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致真
在軍旅浩大的科學隊伍中,醫(yī)生是個“踏著生死線行進”的特殊方陣,以希波克拉底誓言為宗旨,以活世壽人、救死扶傷為傳統(tǒng),幾百年的身體力行和率先垂范,讓醫(yī)生幾乎在各國民意中都成為備受尊敬的職業(yè)。
黃熱病曾經(jīng)是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瘟疫。1793年夏天,美國當時的首都費城迎來一批加勒比難民,此后引發(fā)了大規(guī)模黃熱病蔓延。全城5萬人口死去5000人。8月27日市長號召居民疏散,2萬人緊急大逃亡,時任總統(tǒng)華盛頓、國務卿杰弗遜、財政部長漢密爾頓等政府首腦都相繼撤離這座“鬼城”。當年,醫(yī)學界普遍認為黃熱病肇因是接觸傳染。畢業(yè)于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醫(yī)生弗斯看到黃熱病隨秋冬到來而銷聲匿跡,大膽否定傳染理論,提出季節(jié)和氣溫才是致病原因。1802年10月,弗斯把黃熱病患者的嘔吐物涂進自己在左臂切開的創(chuàng)口,并嘗試滴入眼睛。此后又把病人的唾液、尿液、汗液、血液等多次吸入和口服,卻僥幸安然無恙。弗斯作為“科學殉道者”,以健康為抵押,以生命為孤注,可謂“無所不用其極”。他去世時年僅36歲,雖然最終并沒有找到真理,但為后來者留下了探索的足跡。
1881年,古巴醫(yī)生芬雷發(fā)表了《黃熱病由蚊子傳播的推測》的論文,但苦于缺乏證據(jù)而不為醫(yī)學界接受。
1898年美西戰(zhàn)爭爆發(fā),美國在古巴損失的3300名士兵中只有300多人陣亡沙場,而2000多人竟死于黃熱病。1900年6月,美國派遣軍醫(yī)瑞德率領卡羅爾、阿格拉蒙特、拉齊爾組成4人考察委員會奔赴古巴。這是個精銳的科學“敢死隊”,他們從芬雷研究所獲取伊蚊標本并毅然選擇了“自體實驗”??_爾先告奮勇,讓瓶中的蚊子叮咬患者后再叮咬自己。當確信果真染上了黃熱病時,他們首先不是擔憂生命的危險,而是慶賀理論的勝利!卡羅爾有幸康復了,但實驗環(huán)境未達到嚴格的科學標準,于是又輪到拉齊爾再次“舍身喂蚊”。他“如愿以償”受到了感染,卻沒能像卡羅爾那樣逃出生天,而是一病不起。直到最后時刻,拉齊爾仍強忍煎熬,奮筆記錄黃熱病的進程和癥狀,9月25日一瞑不視,年僅34歲,身后留下了弱妻幼子和未曾謀面的新生嬰兒。美西戰(zhàn)爭結束后,卡羅爾繼續(xù)堅守在以拉齊爾命名的古巴營地,和其他志愿者共同完成一系列實驗,最終鎖定伊蚊是傳播黃熱病的元兇。在人類和瘟疫搏斗的戰(zhàn)場上,何嘗沒有舍身“炸碉堡”“堵槍眼”的英雄和烈士?黃熱病之謎的破解,使得巴拿馬運河的修建成為可能。約翰霍普金斯醫(yī)學院依照英國倫敦的舊例,在校園永久懸掛拉齊爾的藍色牌匾,昭示著醫(yī)生的職業(yè)擔當和獻身精神。
法國微生物學家和化學家巴斯德曾被評為“僅次于戴高樂的偉大法國人”。這位“細菌獵手”創(chuàng)立巴氏消毒法,解除了法國釀酒業(yè)和蠶絲業(yè)的危機,發(fā)明預防接種法拯救了無數(shù)人的生命。而巴斯德科學成就的背后,又有著多少出生入死和驚心動魄的故事?
