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婷
摘 要:“沈從文的《邊城》是我國文學上很了不起的一本著作。同時它也是沈從文的代表作,自出版以來,就得到了廣大民眾的好評,尤其是在最近這些年,圍繞《邊城》展開的探討越來越多,且富有成果。關于《邊城》這本著作中的“人性美”,理論界的研究也越來越多了。本文首先概述性地介紹了故事的大致情節(jié),然后著重從人情、戀情、親情三個方面探討了《邊城》這本著作中展示出來的“人性美”。
關鍵詞:《邊城》 人性美 人情 戀情 親情
一、前言
《邊城》可以說是沈從文的代表作,自從出版以來,就得到了廣大民眾的好評,尤其是在最近這些年,圍繞《邊城》展開的探討越來越多,且富有成果。根據(jù)接受美學的理念來看,文學史其實是作家、作品以及讀者一起投入、創(chuàng)造出來的歷史,并且讀者的閱讀投入對于文學作品的地位以及價值而言,會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不管是作者還是讀者希望看到的視野,對于作品的形成與變化而言所產生的影響都是不可低估的。
在湖南省僅有的自治區(qū)領域,即湘西,有一個小山城叫做“茶峒”,在那里的碼頭上,我們經??梢钥吹揭粋€老人帶著自己的孫女,加上一條黃狗,他們以擺渡為生。而孫女翠翠實際上是一個私生子,因為她的母親和戍守邊境的一名士兵戀愛,并且兩人之間發(fā)生了關系。在母親發(fā)現(xiàn)自己懷上了翠翠以后,那名士兵希望可以和她一起遠走高飛,然而翠翠的母親卻并未拋棄自己孤獨的父親。士兵覺得逃走一事對自己的名譽有損,但繼續(xù)留在這里又為軍人平添了污點,在左右為難之下,士兵飲下毒藥自殺了。而母親懷胎十月生下了翠翠之后,也為了追求愛情而投河自盡。孤苦伶仃的翠翠是爺爺獨自養(yǎng)大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翠翠慢慢成長為一個純潔漂亮的女孩,有一次在當?shù)嘏e行的龍舟大賽中,翠翠認識了當?shù)卮偟亩鹤觾?,并且兩人情投意合。直至第二年的端午?jié),船總的大兒子天保無意間和翠翠相遇了,并一眼就看上了她。之后的一年里,天保決定遵從自己心意,正式向翠翠提親,然而他并未得到翠翠的任何答復。這時候,弟弟儺送終于告訴自己的哥哥說:“我與翠翠早已私訂終身”。之后這兩兄弟就展開了激烈的角逐。而他們比賽的方式無非是每天夜晚為翠翠引吭高歌。講到這里,小說中已經刻畫了一段美麗而又令人擔憂的愛情。但是作者并沒有將焦點集中在尖銳的情感矛盾以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方面,他的本意在于顯示出翠翠少女懷春的美麗形象,詩意地呈現(xiàn)出人性和自然的和諧美。事實上,翠翠和儺送之間尚未發(fā)展到熱戀階段,就由于各種因素而歸于沉寂。這段婉轉而深摯的愛戀仿佛并未開始,卻已經落幕,凄涼卻又不失美好??偟膩碚f,《邊城》這篇小說為我們反映出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美。
二、《邊城》的文學創(chuàng)作特色
從沈從文所有的著作來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他在選擇小說題材方面主要細分為兩種:即湘西生活以及都市生活。前者主要刻畫的是湘西人民的原始生活,體現(xiàn)自然的生命形式,贊美現(xiàn)實的人性美;而后者的焦點在于刻畫都市生活中的腐敗,暗指都市人缺乏自然人性的一面。在他的小說中,主要是通過都市生活中的扭曲人格來彰顯鄉(xiāng)村世界的單純美好,而正是由于他這種敢于批判的精神,加上一直以來追求的浪漫主義,使他能夠創(chuàng)作出《邊城》這樣的優(yōu)秀小說。
(一)翠翠是作者傾注“愛”與“美”的理想的藝術形象
翠翠誕生在這個地球上,代表著愛之天使以及愛之精靈。爺爺不辭辛苦地將她拉扯大,兩人彼此依靠。翠翠不僅是愛情的女兒,而且還是大自然的女兒。同時它也是美好的精靈以及天使的化身,天真爛漫。翠翠所具備的人性美逐漸反映在她的凄美愛情中:首先,翠翠的愛情啟蒙期。她在一次龍舟大賽上認識了儺送,從此愛情就悄悄萌發(fā)了。其次,翠翠的愛情覺醒期。過了兩年之久,翠翠再一次進城觀賞龍舟大賽,此時,她的愛情意識也徹底蘇醒。最后,翠翠對愛情的忠貞不逾期。在她和儺送情投意合之際,意外發(fā)生了,儺送的大哥也看上了翠翠,并向她提親,但翠翠始終堅守自己的愛情,狠心拒絕了天保。但是,她和儺送的愛情在一時之間遭到了重大打擊,不僅儺送離開了家鄉(xiāng),就連撫養(yǎng)自己長大的爺爺也去世了,短短時間內,翠翠成長了不少。小說的結尾,翠翠如同爺爺般一直堅守著擺渡人的身份,并寄托著自己的相思之情,希望可以等到儺送的回歸,這些情節(jié)都足以說明翠翠的堅強性格。在經歷了愛情打擊后,翠翠的性格反映出一種柔中帶剛的美。
