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李軒甫
【案情】
2008年8月,海南省保亭縣政府擬征用該縣某村土地,縣拆遷辦對該地塊的權屬不明,便口頭要求該村村民小組組長左某協(xié)助指認地界、提供被征農戶名單。左某在指認地界過程中,將其母親的土地虛報在被征土地內,騙取土地賠償款4.3萬余元人民幣,后來又獲得政府獎勵款1.7萬余元人民幣。
【分歧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左某的行為構成詐騙罪。左某欺騙縣拆遷辦的工作人員,將本不是被征用范圍的土地虛報為被征用土地,獲得賠償,其行為構成詐騙罪。
第二種意見認為,左某的行為構成貪污罪。左某雖不是國家工作人員,但根據相關立法解釋,村民委員會等村基層組織人員可作為貪污賄賂犯罪的主體,村民小組組長應屬于此類人員。左某在協(xié)助縣拆遷辦征地過程中,利用職務便利,將其母親的土地納入征地范圍,騙取賠償款,其行為構成貪污罪。
【評析】
海南省保亭縣人民檢察院認為,是第二種意見,左某的行為應構成貪污罪。
左某成為貪污罪的主體是否適格,是本案爭論的焦點。村民小組是最基層的農村組織,改革開放后,農村逐漸成立以村委會為基層組織中心的管理模式,整合原有的生產隊,成立了村民小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采用了列舉加概況的模式,“村民委員會等村基層組織人員”協(xié)助人民政府從事行政管理工作時,屬于刑法規(guī)定的“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這里的“等”表示列舉未盡的意思,村民小組應屬于同一層次的村基層組織,應將左某的上述行為確認為“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行為”。
左某的協(xié)助行為是否屬于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情形,也是爭論焦點。有人認為,左某的協(xié)助行為只是縣拆遷辦口頭要求,并未形成正式文件,其工作也只是提供被征農戶名單、指認地界等工作,談不上“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筆者認為,委托關系的建立是口頭還是書面,不是確定的標準,要看雙方是否存在事實委托關系。行政管理工作也不是單純的“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的過程可分為行政決策、行政領導、行政執(zhí)行和行政監(jiān)督四個階段,農村基層組織人員協(xié)助人民政府從事行政管理工作,主要體現(xiàn)在行政執(zhí)行的環(huán)節(jié),故左某協(xié)助確認地界等行為應為“協(xié)助人民政府從事行政管理工作”。
左某騙取的4.3萬余元征地賠償款認定為貪污數(shù)額是毋庸置疑的,但政府獎勵款1.7萬余元是縣政府為了表彰被征農戶配合征地,額外給予的獎勵,此獎勵是左某事前并未預料的,作為非法所得,應予退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