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
【摘要】作為國家戰(zhàn)略的“一帶一路”倡議既給高校教育國際化帶來歷史機遇,也給高校外事翻譯帶來巨大挑戰(zhàn)。高校外事翻譯具有明確的目的,應在翻譯目的論的指導下,堅持目的性、忠實性和連貫性原則,靈活采用直譯、意譯等翻譯策略,使譯文實現(xiàn)預期目的。
【關鍵詞】“一帶一路”;高校外事翻譯;目的論;翻譯策略
自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沿線國家積極參與,國際社會廣泛認可。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進行了梳理和匯總,取得了76大項、270多項成果。教育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文件指出教育在共建“一帶一路”中具有基礎性和先導作用,中國將一以貫之地堅持教育對外開放,推進“一帶一路”教育共同繁榮?!耙粠б宦贰苯o高校國際化辦學創(chuàng)造了難得的機遇,也要求高校主動服務,促進內(nèi)涵建設,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在此背景下,高校必將迎來更多國際活動,外事翻譯也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一、高校外事翻譯的特點
“高校外事翻譯是在高等教育文化領域發(fā)生的翻譯活動,是一種特殊的外事翻譯,主要指的是國內(nèi)高等院校與國外高等院校、科研學術機構、外籍專家學者等開展的活動與交流中產(chǎn)生的口頭與書面的翻譯工作”。高校外事翻譯涵蓋了高等教育國際化各方面的內(nèi)容,如聯(lián)絡口譯、禮儀口譯、宣傳口譯、會談口譯、會議口譯等口譯工作,以及學校概況、學科專業(yè)、學術講座、教育政策、合同協(xié)議、規(guī)章制度等筆譯工作,具有自身明顯的特點。
1.政治性。高校外事翻譯本質(zhì)上屬于外事翻譯的范疇。在與國外高等教育機構進行交流與合作時,難免會涉及到國情政治、意識形態(tài)、教育政策、經(jīng)濟利益等問題,要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覺性,自覺維護祖國和學校的利益,保持堅定的政治立場。比如在介紹學校與多少所國外高校開展國際合作時,避免出現(xiàn)將香港、臺灣和澳門算作外國高校的失誤。
2.時效性。高校外事活動涉及接待、陪同、會議等多種形式的口譯工作??谧g的基本要求是“準、順、快”,而最關鍵的因素是時間??谧g不同于筆譯,在口譯現(xiàn)場必須立即傳達出講話者的內(nèi)容。它的時效性要求口譯人員具有扎實的雙語轉換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較強的臨場應變能力,講話者話音結束之后如果未能及時翻譯,一則造成冷場的結果,二則翻譯任務失敗,三則損害了學校的對外形象。
3.交際性。高等院校開展外事活動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動國際交流,促進國際化辦學。通過外事翻譯工作,與國外高校、教育機構、教育官員和專家學者進行有效溝通,傳遞和交流彼此的教育理念、合作意愿、項目細節(jié)等。由于中西歷史文化的巨大差異,雙方在語言表達、民族性格和思維習慣等方面都存在顯著的區(qū)別。譯者不僅要關注語言的表面形式,還要重視語言蘊含的深層文化內(nèi)涵,因為語言在具體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義。外事翻譯過程中,譯者應根據(jù)翻譯目的靈活處理源語文本,避免給譯入語受眾造成理解困難,實現(xiàn)外事活動的文化交際功能。
二、高校外事翻譯的指導理論和原則
高校外事翻譯的具體要求和突出特點決定了翻譯實踐必須達到一定目的,這恰好契合了德國功能學派翻譯目的論的核心思想。該理論由漢斯·費米爾(Hans J. Veemeer)于1978年在其《普通翻譯理論框架》一書中首次提出,他認為翻譯行為要遵循的最高法則是目的法則?!澳康姆▌t指的是翻譯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翻譯的整個過程,譯者應根據(jù)譯文預期目的或功能選擇相應的翻譯策略?!狈g目的論是從譯文的角度來研究翻譯的解構主義理論模式,注重的是在譯入語情境和文化中實現(xiàn)譯文的預期功能。與傳統(tǒng)等值觀不同,翻譯目的論評價一篇譯文的優(yōu)劣,不再是看它與源語文本的等值程度,而是看它實現(xiàn)預期目的的充分性。
在運用翻譯策略開展翻譯活動的過程中,要遵守三個主要原則。一是目的原則,這是翻譯目的論的核心原則,它強調(diào)預期目的決定翻譯行為。譯者根據(jù)發(fā)起者的要求,即學校外事政策和具體外事活動的要求,結合翻譯目的、譯入語受眾預期和譯入語文化背景,靈活采用符合實際的翻譯方法。二是忠實原則,要求譯者忠實于源語信息,對原文負責。譯者要有良好的職業(yè)操守和道德規(guī)范,準確傳遞出源語內(nèi)容,確保外事活動的嚴謹性。三是連貫原則,要求譯文必須符合譯入語語言文化習慣,具有可讀性和可接受性,使譯入語受眾能夠感知和理解源語文本。這三個原則構成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當發(fā)生矛盾時,下級目的服從上級目的。