改變醫(yī)學歷史的狂犬病疫苗,竟誕生在巴斯德深鎖密閉的地下室。由于狂犬病毒非常微小而無法分離,只能從瘋狗身上隨時提取。年邁的巴斯德和助手們用套索將瘋狗從籠中拖出按倒在實驗臺上,強力制服它狂躁的反抗掙扎。巴斯德俯下身子,口銜著一根細玻璃管,伸向“犬牙交錯”的狗嘴里,吸吮白沫翻騰的瘋狗唾液。實驗室桌上總有一把左輪手槍,子彈上膛,伸手可及。別以為這是為擊斃失控的瘋狗而準備的。如果實驗不慎失手,無論誰被瘋狗咬傷、抓傷或被手術刀劃傷,同伴們將用這把左輪槍將受傷者“就地處置”。巴斯德的殘酷“預案”是實驗小組的共同決定,因為狂犬病完全無法療救并會死得異常痛苦。這是怎樣一種“提著腦袋干科研”的勇氣膽略和視死如歸的從容淡定!幸虧那把左輪槍一次也沒有打響,實驗團隊得以和死神滿懷相撞又擦肩而過。巴斯德終于用“狂犬病”兔子的腦脊髓在空氣中干燥減活,成功研制出狂犬病疫苗。他原本決定先在自己身上試驗。1885年7月6日,一名9歲兒童被瘋狗嚴重咬傷送來搶救,巴斯德的狂犬病疫苗緊急派用,首戰(zhàn)告捷,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醫(yī)學抵御傳染病的新篇章。
人類自古把心臟的跳動等同于生命的存續(xù),并認為心臟是情感、意志和靈魂的載體。即使醫(yī)學也不敢對神圣的心臟稍有觸動和撥弄。1929年夏天,當25歲的德國外科醫(yī)生富斯曼提出“自體實驗”方案—將導管從手臂靜脈送達心臟時,他所供職的愛博斯瓦爾德醫(yī)院主任大為驚駭,斷然否決這一“瘋狂念頭”。
其實,富斯曼的動議絕非心血來潮和胡思亂想,早在1714年,英國牧師海爾就曾用導管插進一頭母驢的頸動脈測量血壓。1861年,法國獸醫(yī)肖沃和英國生理學家馬雷已將軟管導入馬的右心房和心室取得諸多生理數(shù)據(jù)。富斯曼不僅對前輩的著述深鉆細研,而且通過人體解剖“偵查”了通往心臟的“暗道機關”。手術室護士迪珍全力支持富斯曼,并要求讓她當?shù)谝粋€受試者。當富斯曼略施小計,佯裝對迪珍進行手術將她“捆綁”后,立即開始自我局部麻醉,從左臂的肘前靜脈插入“尿管”,然后為迪珍“松綁”并一起奔向放射科。靠著護士的協(xié)助,富斯曼邊從鏡子里觀察顯示屏,邊用右手緩緩推進導管。經(jīng)過鎖骨靜脈、頭臂靜脈、上腔靜脈的“心路歷程”,65厘米長的導管終于安全準確抵達右心房!一張X線照片記錄了這一珍貴的歷史性瞬間。
但富斯曼的壯舉并沒有引起各方重視,柏林夏洛特醫(yī)院主任索布魯奇嘲弄說:“你的絕活完全可以到馬戲團施展,德國醫(yī)院不需要?!备凰孤S即被解聘并離開心臟外科領域。10年后,大洋彼岸的美國醫(yī)生考南德和查理茲才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了富斯曼的技術。1956年,富斯曼和這兩位美國同行分享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現(xiàn)在,心血管介入療法已經(jīng)成為醫(yī)學的前沿領域,我們應該記得,是富斯曼舍生忘死,最早打開了人類神秘的“心扉”。
另一樁因“自體實驗”而獲得諾貝爾獎的美談佳話,是澳大利亞西澳大學微生物學家馬歇爾對幽門螺桿菌的背水一戰(zhàn)。
在醫(yī)學教科書上,胃潰瘍的肇因一直被解釋為“精神緊張、食物辛辣和胃酸過多”。1982年,馬歇爾和同伴沃倫在電鏡中發(fā)現(xiàn)一種3微米長的幽門螺桿菌總是和胃潰瘍形影相隨,便設想這種微生物可能是致病原兇。此論一出立即遭到醫(yī)學界反對:胃酸環(huán)境連刀片都能“消化”,何方細菌能有“金剛不壞之身”?1983年2月,馬歇爾提交給澳大利亞腸胃病大會的論文因排名墊底而遭拒絕,所幸被布魯塞爾彎曲桿菌研討會接受,接著發(fā)表在4月份的《柳葉刀》雜志上。然而科學界只相信證據(jù)。他們選用小豬做動物實驗卻效果不彰,找患者訪談又言人人殊,于是馬歇爾決定親口“品嘗”幽門螺桿菌的“滋味”。當他拿起試管說聲“干杯”并將含有億萬菌株的培養(yǎng)液一飲而盡時,實驗助手驚得目瞪口呆。