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秋萍
語言學家Wilkin說:“不掌握語法,人們能夠表達的意思很少;不掌握詞匯,人們什么也無法表達。”可見詞匯在英語中的重要性。詞匯教學也是英語教學中的難點。大多數(shù)教師在詞匯知識的講解(即輸入)上花了大量時間,卻忽略了詞匯的運用(即輸
出),這種只有輸入沒有輸出的方法會妨礙詞匯知識向詞匯能力的發(fā)展。
面對詞匯教學的困境,敘事教學法被主張用于詞匯教學。敘事教學法由熊沐清和鄧達教授于2010年提出,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考慮到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興趣愛好的新型教學法。敘事教學法主張在外語教學中運用敘事化手段,將教學的某一過程及教材(一篇課文或一段材料、一個語言點、一個語法或語言教學項目等)盡可能以敘事的形式設(shè)計和呈現(xiàn),營造一個真實的情境或可能世界,使學生在身心方面最大程度地投入學習情境。
二語習得研究者Swain針對Krashen提出的語言輸入假設(shè)中的不足,提出了語言輸出假設(shè)(the output hypothesis), 他認為盡管理解輸入語對二語習得很重要,但并不能保證學習者在語法準確性方面達到近似本族語者的水平,學習者只有通過使用所學語言才能達到這一點。在教詞匯的過程中,如果教師一直掌握話語權(quán),而沒能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環(huán)境使用所學詞匯時,學生的學習效率便會降低。因此,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語言情境,鼓勵學生運用所學詞匯,而敘事教學法便能彌補這一不足。
一、描述圖片法
英語中有句話叫做“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 用圖片來創(chuàng)設(shè)情境生動形象而且直觀。在詞匯教學中,圖片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覷。運用圖片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有感而發(fā),在特定的情境下充分運用所學單詞,促使他們拓寬和加深對單詞含義的理解,把握單詞的用法。但是,如何巧妙利用圖片,而學生的注意力又不會被這花花綠綠的圖片分散,需要教師的精心設(shè)計和引導。在新授以下這些單詞的時候,我結(jié)合圖片作了如下設(shè)計:
Word Bank:skyscraper, maple, wilderness, centigrade, border, countless, freezing, cross-country, multicultural, immigration.
T: Here is a national flag. Do you know it?
S: Its Canadas national flag.
T: Whats on it?
S: A maple leave.
T: Canada is known as a land of maple trees. Do you know what is to the north of Canada? Look at the map.
S: The Arctic.
T: Yes. Canada borders the Arctic to the north.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here?
S: Very cold.
T: Use the new word, please!
S: Its freezing cold.
T: Good. The winter temperatures there are usually minus 20 degrees centigrade. Who can tell me What the temperature is today?
S: About 28 degrees centigrade.
T: What can people do in such a freezing cold weather?
S: They can go cross-country skiing.
T: Have you ever heard of Toronto in Canada? Do you know this tower?
S: The Canadian National Tower.
T: Its the third tallest tower in the world, much taller than the skyscrapers around it. Do you know what a skyscraper is ?
S: A tall building.
T: Right. There are many immigrants in this city. So Can you use a new word to describe Toronto?
S: Multicultural.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我并有完全放任學生,而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得進行發(fā)問,情境設(shè)置貼近學生生活,以引起學生共鳴,而學生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剛學過的重點詞匯上,并在老師的引導下恰當使用。
二、復述文章法
復述就是要求學生用新詞匯對所提供的材料進行改寫,并口頭表達出來。復述過程中,教師要強調(diào)一定要用所學新詞進行表達,而不能用文中原詞,復述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新詞的音、形、意。文章復述法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因此可以采用口頭表達的方式進行。當然,復述能力的培養(yǎng)也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兩三句到兩三段的復述不是一蹴而就的。
三、編故事法
上述的復述法雖然使生詞得到鞏固和復現(xiàn),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而編故事法可以彌補復述法這方面的弊端,同時也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任務(wù)更具挑戰(zhàn)性。在學生運用這些詞匯編故事的時候,詞匯的敘事化便能體現(xiàn)詞匯的使用環(huán)境以及詞匯的意義,將新詞置于長故事中,更能讓學生體會語言的工具性和交際性,有助于促進學生對新詞基本用法的掌握;在構(gòu)建故事的過程中,學生能不斷激活頭腦中的圖式網(wǎng)絡(luò),激活這一話題的已有詞匯。
四、結(jié)論
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將敘事教學法與詞匯教學相結(jié)合,學生學習詞匯的效率和積極性都有明顯提高。因為通過敘事法,可以把原本沒有關(guān)系的詞融合在一個語境中,使枯燥乏味的詞匯學習變得生動有趣,便于記憶,長此訓練,學生記憶單詞的速度和數(shù)量大幅度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敘事過程中,學生對詞匯的正確運用有了更深的體會,真正達到學習語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