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云
仲夏季節(jié),淮安城大大小小的飯店里,五花八門的蒲菜烹飪菜式,散發(fā)著誘人的清香,備受人們歡迎。蒲菜是這個季節(jié)的時令菜,不但口感爽脆、嫩滑,還有消腫、活血化淤、潤肺、清除體內(nèi)垃圾等功效,是防暑調(diào)理、夏季養(yǎng)生之菜肴圣品。淮安的歌謠唱道:“蒲菜佳肴甲天下,古今中外獨一家?!?/p>
早在西漢時期,辭賦大家枚乘(淮安籍)在他著名的散文《七發(fā)》中,為楚太子開出的第一品菜肴就是“雛牛之腴,菜以筍蒲”,即用小牛的瘦肉,與竹筍、蒲菜一同烹煮,那味道鮮美無比,枚乘稱之為“此亦天下之至美也”,可見淮安人食蒲菜已有2000多年歷史。
但蒲菜真正開始在淮揚(yáng)一帶廣泛食用開來,還要歸功于南宋名將梁紅玉抗擊金兵留下的關(guān)于蒲菜的美麗傳說。
相傳南宋時期,梁紅玉與丈夫韓世忠在一次戰(zhàn)役中,被金兵重重圍困在淮安城里,內(nèi)缺糧草,外無援兵,敵軍只圍不攻,意在消磨意志和等待時機(jī),將宋軍全部消滅。此時,野菜也挖盡,只剩下河濱茂盛無邊的蒲葦。梁紅玉出身卑微,少女時代曾和家人一起織蒲度日,曾用嫩蒲度過饑荒。于是,她帶領(lǐng)百姓收割蒲草,剝?nèi)訉永先~,將雪白纖纖的蒲莖煮食,果然味美。那河中之蒲,割了又長,取之不盡,讓兵將們度過饑荒,最后擊退金兵。從此,蒲菜便成了淮安百姓心目中的“抗金菜”。
淮安蒲菜做法很多,或炒或燴都很相宜,蒲菜肉圓、蒲菜茶馓、蒲菜漲蛋、蒲菜水餃,品種繁多,五花八門。最受淮安人歡迎、也是最經(jīng)典的蒲菜烹飪菜式當(dāng)數(shù)“蝦米扒蒲菜”:選用本地產(chǎn)優(yōu)質(zhì)蒲菜,洗凈,下湯鍋焯透,撈出洗去湯味。放適量豬油于鍋內(nèi),倒進(jìn)蒲菜略煸一下,放入蝦米、高湯、味精、精鹽燒透入味??弁敕湃胧[段、姜片,再放入蝦米,蒲菜整齊碼在碗里,倒入燒蒲菜的湯汁上籠蒸至起香時出籠。將湯汁潷入鍋中,蒲菜翻扣入另一碗內(nèi),去掉蔥姜。鍋內(nèi)湯沸時調(diào)好口味,用濕淀粉勾稀芡,淋入少許麻油,澆在蒲菜上即成。
淮安家庭主婦幾乎人人會做蝦米扒蒲菜。其一是因配料極少、烹飪簡易、清香嫩滑、鮮美爽口,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蒲菜自身特殊的清香味;其二是因其菜品寓意,蝦仁鮮紅似將帥,蒲菜嫩白如軟玉,整齊排列在長盤中,猶如玉女列兵,美目生津,沁人心脾。它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紅玉列兵”,菜品蘊(yùn)含著深厚的淮安地方歷史文化底蘊(yùn),曾被國家貿(mào)易局評為中國名菜。開國總理周恩來宴請國際友人時,也必點這道家鄉(xiāng)菜。
蒲草是淮安城鄉(xiāng)濱水之地隨處可見的植物,每至仲夏季節(jié),裊裊的蒲香氣息彌漫淮安內(nèi)外,潤澤了淮安人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