亭聯(lián):
四壁云巖九江棹;
一亭煙雨萬壑松。
黃山玉屏樓聯(lián):
高閣逼層霄,舉頭紅日近;
遠山收入畫,回首白云低。
北京頤和園涵遠堂聯(lián):
西嶺煙霞生袖底;
東洲云海落樽前。
又杭州西湖湖心亭聯(lián):
四面軒窗宜小坐;
一湖風月此平分。
再如孔府大門聯(lián):
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岳麓書院聯(lián):
地接衡湘,大澤深山龍虎氣;
學崇鄒魯,禮門義路圣賢心。
上述這些名勝對聯(lián), 在我國文史發(fā)展的長河中泛起了一朵朵絢麗文明的浪花。
中國楹聯(lián)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支血脈,它在傳承中華文明方面,具有重要的擔當作用。
例如岳麓書院門聯(lián):
惟楚有材;
于斯為盛。
此聯(lián)為清代進士袁峴岡作所,『惟楚有材』語自《左傳· 襄公二十六年》『雖楚有材,晉實用之』,惟,古時惟、唯通用,楚,戰(zhàn)國七雄之一,轄今湖南、湖北、河南、安徽等地,此處單指湖南。 此聯(lián)短短八個字,卻傳承了岳麓書院的千年歷史文明, 意為楚國人才眾多,此處尤為興盛,三湘學子常因此聯(lián)的勉勵而奮發(fā)自強。
大家知道,道教是中國的本土教,自從公元六七年佛教傳入中國后, 道教地位便日漸下落, 清康熙年間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有一年游覽廬山發(fā)現(xiàn)山上山下都是佛教寺廟,香火甚旺,他有感而發(fā)道: 『遍廬山而攬勝者,皆佛寺也,求為道觀惟簡寂觀數(shù)楹而已。 天下名山,強半如是,釋道應作平等觀…… 』他便撰寫一聯(lián):
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該留一二奇峰,供吾道友;
世間好話書說盡,誰識得五千妙諦,出我祖?zhèn)鳌?/p>
李光地此聯(lián)為傳承我國佛道文化,成為一副佳聯(lián)。 后來戲劇家李漁將上聯(lián)的『供』字改『棲』字,將下聯(lián)的『書』字改為『佛』字,『諦』字改『論』字,『祖?zhèn)鳌桓臑椤合蓭煛唬@一改后人便把此聯(lián)視為『絕唱』。
又如清朝嘉慶年間, 著名學者阮元在杭州創(chuàng)辦論經(jīng)精舍,撰寫一副門聯(lián):
公羊傳經(jīng),司馬紀史;
白虎德論,雕龍文心。
上聯(lián)『公羊傳經(jīng)』與『司馬紀史』自對。 『公羊』, 系指春秋時代的公羊高,『司馬』系指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傳經(jīng)』即是說解說儒家經(jīng)書,公羊留有《春秋公羊傳》是解釋《春秋》的,『紀史』是指司馬遷的紀傳體歷史巨著《史記》。
下聯(lián)以兩部名著自對,《白虎德論》指《白虎畫德論》,名《白虎通義》,漢章帝召集學子講論為文,由班固編纂而成?!段男牡颀垺肥悄狭何膶W家劉勰的文學理論專著, 為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的杰出著作。
此聯(lián)把我國四部古典名著嵌入對聯(lián),實在是傳承中華文明的一副上乘佳作。
又如,明代萬歷年間,撫州新任知州邀集臨川四個才子在酒店暢欽,知州指著遠處寶塔出一上聯(lián):
寶塔七八層,中容大鶴;
四才子之一的羅萬藻無意中見書童翻看《通書》(皇歷)靈機一動對出下聯(lián):
通書十二頁,里記春秋。
此上聯(lián)妙在巧借方言諧音『容』『庸』、『鶴』『學』暗中嵌入《中庸》、《大學》二本書名。 下聯(lián)巧借『里』與『禮』的諧言,暗嵌《禮記》、《春秋》二本書名,工穩(wěn)貼切,確屬傳承中華文明的對聯(lián)佳構(gòu)。在現(xiàn)當代千千萬萬副中國楹聯(lián)中,亦有各行各業(yè)各個領域許許多多繼往開來、傳承中華文明的上好佳聯(lián)。 如一九八四年第三屆全國迎春——長城主題征聯(lián)一等獎聯(lián):
四序更新,巍巍乎,萬里長城,三春不老;
一元復始,燦燦兮,千年古國,九鼎生光。
湖北省黃鶴樓文化理念主題詞征聯(lián)二等獎聯(lián):
峽開九派騰云鶴;
詩冠一樓醉古今。
湖南省紀念劉少奇誕辰一百周年征聯(lián)一等獎聯(lián):
少壯早知名,緬懷卅載征塵,偉績千秋昭史冊;
奇冤終得雪,笑看九州春色,心香十億頌花明。
全國第五屆『環(huán)宇大團圓』主題征聯(lián)一等獎聯(lián):
皓月仰中天,自有清輝周四海;
神州期大統(tǒng),終成偉業(yè)炳千秋。
『華錄杯』喜迎香港回歸楹聯(lián)大獎賽一等獎聯(lián):
大筆畫龍,香港喜看龍破壁;
高梧引鳳,神州酣唱鳳還巢。
又一九九九年北京市國門第一路征聯(lián)一等獎聯(lián):
此去乘風,萬里鵬程云作伴;
重來有日,五洲勝友德為鄰。
又一九九五年湖南首屆國際龍舟錦標賽一等獎聯(lián):
豹變?nèi)В锕识π?,欣看赤子乘風日;
龍飛九五,云蒸霞蔚,合是傳人破浪時。
又二零零一年河南省『軒轅杯』全國聯(lián)賽一等獎聯(lián):
昂首頌軒轅,偉績豐功,百族駢臻懷盛德;
并肩興社稷,宏猷特色,九州崛起振雄風。
上述各種對聯(lián),在傳承中華文明的進程中,將會起到繼往開來的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