(二)老船夫是“善”的化身
首先,他是《邊城》小說中的人民公仆,日復一日地過了五十多年的擺渡生活,并將這個視為自己的分內職責,努力工作,從不關心個人利益以及損失。他簡單而誠實,擁有一副熱心腸,從來不收過往船客的錢財,并且對民眾非常親切。其次,我們還可以從翠翠身上看到老船夫的“善”,因為文中的爺爺對翠翠非常關愛,疼惜。所以不難看出他是一位善良,和藹的爺爺,甚至他可以為翠翠付出所有。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想看到翠翠幸福、快樂、自由。所以當他知道天保對自己的孫女有愛慕之情,就建議他按照苗族的成親習俗向翠翠提親,但爺爺沒想到翠翠并不喜歡天保,本來是一片好心,結果適得其反。在了解翠翠的真實心意后,一直為翠翠和儺送的婚姻來回奔波,但經常被船總冷眼相待,他不想讓翠翠傷心,于是獨自咽下苦水,整天郁郁寡歡,最終去世。作者在描述老船夫的性格方面是以翠翠為核心,側面烘托出一個普通老百姓的人性美以及他廣博的胸襟。
三、“牧歌式”文體體現(xiàn)人性美
如同牧歌式般的巧妙文體,其中的風景人物,惟妙惟肖,這就是沈從文最擅長的寫作風格,此文所講的《邊城》就是一部最優(yōu)秀的代表作。而像這種“牧歌式”的寫作風格也恰恰是沈從文小說中最關鍵的藝術特征之一。
不管是在當?shù)厣盍藥资甑摹盃敔敗蹦欠N自甘清寒而生性開朗、知曉人情世故而恪守天命的淳樸善良;或者是“翠翠”與生俱來的那顆沒有污染的純潔之心,還是儺送那種崇尚自由主義、盡管經歷眾多磨難卻仍然堅持不懈的恒心等等;作者都逐一運用了敏銳的藝術感受力,刻畫出最生動的自然風光,實現(xiàn)人類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并通過一些景物描寫來襯托出主人公的內心情緒;反映出作者的內在追求。
沈從文憑借他那敏銳的藝術感受力,刻畫出最生動的自然風光,實現(xiàn)人類與自然的和諧之美,不管是小說中對金錢漠不關心、工作勤勤懇懇的老船工,還是單純善良的翠翠,他們都有一個純粹而又沉重的靈魂,在這個美麗迷人的田園中棲息,作者還通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及托物言志等寫作手法,反映出小說的中心思想,贊美了自然的人性之美。
四、淳樸鄉(xiāng)間民風體現(xiàn)人性美
《邊城》刻畫的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社會形式。小說中的人與事物都非常簡單、淳樸,盡管在生活上有富人與窮人之區(qū)別,但他們在純粹的人情中體驗了人格平等權。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他們都擁有一顆善良、淳樸、慷慨的心,作者有說過一句話:“這些人不僅重視情義、淡泊名利,而且也堅守信用、自我管制,就算是青樓女子,也比一些都市生活中的人可靠?!边@種高度評價一方面反映出邊城的民風淳樸,另一方面映射出作者的“鄉(xiāng)下人”情結。
(一)人情之美
翠翠和自己的爺爺相互依靠,患難與共,爺爺非常關心、愛護這個孫女,兩人過著安寧的生活。五十多年以來,爺爺始終堅持著擺渡工作,因為船只并非爺爺?shù)乃接形?,所以他從來都不收取過往客人的一絲錢財,如果有些人硬要給,他就拿這些錢去買茶葉,放在船上供來往客人飲用。因為爺爺?shù)臑槿朔浅:吞@可親,每到逢年過節(jié),就有很多鄉(xiāng)親送禮物給爺爺,以此感謝。
另外,當?shù)厥赘豁橅槪簿褪莾偷母赣H,他雖然非常有錢,但是從來都不仗勢欺人,并且是一個公正廉明、慷慨大方、救災恤患的正義人士,被鄉(xiāng)親們所敬仰。他同情老船夫的清苦日子,于是一到過節(jié)就送去吃物,像端午節(jié)的粽子以及鴨子等。即便家境富裕,但他并沒有過于寵愛兩個兒子,還一直教導天保和儺送要保護身體和名譽,學到做人的勇氣與義氣。
總的來說,邊城一直延續(xù)著原始的簡單風俗,富有民族色彩的風俗習慣以及非常融洽的人際關系。
(二)親情之美
