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摘 要:近些年來,我國機械行業(yè)得以長足發(fā)展,而滾動軸承則是機器制造和修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滾動軸承的裝配及質量提升,則能夠有效保證機器機械的正常工作與運行,能夠有效提升機器機械的工作效率?;诖耍疚木蜐L動軸承的裝配進行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機器機械;滾動軸承;裝配
1.引言
軸承是機械設備的核心部件,它的裝配要求十分嚴格,軸承的裝配精度能夠直接影響到機械的使用壽命。尤其在現(xiàn)代我國機械制造業(yè)發(fā)展很快,對軸承的需求日益加大,這要求我們對軸承的裝配工藝不斷提高,本文所提出的觀點希望能提高軸承的裝配工藝。
2.滾動軸承轉配準備工作
2.1裝配工具的準備
應當根據(jù)所需開展裝配工作的軸承,對有關量具與工具進行認真準備,與此同時,為了確保有關拆卸工作的迅速開展,也應當對相關拆卸工具進行準備,進而使重新裝配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2.2檢查
應當對軸承轉動的靈活性進行檢查,確認是否存在卡住情況;應當對軸承間隙進行檢查,確保其處于適當范圍之中;應當注重對軸承清潔程度進行檢查;注重對滾動體、隔離圈以及內(nèi)外圈開展相關檢查工作,檢查其是否存在毛刺、碰傷、裂縫以及腐蝕情況。除此之外,還應當根據(jù)有關技術要求與規(guī)定,檢查軸承零件的情況,例如:軸承座、端蓋、軸等零配件。
2.3滾動軸承裝配注意事項
第一,在對滾動軸承開展裝配工作之前,無論是軸承與軸承配合零件的尺寸、形位公差方面,還是其表面粗糙程度方面,都應當開展認真檢查工作。
第二,在開始滾動軸承裝配工作前,為了為滾動軸承裝配工作提供便捷,在軸承與軸承配合零件的表面位置處,應當開展機油涂抹工作。
第三,在開展?jié)L動軸承裝配工作的過程中,無論運用怎樣的方式方法,只能夠將其壓力作用于過盈配合的套圈之上,切記不可利用滾動體,開展壓力傳送工作。倘若運用滾動體來實現(xiàn)壓力的傳遞,會對滾道造成一定程度的破損,進而對軸承的順利運轉造成影響。
3.優(yōu)化滾動軸承裝配過程
3.1圓柱孔滾動軸承的裝配
關于圓柱孔滾動軸承的裝配方法,主要是由軸承與軸及座孔的配合程度來決定的。
第一,軸承內(nèi)圈與軸屬于緊配合,外圈與軸承座孔屬于松配合,應當首先在軸上位置處對軸承進行安裝,之后將軸與軸承共同安裝至軸承座孔之中,在下壓與安裝的過程中,應當將套管墊至軸承端面位置處,該套管應當運用軟金屬材質制作,套管內(nèi)徑應當高出軸頸直徑,其外徑應當?shù)陀谌w檔邊直徑。為了避免出現(xiàn)軸承歪斜的情況,在裝配的過程中應當對導正進行密切關注。
第二,軸承外圈與軸承座孔屬于緊配合,其內(nèi)圈與軸屬于輕松配合,在對于這類軸承進行裝配的過程中,所運用的套管外徑應當?shù)陀谳S承座孔直徑,應當首先將軸承壓入至軸承座孔之中,之后再對軸進行安裝。
第三,當軸承內(nèi)圈與軸、外圈和座孔均屬于緊配合,可以通過專門套管,同時將軸承壓入至軸頸與軸承座孔之中。
針對具有比較大配合過盈量的軸承或大型軸承,在開展裝配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對溫差法進行運用,軸承的加熱溫度應當是80至100℃之間,其冷卻溫度應當高于或等于-80℃。倘若軸承帶有防塵蓋或密封圈,則不可對該方法進行運用;對于一般機械,軸與內(nèi)圈的配合常選用m6、k6、js6等,外圈與軸承座孔的配合常選用J7、H7、G7等。由于滾動軸承內(nèi)徑的公差帶在零線以下,因此,內(nèi)圈與軸的配合比圓柱公差標準中規(guī)定的基孔制同類配合要緊些。如圓柱公差標準中H7/k6、H7/m6均為過渡配合,而在軸承內(nèi)圈與軸的配合中就成了過盈配合。
應用最為普遍的方法當屬軸承熱裝法,一般情況下通過油槽開展加熱工作,利用溫度計,對加熱的溫度進行控制。在對加熱時間進行確定時,應當依據(jù)軸承形狀的大小來進行,通常是10~30min。在加熱的過程中,應當在沒槽位置處用鉤子懸掛軸承,為了避免過熱情況的產(chǎn)生,軸承不可對底部位置處進行接觸,當加熱軸承為100℃時,應當將其取出放置于軸上,并將其推至軸肩區(qū)域,在開展冷卻工作的過程中,軸承自始至終都應當緊靠軸肩。
