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文/陳躍康
近年來因參加《貴州石譜》編撰工作,接觸了較多的有關觀賞石的實物與認知。從觀賞石資源、觀賞石分類、觀賞石品種到觀賞石市場、觀賞石文化等應有盡有,并得出了貴州是基于沉積巖王國、喀斯特王國、古生物王國基礎之上的、名副其實的觀賞石王國的結論。
古典的觀賞石鑒賞標準是皺、瘦、透、漏、丑五要素;現(xiàn)代的觀賞石鑒賞標準是形、質、色、紋、韻,再加上命名、配座與傳承八要求。
從觀賞石產(chǎn)品特點與市場需求來看,觀賞石又可分為可移動觀賞石與不可移動觀賞石兩大類??梢苿佑^賞石主要指具有一定觀賞價值、審美價值、陳設價值、科學價值和收藏價值的,可以異地安置的觀賞石產(chǎn)品。如園林石、街景石、廳堂石、書齋石及把玩石等。不可移動觀賞石主要指具有一定觀賞價值、旅游價值、科研價值、生態(tài)價值和文化價值的、不可移動的觀賞石產(chǎn)品。如地標石、景觀石、遺跡石、圖騰石、風水石等。
可移動觀賞石是一種重要的旅游特色商品,不可移動觀賞石是一種重要的旅游地學資源。
在觀賞石愛好者眼里,觀賞石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天地間的靈物,各種造型石、圖紋石、色質石、晶體石及古生物化石都是他們的最愛,一方在手,總是津津樂道。
我雖藏石不多、懂石不深,卻也深以為然。
前不久,陪母親到寧夏走訪親戚,來到素有塞上江南美稱的銀川平原。從石嘴山、大武口到沙湖、鎮(zhèn)北堡、沙坡頭,從北至南,一路都有賀蘭山與黃河相伴隨行。
黃河在寧夏境內,由從西至東流淌,到青銅峽附近,突然折成從南向北流動,奔流四百余公里,滋養(yǎng)了一萬七千多平方公里的銀川平原,使之成為塞上江南的魚米之鄉(xiāng)。因此,黃河就成為了寧夏人民的母親河。
賀蘭山脈是寧夏與內蒙古的邊界,也是農(nóng)耕文明與草原文明的地理分界。賀蘭山以兩百多公里長的巍峨身軀,擋住了來自西部騰格里沙漠的風沙侵蝕。因而賀蘭山是寧夏人心中所崇敬的守護神。
有名山,必有名石,在石友心中,這幾乎就是一種自然規(guī)律。
賀蘭山的名石,就是賀蘭石。
在沙湖景區(qū)一個旅游商店,我看見了用賀蘭石雕刻的旅游工藝品:硯臺、擺件等。賀蘭石質地細膩,以紫色為主色調,夾有淡綠色條帶與團塊,與貴州的紫袍玉帶石十分相似。
◎ 賀蘭山下(背面),切割面上,紫色巖石與灰綠色團塊和諧共生
◎ 山川地理石:命名:賀蘭山下;石種:賀蘭石;賞析:賀蘭山、銀川平原、黃河等地理山川景象盡在其中;來歷:2018年撿漏于寧夏沙湖風景區(qū)。
我對工藝品不感興趣,便花25元錢,買了一塊賀蘭石原石。此石為一塊工藝石的切割余料,只有一面保留了賀蘭石風化面的原貌,這也是最具有觀賞價值的地方。
從地層巖石學來說,寧夏的賀蘭石與貴州梵凈山的紫袍玉帶石都是前寒武元古代淺變質沉積巖的產(chǎn)物,其硬度、色彩沉積與物質成份幾乎一樣,是石刻工藝品的上佳材料。
從觀賞石形、質、色、紋、韻的鑒賞要求來看,此石幾乎毫無可取之處,堪稱丑石,最多只能做一塊巖石標本。
然而,手握沉甸甸的賀蘭石,我總覺得這方石頭沒有這么簡單,一定還有什么密碼沒有解開。我深知,石頭不會說話,但是石頭有自己的語言,她要靠有緣人去解讀。
觀賞石界有一句行話:石遇有緣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這天夜里,在賓館明亮的燈光下,我反復審視著這方賀蘭石:形態(tài)、質地、色澤、石皮、紋理... ...
突然,一條縱貫風化面的裂隙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條裂隙,從上至下,延綿不絕,將巖石的風化面分成西高東低兩個部分。西邊高,猶如賀蘭山脈與內蒙古高原的結合部;東邊低,仿佛就是富饒的銀川平原。這條從北自南的天然裂隙,恰同賀蘭山脈與銀川平原的分界線。我的目光象一架無人機,在石頭的上空巡視起來:山脈、平原、河流、城鎮(zhèn)等景象徐徐展開,并漸漸清晰起來。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方賀蘭石,竟然就是一幅寧夏山川地理版圖。
◎山川地理石:命名:草海情深;石種:長江石;賞析:高原草海風光、雌雄黑頸鶴嘻戲景象盡在其中;來歷:2013年盤縣石協(xié)活動。
◎山川地理石:命名:赤水河畔;石種:烏蒙石;賞析:川黔邊界、赤水美酒河景象盡在其中;來歷:2018年織金縣石協(xié)活動。
◎山川地理石:命名:天籟雪藏;石種:烏蒙石;賞析:其貌不揚,磬聲如鐘。川黔邊界、赤水美酒河景象盡在其中;來歷:2018年織金縣石協(xié)活動。
真可謂方寸之間,濃縮了大千世界。
這使我深感震撼,也深受啟發(fā):賞石、品石、評石,不能僅限于已有的范式與經(jīng)驗,還應當以石為本、以石為師,不斷開闊賞石新視野、不斷提高賞石新境界,才能不斷創(chuàng)新賞石文化新發(fā)展。
有鑒于此,回到貴陽,我便將自己收藏的有限的石品做了初步梳理,還真是有了一些新發(fā)現(xiàn)、新挖掘、新認識,我權將這類觀賞石命名為“山川地理石”,并作出進一步探討。
所謂“山川地理石”具備兩重屬性,一是客觀的承載性,二是主觀解讀性??陀^的承載性包含巖石的地質信息、風化面結構、造型特點等。地質信息主要指地層時代、巖石類型、礦物成份等巖石語言;風化面結構主要有山脈、河流、平原、峽谷、城鎮(zhèn)標識等象征物;造型特點則要符合觀賞石形、質、色、紋、韻的基本鑒賞要求。主觀解讀性包含觀賞者的地理常識、文化修養(yǎng)及審美情趣等??陀^的承載性是“山川地理石”的物質基礎,主觀解讀性是“山川地理石”的認知升華。只有當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對一方令人驚艷的“美石”或其貌不揚的“丑石”,做出科學與審美的評價與鑒賞,從而獲得從悅耳悅目、到悅心悅意,進而達到悅志悅神的至高境界。
在此,試舉幾例山川地理石的實物如下,與大家分享、同樂也!
◎山川地理石:命名:黃河鯉魚;石種:黃河石;賞析:栩栩如生,今生有緣;來歷:2016出差甘肅,撿于蘭州黃河母親像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