小說中的爺爺善良淳樸,努力工作,堅守本分,為了讓乘客可以盡快回家吃飯,他一直在船上忙來忙去。關心孫女,理解她和儺送的愛情,當她難過時,就為她講述各種各樣的故事,甚至引吭高歌;擔憂她的親事,希望翠翠可以得到幸福,于是他特意讓翠翠傾聽夜晚的歌聲。在生活中更是加倍呵護這個打從出生就沒有父母的孫女,害怕石頭燙著她,就不允許坐。由于翠翠父母的悲劇在他心中留下的傷痕難以消失,害怕孫女和她母親一樣,因此老人沒有告訴孫女晚上唱歌的事實,更沒有讓她知道船總那兩個兒子的選擇。在生活中,翠翠是老人的唯一寄托。他害怕自己離世后翠翠被人欺負,于是想幫她設計一個好的生活,找到一個好的棲息之地。對于這一點而言,我們不僅可以看出老人對翠翠真摯而深切的愛,而且還可以體會到老人內心的郁悶、沉重以及落寞。這對彼此依靠的祖孫兩人讓更多的人領略到了世間純粹而美好的親情。最后看到天保兄弟,摘錄寫的一些內容并不多,但是我們通過這一點,還能看到人性的榮耀。對于天保的兄弟占路占首位,無論如何也不知道他不是兄弟的對手,首先打開唱歌,決定離開,這讓我們深深體會到真誠誠摯的分享情懷。
(三)戀情之美
翠翠和儺送之間的這一段愛情升華了人性美。船總希望儺送可以和一位有錢人家的女兒結為夫婦,但是儺送寧可忤逆自己的父親也堅決不娶那位有錢女子,而是選擇了窮人家的翠翠。翠翠對儺送也是從一而終,二人兩情相悅,他們之間的愛情純粹而美好,沒有沾染一點世俗之氣。在《邊城》中,作者刻畫了翠翠在經歷愛情過程的張皇失措以及緊張不安,并且這些舉動也反映出作者對小說主人公內心情緒的清楚把握。
小說在揭露主人公情緒的時候一般是通過夢境或大自然的景物作為映襯,使主人公的微妙心情非常有表現(xiàn)力。平靜的筆觸可以讓小說富有舒緩的節(jié)奏,有利于發(fā)揮小說的散文形式。作者通過彌漫著視覺美感以及魅力悠久的藝術效果來突出人性的自然發(fā)展,兩人的戀情好像順其自然地開始又自然而然地落幕了,婉轉而美麗,就像世間一切平凡的生命都跟隨著成長和滅亡的定律。翠翠的這段愛情也由于這個而感染了一絲“凄涼”。
五、結語
翠翠的愛情悲劇標志著作者的現(xiàn)實悲劇意識。沈從文一直都運用“鄉(xiāng)下人”情結來看待都市文明,在比較了城市和農村之后,創(chuàng)作出他眼中所向往的湘西生活。他追求自然之美,并企圖借助作品來表達自己的遠大志向,將自己的滿腔熱血以及對故鄉(xiāng)風土人情的青睞全都灌注在每一部作品中,使越來越多的人可以認識到簡單淳樸的人性美,但由于時代的不安定,中國舉步維艱的社會現(xiàn)實導致我們國家的農村變得越來越貧窮以及落后。在現(xiàn)實面前,作者根本看不到任何希望。所以他才會說:“我將通過文字來表達自己所追求的那種被壓抑的夢。”而這個夢就是他希望世間所有人都可以找回自己的人性美,構建一個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 沈從文.邊城[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2] 錢理群.中國當代文學三十年[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3] 張玉能.西方文論[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 王曉潔.邊城牧歌[J].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1998(2).
[5] (美)金介甫,著.符家欽,譯.沈從文傳[M].時事出版社出版,209:264.
[6] 鳳群.崇尚古典——沈從文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種傾向[J].中國文學研究,1997(1):69-73.
[7] 黃文強.論邊城的美學意蘊[J].中國現(xiàn)代、當代文學研究,1993(9):160.
[8] 吉首大學沈從文研究室.沈從文研究第一輯[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1988,8.
[9] 蔣泥.速度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大師與名家叢書沈從文卷[M].北京:藍天出版社.2003,10.
[10] 祝敏青.小說辭章學[M].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