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月紅
新課程標準的逐漸落實,讓教師們更加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語文朗讀作為一門重要的教學課程,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章理解能力。在素質教育思想指導下,學生的個人表達能力是從學習中和未來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要通過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堅持“情由讀中來”,引導學生進行正確朗讀,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一、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材中每篇閱讀篇目都有具體要求,以便讓學生掌握朗讀技巧,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通過強化朗讀能力訓練,可以提高小學生朗讀能力,同時激發(fā)學生想象力,在一邊讀、一邊思考的過程中,增強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能力。②為德育滲透提供途徑,每篇文章都有其深刻的教育意義,通過有目的地開展教學活動,加強朗讀引導,可以使學生被語言文字所吸引,在思考過程中陶冶情操,實現道德的升華。
二、情由讀中來——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方法
(一)情由技生——教師要提升學生的朗讀技巧
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才是學習的動力,只有感受到語文閱讀有趣、好玩,才會激發(fā)其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鉆研朗讀技巧,并應用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小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朗讀技巧包括:①停頓,在朗讀過程中,停頓可以表達自身的思想,同時適應聽眾的需要,一般可按段落、句號、嘆號等符號進行停頓,或根據氣息或根據語句需要進行停頓;②語速,朗讀語速不是固定的,應隨情感變化而調整,表現為緊張、害怕、激動等多種情感,引起聽眾共鳴;③輕重音,如果重音應用的較為合理,就能夠讓語句的意思表現得更加明確,重讀的字詞不同,強調的重點也不同。
比如在朗讀《小松鼠找花生果》時,在讀到“樹林旁邊長著許多花生,綠油油的葉子,黃燦燦的小花,真好看”這句時,應采用較為輕快的節(jié)奏和活潑歡快的語調,展現小松鼠在探索和發(fā)現過程中歡快的心情。在讀到“從那以后,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結果了沒有。可是,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沒看見一個花生果”,則應采用緊張、失落的語氣,逐漸放慢語速,想象小松鼠在每次找尋過程中,那種期盼而義失落的心情。最后蚯蚓給出的答案:“誰也沒有摘,花生果全在泥土里呢!”可以略帶調侃,并逐漸切換到輕快的朗讀狀態(tài),體現謎底揭曉的喜悅之情。
(二)情由質生——教師應合理選擇朗讀素材
在朗讀教學過程中,合理選擇朗讀素材,可以獲得更好的朗讀教學效果。比如一年級教材中的《荷葉圓圓》:荷葉圓圓的,綠綠的。小青蛙說:“荷葉是我的歌臺?!毙∏嗤芏自诤扇~上,呱呱地放聲歌唱。小魚兒說:“荷葉是我的涼傘?!毙◆~兒在荷葉下笑嘻嘻地游來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梢允褂媒狄终{進行朗讀。“荷葉圓圓的,綠綠的”中間稍作停頓,在“的”字處輕讀,尤其是第二個“的”。“小青蛙說:‘荷葉是我的歌臺。小青蛙蹲在荷葉上,呱呱地放聲歌唱”,在讀這一段的時候,需要放慢語速,聲調變高、變細,表現出童趣,其中“呱呱”兩字,需要模仿“青蛙的叫聲”,可以稍作停頓,但要注意語氣的連貫性。
(三)情由境生——教師要為學生構建閱讀文本情境
教師要創(chuàng)設語文閱讀教學情境,讓學生融入進教學中,產生文本共鳴,來激發(fā)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使用插圖、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教學手段,能夠進一步完善教學效果。以《動物兒歌》為例,教師使用多媒體播放背景音樂,有蜻蜓、蝴蝶、蚯蚓、蝌蚪、蜘蛛等動畫,構建情境;教師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著配樂朗讀,融入意境中;接著,教師讓學生熟讀文章內容,并進行分角色表演朗讀。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構建一個教學環(huán)境,可以使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