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婷婷
摘 要:本文分類描寫了河南確山方言中的代詞,把確山方言代詞分為三大類,每一類又根據(jù)其內(nèi)部特征分為若干小類,并比較了與普通話代詞用法之間的差異。
關(guān)鍵詞:確山方言 人稱代詞 指示代詞 疑問代詞
確山縣位于河南省南部,其方言屬于北方方言的一部分,按照《中國語言地圖集》,確山方言屬于中原官話的漯項片區(qū)。本文分類列舉和描寫了確山方言代詞。
一、漢語代詞研究狀況與確山方言代詞研究的價值
漢語代詞的研究始于馬建忠。《馬氏文通》專立“代字”一章,云:“代字者,所以指名也,文中隨在代名而有所指也。凡行文所以用代字者,免重復(fù)求簡潔耳?!贝送?,馬建忠還把代字劃分為指名代字、接續(xù)代字、詢問代字、指示代字四類。①王力(1957)在《中國語法理論》中依據(jù)中國語言的結(jié)構(gòu),把詞分為九類,其中第六類就是代詞,并且指出“代詞”與英文的pronouns所指不同。代詞實際上是一類半虛詞,它包括人稱代詞、無定代詞、復(fù)指代詞、指示代詞和疑問代詞。②后來,王力(1980)把上古漢語的代詞分為人稱代詞、指示代詞和疑問代詞三類。
目前,漢語代詞的研究成果內(nèi)容豐富,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關(guān)于專書代詞的研究。這方面的研究頗為豐富,如滕菲菲(2014)對《西游記傳》中的代詞進(jìn)行了詳細(xì)研究,鄧軍(2015)通過定量與定性分析,歷時與共時比較對《三國志》中的代詞進(jìn)行了窮盡性的描述。另外,楊運(yùn)庚(2017)對《周書》中的人稱代詞進(jìn)行了詳細(xì)描述。
二是關(guān)于斷代代詞的研究。這方面的研究相對少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張玉金(2005)《西周漢語第一人稱代詞稱數(shù)問題研究》、張俊閣(2007)《明清山東方言代詞研究》、王永超(2009)《元明時期漢語代詞研究》等。
三是關(guān)于方言代詞的研究。這方面的成果最豐富。如馮會娟(2014)《安陽縣方言代詞研究》、王慧慧(2015)《山西離石方言代詞研究》、寧晨珠(2016)《新絳方言代詞研究》及周喆(2017)《陳倉方言的代詞研究》等等。
四是關(guān)于代詞比較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主要有肖慧菁(2016)《中日人稱代詞比較——以自稱詞為中心》,文章就人稱代詞特別是自稱詞在漢語和日語中的變遷過程、特點(diǎn)及自稱詞的使用規(guī)則進(jìn)行了對比分析。韋述啟(2017)《水語人稱代詞比較研究》,該文主要對水語人稱代詞的用法進(jìn)行了比較研究。
五是專門代詞的研究。這類成果主要集中在對某一代詞的意義來源或歷時發(fā)展進(jìn)行研究,③例如袁雪梅(2005)《現(xiàn)代漢語虛指的“他”的來源》一文對現(xiàn)代漢語的虛指代詞“他”進(jìn)行了研究。王慧慧(2006)《代詞“人家”自稱的社會語言學(xué)研究》從社會語言學(xué)層面揭示了代詞“人家”在自稱中的使用情況。
目前關(guān)于漢語方言代詞的研究成果已經(jīng)極其豐富,但這些成果中并未涉及對確山方言代詞的研究。確山方言屬于北方方言的分支,它反映了確山獨(dú)特的地域文化和風(fēng)土人情,同時在全面建設(shè)方言語料庫的前提下,對確山方言代詞的研究價值更是不容小覷。
二、確山方言人稱代詞
人稱代詞是具有指稱作用的一類代詞,也是專門用來稱代人的代詞。根據(jù)指稱對象的不同,人稱代詞可以分為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確山方言代詞中的人稱代詞也有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之分,但是它們的用法與普通話代詞中的人稱代詞不同。下表所示為確山方言代詞中的人稱代詞系統(tǒng)“()”內(nèi)是普通話的說法。
表1:
人稱代詞 單數(shù) 復(fù)數(shù)
第一人稱 俺[an33](我) 咱們[tsan53 men]/俺/咱+數(shù)(+個)(我們)
第二人稱 恁[n?n33](你) 恁[n?n33](你們)
第三人稱 他[t?33](他/她)/人家[ren53 jer] 他/她們[t?33 men](他/她們)
(一)第一人稱單數(shù)
第一人稱代詞“俺”是確山方言人稱代詞中的一個高頻詞,它的功能比較齊全,既可以作主語、賓語,又可以作定語和兼語。例如:
(1)俺喜歡冬天,因為冬天能在火堆里烤紅薯吃。
(2)到時候別忘了叫俺哈!