3.2圓錐孔滾動軸承的裝配
在帶有錐度的軸徑上面,可以直接對圓錐孔滾動軸承進行安裝,亦可以在退卸套與緊定套的錐面位置處對其進行安裝。通常情況下,圓錐孔滾動軸承需要比較緊的配合,在該配合工作中,關于配合松緊程度方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是軸頸壓進推進配合面的深度,而不是軸頸尺寸公差。在對圓錐孔滾動軸承開展裝配工作的過程中,通過有關跟蹤測量工作,進一步判定徑向游隙。在測量不可分離型滾動軸承徑向游隙的過程中,可以運用厚薄規(guī)來完成。在對可分離的圓錐孔滾動軸承進行測量的過程中,可以運用外徑千分尺,對內(nèi)圈裝在軸上后方的膨脹量進行測量,通過膨脹量將徑向游隙減小量取而代之。
4.滾動軸承的游隙調整
4.1游隙可調整的滾動軸承
滾動軸承的徑向與軸向游隙是正比例關系,因此,在對滾動軸承的游隙進行調整的過程中,這些對二者之間的軸向間隙進行調整即可。
(1)墊片調整法
在所有的調整方法中,該調整方法最為普遍,主要是通過調整軸承壓蓋處的墊片,對滾動軸承的游隙進行調整。第一應當拆除軸承壓蓋處所有的墊片,之后將該位置的螺栓緩慢擰緊,在這個過程中慢慢轉動軸,當軸承不能持續(xù)轉動的情況下,就將螺栓擰緊工作結束,這就說明在軸承內(nèi)部已經(jīng)不存在游隙情況,通過塞尺對軸承壓蓋與箱體和端面之間的間隙進行測量,這時所應墊的墊片厚度就是,所測量的間隙與所要求的軸向游隙之和。
(2)螺釘調整法
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對螺釘位置處的鎖緊螺母進行調整,使其能夠松開;
第二,對螺釘進行調整將其擰緊,將止退盤壓向至軸承外圈之中,直到軸不能開展相關轉動工作即可停止;
第三,利用軸向游隙的相關數(shù)值,對螺釘開展有關調整工作,將其倒轉至規(guī)定角度,確保其與所規(guī)定的軸向游隙符合。為了避免所調整的螺釘出現(xiàn)松動等情況,應當再次擰緊鎖緊螺母。
在高精度且不怎么發(fā)熱的場合,可以用負游隙,測量的時候推不動就是負游隙,但是一個慢慢變小且到負的過程,若突然過緊,會導致抱軸燒死;如果精度要求不高,安裝時軸向游隙控制在0.1-0.3mm之間,若軸發(fā)熱較嚴重,游隙還需再放大。
4.2游隙不可調整的滾動軸承
對于游隙不可調整的滾動軸承而言,在滾動軸承轉動的過程中,由于軸受熱會發(fā)生膨脹,致使軸向會產(chǎn)生移動情況,無論是軸承的內(nèi)圈,還是其外圈都會同時發(fā)生位移。倘若不存在位移余地,就會縮減軸承徑向游隙,為了預防該情況的發(fā)生,對雙支的滾動軸承開展裝配工作的過程中,在任意軸承與其端蓋之間的位置處,應當將軸向間隙預留出來,一般情況下,軸向間隙應當為0.25至0.50mm。
結語
通過滾動軸承準備工作、優(yōu)化裝配,及間隙調整,能夠更好地保證滾動軸承裝配的可靠性與高質量,能夠有效提升滾動軸承應用的安全性,從而保證機器機械的應用高質量與高效率,減少機械應用過程中出現(xiàn)的故障與事故。相關技術人員更加需要從實際出發(fā)切實尋找滾動軸承裝配質量提升的路徑,并注重自我技術的優(yōu)化,通過裝配過程的優(yōu)化讓滾動軸承的優(yōu)點得以充分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孫衛(wèi)江.滾動軸承裝配方法及注意事項[J].山東工業(yè)技術,2016(23):200.
[2]李倩.基于UG NX的滾動軸承自底向上裝配設計[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6(19):109.
[3]賴俊良.對電機滾動軸承裝配不當產(chǎn)生的故障分析[J].科技與企業(yè),2015(12):230.
[4]李洪文.對電機滾動軸承裝配不當產(chǎn)生的故障分析[J].科技傳播,2013,5(12):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