三、高校外事翻譯策略
為有效實現(xiàn)高校外事翻譯的目的,針對不同的外事活動和翻譯類型,譯者應脫離源語中心的藩籬,根據(jù)實際需要靈活選擇直譯、意譯等翻譯策略。
1.直譯。
例1:攀枝花學院是教育部布點在川西南、滇西北唯一一所以工為主的綜合性普通本科院校。
譯文:Panzhihua University is an engineering focused campus, as well as the only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ratified by Nation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southwestern Sichuan and northwestern Yunnan.
作為學?;厩闆r的介紹,本例句包含了攀枝花學院的地理位置、學科特色、辦學層次等具體內(nèi)容,具有明顯的信息傳達功能,采用直譯的方法,能夠完整有效地傳遞出源語文本的目的。
例2:我校畢業(yè)生專業(yè)基礎扎實、實踐應用能力強、勤奮踏實,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
譯文:Our graduates are highly recognized by employers nationwide for their sound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trong practical ability, and pragmatic work ethic.
畢業(yè)生就業(yè)情況是所有高校都高度重視的內(nèi)容,也是檢驗人才培養(yǎng)效果的直觀標準。在外事活動中常常有所涉及,采用直譯的方式,能有效傳達畢業(yè)生素質(zhì)和就業(yè)信息。
2.意譯
例3:斯蒂芬教授,今晚我校王校長將設宴為您接風洗塵。
譯文:Professor Stephen, our president Mr. Wang will hold a reception dinner in your honor tonight.
“接風洗塵”是具有典型中國文化因素的表達方式,意為“設宴款待遠道而來的客人,以示歡迎”,如果直譯為“receive your wind and wash your journey dust off”,勢必造成難堪的局面,破壞交際的效果。采用意譯的策略,既顯得彬彬有禮,又讓主賓盡歡。外事翻譯中常遇到中國特色詞匯、句法結構和表達方式,應從源語的內(nèi)涵出發(fā),根據(jù)譯入語形式和特點表達出源語意義,采用意譯的方法,實現(xiàn)外事交流的目的。
例4:我們正積極尋求機會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Were seeking opportunities to launch Joint Programs with other foreign universities.
國家鼓勵各高校引進國外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開展中外合作辦學。中外合作辦學分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如上海紐約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格拉斯哥學院,和不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如北京理工大學與美國猶他州立大學合作舉辦的國際經(jīng)濟專業(yè)學士學位教育項目和上海師范大學與英國龍比亞大學合作舉辦的土木工程專業(yè)本科教育項目等。如果按照中文語言結構將“中外合作辦學”直譯為Chinese Foreign Cooperation Program,譯文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而意譯為Joint Program,則言簡意賅、表達清晰。
四、結語
“一帶一路”倡議給高校帶來國際化發(fā)展的戰(zhàn)略機遇,也對高校外事翻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譯者應遵循翻譯目的論的理論指導,堅持目的性、忠實性和連貫性原則,根據(jù)源語文本和翻譯發(fā)起者的具體要求,緊密結合譯入語讀者的預期目的和文化習俗,綜合運用直譯、意譯等翻譯策略,切實提高外事翻譯水平,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倡議。
參考文獻:
[1]畢政.高校外事翻譯標準芻議[J].常州工學院,2014,(4):69.
[2]曹群英.從目的論角度談英語片名的翻譯[J].外國語文,2012,(12):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