(3)聽到那個信兒(消息),俺心里涼了半截。
(4)叫俺賠她錢,門兒都別想!
例(1)中的“俺”明顯充當(dāng)了句子的主語,例(2)中的“俺”充當(dāng)動詞“叫”的賓語,例(3)中“俺”充當(dāng)領(lǐng)屬性定語,例(4)中的“俺”是一個語義兼格成分,句法成面上通常被認(rèn)為是兼語。
(二)第一人稱復(fù)數(shù)
1.“咱們”
“俺”的第一人稱復(fù)數(shù)形式通常用“咱們”來表示。呂叔湘(2002)認(rèn)為“咱”從字形上來看,左邊“口”字旁往往是字體的符號,右邊“自”跟“自”字有關(guān),義為“自家”。從語音方面說,“咱”又恰好是自家的切音,所以“咱們”可以理解為現(xiàn)代漢語中的“我們”。例如:
(5)咱們大河南的燴面吃著就是得勁兒!(我們)
(6)兒子,咱們家里的飯香不?(我們)
從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出,在確山方言中,“咱們”代指聽話者和講話者時語氣顯得比較親切。
2.“俺/咱+數(shù)(+個)”
在表示第一人稱復(fù)數(shù)時除了“咱們”以外,“俺/咱+數(shù)量”的結(jié)構(gòu)在確山方言代詞中的使用頻率也比較高。例如:
(7)俺仨在同一所大學(xué),俺倆一個班,她自己一個班。
(8)你先在屋里休息會兒,俺三個出去看看外面咋回事。
(9)咱倆這輩子就湊合著過吧。
(10)咱四個分成兩組,中不中?
例(7)是“俺+數(shù)”結(jié)構(gòu),例(8)是“俺+數(shù)+個”結(jié)構(gòu);例(9)采取的是“咱+數(shù)”結(jié)構(gòu),例(10)用了“咱+數(shù)+個”結(jié)構(gòu)。
有時候,“俺/咱+數(shù)”結(jié)構(gòu)中也可以插入表示稱謂的名詞,如“俺/咱爺倆”“俺/咱娘倆”“俺/咱兄妹倆”“俺/咱姊妹倆”,這種稱謂僅限于祖孫、父子(女)、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間,不能隨意使用。當(dāng)稱說“俺/咱爺倆”“俺/咱娘倆”時,“俺/咱”僅限于長輩自己表述,稱說“俺/咱兄妹倆”“俺/咱姊妹倆”時,僅限于年長者稱說。
(三)第二人稱單數(shù)
“恁”最早出現(xiàn)于古代詩詞中“恁不去出力,息生教娘娘和番?”(馬志遠(yuǎn)《漢宮秋》),“燭盡沉煙,拋殘繡線,恁今春關(guān)情似去年?”(湯顯祖《牡丹亭》)。在確山方言代詞中,“恁”既可以表示現(xiàn)代漢語中的謙詞“你”,又可以表示敬詞“您”。例如:
(11)老師,恁家住哪呀?(您)
(12)老劉,恁家的莊稼長得真不賴!(你)
“恁”的用法在確山方言代詞中一般不分尊卑和高低貴賤,對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從這一個字我們可以看出確山縣獨(dú)特的地域文化。
(四)第二人稱復(fù)數(shù)
在確山方言代詞系統(tǒng)中,“恁”既可以表示單數(shù),又可以表示復(fù)數(shù)。用于復(fù)數(shù)時,“恁”可以單用,也可以和數(shù)量結(jié)構(gòu)組合使用。例如:
(13)恁都走了,是不是不要俺了?
(14)恁幾個是串通好的嗎?
(15)恁倆的作業(yè)什么時候交呀?