馬歇爾則準備耐心等待幾年看看是否會感染胃潰瘍,誰知僅僅過了5天便病癥陡起,不僅出現(xiàn)“食滯胃朊”,而且連續(xù)3天像孕婦般晨起嘔吐。同事出于禮貌無人點破,母親和妻子則怪他口臭撲鼻。馬歇爾知道實驗已經(jīng)成功了。當他向妻子坦白真相后,曾被要求搬出家中以免傳染孩子。第8天馬歇爾做了胃鏡與活組織檢查,但見胃中潰瘍斑駁,黏膜損害,基膜暴露,這些結果和行動前的胃鏡報告對照,完全達到了“科赫法則”關于驗證細菌和疾病關系的標準。兩周后馬歇爾再次做胃鏡檢查,同時開始抗菌素治療并很快痊愈。這場擒縱自如、速戰(zhàn)速決的漂亮仗成為“自體實驗”的典型范例。1987年,新西蘭微生物學家莫里斯仿照馬歇爾喝下大量幽門螺桿菌,卻沒有同樣好運,整整病了3年才最終痊愈。
醫(yī)學界“自體實驗”的傳統(tǒng)可謂芳澤綿長和相沿不輟?,F(xiàn)代科學曙光初現(xiàn)的17世紀,便有意大利醫(yī)生桑托里奧30年如一日,每當吃喝拉撒之后都堅持測量體重,尋找人類新陳代謝規(guī)律;1767年,英國現(xiàn)代外科奠基人漢特為研究性病而自我接種梅毒,尸骨未寒便在授課的手術臺上供學生解剖遺體;1885年,秘魯圣馬可士大學醫(yī)科學生克力勇將“秘魯疣”患者的膿血注入自己皮下而感染了“奧羅亞熱”,以生命的代價證明了這是同一種疾病的兩種不同形態(tài),教科書上從此有了“克力勇病”,秘魯多了一位國家英雄;1898年,德國外科大師比爾和助手希爾德博蘭特互相將可卡因注入對方脊椎,經(jīng)歷“脊液涂地”和身臥病榻之苦,發(fā)明了腰穿局部麻醉;20世紀初期,英國生理學家霍爾丹父子是比肩齊名的剛強鐵漢。老霍爾丹洞悉礦井毒氣,把自己關在充滿一氧化碳和甲烷的密閉艙中記錄身心的瀕危反應;小霍爾丹為研究“潛水病”,在減壓艙中造成耳膜穿孔?;魻柕さ募易弩鹧跃褪恰笆芸嗍茈y”;1901年,英國外科醫(yī)生海德切斷自己左前臂和手的淺表神經(jīng),研究觸覺和痛覺的傳導路線和恢復過程;我們還會想起年過花甲、做過4000次手術的美國外科醫(yī)生凱恩,為體驗患者對一刀一剪的感受,1921年照著鏡子為自己摘除闌尾,開創(chuàng)了人類“自手術”的先例;美國飛行外科醫(yī)生斯塔普為了測試人類對加速度的耐受極限,多次乘超音速火箭滑車做驟停實驗,突破了醫(yī)學界長期以來設定不能超過18個G的底線, 1951年創(chuàng)造了水平方向耐受加速度達到46.2G的世界記錄。斯塔普多次筋斷骨折,視網(wǎng)膜脫落而雙眼失明;1962年,法國青年科學家西弗爾為了探索與世隔絕環(huán)境下人的生理節(jié)奏和睡眠周期,只身孤膽不帶鐘表深入到阿爾卑斯山冰川的洞穴中生活63天,10年后又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支持下,佩戴心電、腦電、肌電測試探頭在德克薩斯地下的“夜半洞”獨處205天,幾度精神崩潰和瀕臨自殺。隨著科學技術現(xiàn)代化,“自體實驗”也與時俱進,2012年英國青年醫(yī)生洛根精心設計,讓腸道鉤蟲通過自己的皮膚進入血液,再從肺管轉入消化道。并用顯微鏡和膠囊內窺鏡記錄了鉤蟲活動的整個過程并在電視臺播放。
不論嚴肅的科學著作或是獵奇的市井讀物,都會鐘情于“自體實驗”的素材,各種感人、新奇甚至瘋狂的記載幾乎俯拾即是。人類歷史上也曾有過納粹德國和日本法西斯罪惡的“人體實驗”并受到正義審判,“紐倫堡守則”和“赫爾辛基宣言”規(guī)范了人體實驗的倫理準則。但小白鼠卻永遠不能完全代替人。
美國科學家斯洛森說:“比起獲得新知識,個人的生命是微不足道的。科學的使命在于不惜任何代價換取知識的進步。舍此沒有更高的人生目標?!碑敩F(xiàn)代醫(yī)學走過百年輝煌又面臨空前挑戰(zhàn)時,我們應該感謝所有為科學進步做出犧牲的豪杰和猛士,再次思考人類利他行為的意義和奉獻精神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