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構(gòu)建辯論探究式教學,有利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更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巧用辯論探究,提高興趣素養(yǎng)。善用辯論探究,提高智能素養(yǎng)。樂用辯論探究,提高合作素養(yǎng)。
關鍵詞:辯論教學;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研究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為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缺乏思考的狀況,尤其要重視探究的學習方式?!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概念,引導學生提升語言能力,提高人文修養(yǎng)。
如何有效地開展高中語文課堂辯論探究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一線語文教師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 巧用辯論探究 提高興趣素養(yǎng)
語文教學要特別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巧用辯論探究”正是在不斷提出辯題,探究辯題,解決辯題的教學活動中,學生探究興趣在語文課堂中的呈現(xiàn)。每一個有辯論意義的問題,都能夠激發(fā)學生思維。巧用辯論探究引導學生思維提升,全面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素養(yǎng),是其他教學手段不能替代的。
在教學《孔雀東南飛》時,學生在探究焦仲卿與劉蘭芝人物形象時,一致認為劉蘭芝是一個美麗聰明、勤勞能干、知書達理的女子,但對劉蘭芝應不應該、究竟為什么離開焦仲卿家產(chǎn)生了極大的爭議,在學生提議下教師采取“模擬法庭”形式,組織一場跨越時空的道德法庭審判活動。道德法庭中的人物由“五人小組”的方式飾演,由控方(二生)、辯方(二生)、法官(一生)組成。于是就有了以下的課堂片段:
控方一辯:劉蘭芝是被婆婆逼回家。蘭芝婆婆焦母專橫,頑固,在家庭中的權威至高無上,一意孤行無人敢阻。蘭芝雖然勤勞能干“十三學織布,十四學裁衣”“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從小彈箜篌、誦詩書,很有家教,對婆婆謙遜有禮,但是做事很有主見。這觸犯了婆婆權威,蘭芝只有離開!
法官:有道理!
辯方一辯:焦母有苦衷??!“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劉蘭芝雖然勤勞能干,但犯了“無子”的大過。焦母也是迫不得已??!
法官:封建禮教害死人!劉蘭芝絕不能屈從!焦母做得對!
控方二辯:我認為焦母有“戀子情結(jié)”。因為焦母丈夫非常早就去世,她與兒子多年來相依為命。焦仲卿與劉蘭芝結(jié)婚后,兩人感情非常好,守寡多年的焦母沒有辦法接受兒媳婦搶走自己最為疼愛的兒子,劉蘭芝越是多才多藝、勤勞能干,焦母就越發(fā)不滿,所以她趕走了媳婦!
法官:還搬來了弗洛伊德的理論!但控方二辯有為焦母辯護的嫌疑。
辯方二辯:焦母的做法無可厚非。我認為焦母是把對焦仲卿的失望轉(zhuǎn)移到對劉蘭芝的不滿上來。焦仲卿與劉蘭芝結(jié)婚之后,失去了進一步光耀門楣,重振家業(yè)的進取之心。南宋偉大愛國詩人陸游與唐婉的愛情悲劇也是同樣的原因。封建時代男女的婚姻是不能自己做主的。劉蘭芝認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向焦仲卿提出“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也是情理中的事!
……
這場法庭辯論雖然沒有一方取得壓倒性勝利。但這種辯論探究型的課堂教學方式改變了平時那種在課堂上學生對教師的講解與教授的被動地等待和依賴,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求知和自我負責的態(tài)度。在面對學生設計的各種回答中,教師發(fā)自內(nèi)心的欣賞獨特性表達,不吝嗇自己對學生的表揚,不時用激勵性的評價為學生拓展創(chuàng)新思維的時空領域,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素養(yǎng)。
二、 善用辯論探究 提高智能素養(yǎng)
在教學新課標人教版語文必修第三冊《多思善想 學習選取立論的角度》時,教師提前布置了辯題《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參加比賽的學生由主席、正方、反方組成,正方反方采用抽簽的方法確定。每一方由一辯、二辯、三辯、四辯四位學生構(gòu)成,其他未上場的參賽學生組成助威團,為己方辯手加油鼓勁。教師指導雙方學生分頭搜集資料,給學生提出要查閱的書籍資料的建議。教師指導學生深入探究各自辯題,對己方辯論要點要理出層次,對對方可能從哪些角度辯論要做好預案。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預先準備好辯論提綱。辯論賽包括立論、駁論、總結(jié)三個階段。打分標準由內(nèi)容充實程度、發(fā)言流利程度、語言邏輯程度、反應快慢程度、合作意識程度等方面組成。評委由學生構(gòu)成,負責對正反雙方的表現(xiàn)打分,分出輸贏。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順利完成了“學習選取立論的角度”教學目標,收到了意想不到的作文訓練效果。
在運用辯論探究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高速地運行并且做出快速反應同時要兼顧雙方的觀點。雙方激烈的辯論過程,能有效地提高學生敏于聽、善于言的口頭表達能力。辯論探究語文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全方位考慮問題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全方位看待問題、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智能素養(yǎng)。
三、 樂用辯論探究 提高合作素養(yǎng)
實施辯論探究教學,教師可以對班級座位進行重組,組成“六人合作小組”,合作小組各組員之間要進行互通有無的合作探究。各合作小組組長也要相互溝通來創(chuàng)設緊密協(xié)作、質(zhì)疑探究的和諧學習氛圍。教師在學生辯論探究時要引導學生思維的方向,發(fā)現(xiàn)學生偏題時要及時介入、對學生爭議較大之處,要與學生展開對話交流,提高學生討論合作素養(yǎng)。
在組織學生合作辯論探究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由小學初中學習時以感性為主的思維轉(zhuǎn)向高中以理性為主的思維,讓學生在合作互動中開展思辨性閱讀,讓課堂更加活躍,讓學習更加有效。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不能只停留在對語文知識的理解,還要強調(diào)培養(yǎng)協(xié)作意識,讓學生在辯論探究中提升學習能力,提高合作素養(yǎng)。
透過辯論探究在積累“必備知識”的目標下學習語文,在素養(yǎng)的前景里提升“關鍵能力”,逐步形成正確的核心價值觀。讓學生領悟?qū)W無止境的道理,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虛心聽取他人意見,吸取有益成分。
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有效地開展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需要教師持續(xù)學習,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辯論式教學過程是師生、生生間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與情感,真誠地欣賞學生“迸發(fā)出來的創(chuàng)造火花”;應熱情鼓勵學生的標新立異;鼓勵個性化的閱讀、創(chuàng)造性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如此,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得到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鄭正堯,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