“恁”表復(fù)數(shù)時經(jīng)常和副詞搭配使用。如例(13)中,“恁”和副詞“都”出現(xiàn);例(14)(15)中,“恁”和數(shù)詞或數(shù)量詞結(jié)合使用時,也可以表示第二人稱復(fù)數(shù)。
(五)第三人稱單數(shù)
1.他[t?33]
“他”和“她”是確山方言中使用最頻繁的兩個第三人稱詞,二字在口語中無法區(qū)別,書面語中才寫成兩種有性別區(qū)分的形式。在用于表達(dá)單數(shù)意義時,“他”和“她”都指除說話者和聽話者之外的第三方,在句中可以充當(dāng)主語、賓語、兼語和定語。這些意義和用法與普通話的第三人稱代詞差別不大。例如:
(16)他/她是他/她,你是你。
(17)讓他/她自己來吧。
(18)俺坐在他/她后面。
例(16)中,“是”前面的“他/她”在句子中充當(dāng)主語,后面的“他/他”在句子中充當(dāng)賓語;例(17)中的“他/她”充當(dāng)句子的兼語;例(18)中的“他/她”充當(dāng)句子的定語。
2.“人家”
“人家”一詞的指代情況有些復(fù)雜,它一般指代說話者和聽話者之外的第三方,有時也可以指代聽話者之外的其他人,意義相當(dāng)于“其他人”,有時還可以指代說話者自己。這一點(diǎn)在普通話和確山方言中的用法是一致的。當(dāng)“人家”指說話雙方提到的某一個人時,其意義相當(dāng)于第三人稱代詞“他/她”。例如:
(19)別小看宋小寶,人家雖然長得丑卻是個演技實力派!
(六)第三人稱復(fù)數(shù)
確山方言人稱代詞系統(tǒng)中,表示第三人稱復(fù)數(shù)時既可以使用“人家”,又可以使用“他/她+數(shù)”或“他/她+數(shù)量”的結(jié)構(gòu)。例如:
(20)人家哥幾個玩得可嗨了。
(21)他倆這是啥情況呀?
(22)她五個是同一年生的。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確山方言第三人稱代詞復(fù)數(shù)的表達(dá)與普通話有很明顯的區(qū)別。
三、確山方言指示代詞
傳統(tǒng)語法把指稱或區(qū)別人、事物、情況的代詞叫作指示代詞。④顯然,指示代詞并非單純地表示指示,有時候也可用于稱代。對于普通話來說,指示代詞包括近指和遠(yuǎn)指,其中近指代詞的核心是“這”,而遠(yuǎn)指代詞的核心是“那”。確山方言指示代詞也包含近指和遠(yuǎn)指兩套系統(tǒng),詳見下表:
指示代詞 近指 遠(yuǎn)指
指人或事 這[tsε51](這)
這貨[tsε51 huo](這人) 那[n?51](那)
那貨[n?51 huo](那人)
指方位 這亥兒[zse hair](這里)
這每兒[zse meir](這邊) 那亥兒[na hair](那里)
那每兒[na meir](那邊)
指時間 這會兒[zse huir](這時候) 那會兒[na huir](那時候)
指程度 鎮(zhèn)[zsen](這么) 恁[nen51](那么)
(一)表人和事的指示代詞
確山方言指示代詞在表示指人或事物時,近指通常用“這[tsε51]”遠(yuǎn)指用“那[n?51]”,與普通話中的“這[zhe]”和“那[na]”相當(dāng),但讀音和用法不同?!斑@”和“那”在確山方言代詞中既可以指人又可以指物,具有指示和替代作用,可以在句子中單獨(dú)作主語、賓語和定語。例如:
(23)這是俺做的湯。(作主語)
(24)那是恁舅剛買的四輪車。(作主語)
(25)俺不想看這本書。(作賓語)
(26)靜靜不喜歡那個家伙。(作賓語)
(27)娘,你看看這?。ㄗ鞫ㄕZ)
表示人或事物的指示代詞還有“這貨”和“那貨”,相當(dāng)于普通話中的“這人”和“那人”,但指代意義上卻有些差別?!斑@貨”與“那貨”在確山方言代詞中常常帶有貶義的感情色彩。例如:
(28)這貨竟然是個騙子?。ㄟ@人)
(29)那貨整天凈干些偷雞摸狗的事兒!(那人)
(二)表方位的指示代詞
表示方位的指示代詞有“這亥兒”“那亥兒”“這每兒”“那每兒”分別等同于普通話里的“這里”“那里”“這邊”“那邊”。“這亥兒”和“這每兒”一般表“近指”“那亥兒”和“那每兒”通常表遠(yuǎn)指,可在句子中充當(dāng)主語、賓語和定語。例如:
(30)這亥兒的地菜真多呀?。ㄟ@里)
(31)把椅子放到那亥兒去?。抢铮?/p>
(32)這每兒的小媳婦穿得都可花哨。(這邊)
(33)溝的那每兒有只羊。(那邊)
(三)表時間的指示代詞
普通話中,專門用于指代時間的近指代詞是“現(xiàn)在、這時候、這會兒”,但在確山方言中“這會兒”表近指的使用頻率最高。表示遠(yuǎn)指時,確山方言通常用“那會兒”,意思相當(dāng)于普通話中的“剛才、那時候”“這會兒、那會兒”在句中既可以表示具體的時間點(diǎn),又可以表示時間段。例如:
(34)這會兒幾點(diǎn)啦?(這時候)
(35)面條是這會兒下(煮)還是過會兒下(煮)?(這時候)
(36)你那會兒上學(xué)的時候咋不好好念書嘞?(那時候)
(37)半夜12點(diǎn)那會兒俺還在外面野嘞?。菚r候)
例(34)和例(37)中“這會兒”和“那會兒”在句中顯然代指的是具體的時間點(diǎn);例(35)和例(36)中則代指的是時間段。
(四)表示程度的指示代詞
表示程度的指示代詞在確山方言里表近指時往往用“鎮(zhèn)[zsen]”,遠(yuǎn)指則用“恁[nen51]”,它們的意思相當(dāng)于普通話里的“這么”和“那么”。一般用來修飾形容詞,在句中充當(dāng)狀語成分。例如:
(38)幾年不見你咋吃鎮(zhèn)肥哩!(這么)
(39)兒子從恁遠(yuǎn)的地方給你捎來的,快嘗嘗好吃不!(那么)
四、確山方言疑問代詞
疑問代詞是指用來表示疑問的詞,它是構(gòu)成疑問句的一種手段。⑤疑問代詞在句中既可以表示有疑問的詢問,又可以表示無疑問的反問和設(shè)問。⑥確山方言代詞中的疑問代詞構(gòu)成情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具體如下表所示:
類型 代詞 含義
問人 誰[sei53]/哪個 誰
問物 啥[sa51]/啥玩意兒[sa wan yinr] 什么東西
問事 咋[tsa33]/弄啥嘞[nong sa lei] 怎么/干什么
問處所 哪亥兒[na hair] 哪里
問時間 幾兒[jir]/啥時候[sa si hou] 幾號/幾點(diǎn)/什么時候
問原因 咋[za]/ 為啥[wei sa] 為什么
問方式 咋[za]/咋弄[za ] 怎么樣
(一)表問人的疑問代詞
確山方言疑問代詞系統(tǒng)中,問人的代詞通常用“誰”,少數(shù)情況下也會使用“哪個”。其中“誰”通常用在不知道對方是某個人或某些人的時候,并且它的對象只能是人,既可以用于單數(shù),也可以用于復(fù)數(shù)。確山方言中疑問代詞“誰”常見的用法是在句中充當(dāng)主語、賓語和定語。例如:
(40)誰在外邊兒歇鬧喝嘞?
(41)那輛破車是誰的呀?
(42)你是在瞅誰哩?
“誰”在確山方言代詞中的寫法與普通話中的寫法一樣但讀法卻不相同,在普通話中“誰”通常讀作“shui”,但在確山方言中念作[sei53]。
(二)表問物的疑問代詞
確山方言疑問代詞系統(tǒng)中通常用“啥”“啥玩意”來表示詢問事物,相當(dāng)于普通話中的“什么”。在句子中可作主語、賓語和謂語。例如:
(43)啥不好吃你喜歡吃啥。(作主語)
(44)你買的啥好東西,還不讓別人看。(作賓語)
(45)你兜里裝哩啥?(作謂語)
(46)啥玩意兒呀?一點(diǎn)兒都不實用!(什么)
(47)他是個啥完意兒?。ㄊ裁矗?/p>
“啥玩意兒”雖然和“啥”一樣都表示指物的代詞,但“啥玩意兒”的語氣略帶諷刺性,一般表示不太好的東西,多用來抒發(fā)說話者的不滿情緒。
(三)表問事的疑問代詞
普通話中的問事代詞主要是“什么”和“干什么”,而在確山方言中通常用“咋”和“弄啥嘞”來代替,表示詢問事情的有關(guān)情況。
疑問代詞“咋”是一個使用范圍較廣的方言詞,在官話區(qū)中使用頻率很高。在確山方言代詞中,“咋”相當(dāng)于普通話代詞中的“怎么”,經(jīng)常用來表示詢問事態(tài)的發(fā)展和變化。例如:
(48)你咋又來了?這次又咋啦?
(49)你到底能拿他咋樣?
(50)我咋(住)你嘞?
(51)咋樣?我說的沒錯吧!
從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出,“咋”在句子中通常充當(dāng)謂語,不帶任何賓語,特殊情況下會出現(xiàn)代詞賓語,如上例中的(50)這種情況“咋”后面的賓語僅限于“你”“恁”“她/他”等人稱代詞。除此之外,在確山方言代詞中表示問事情的指示代詞還有“弄啥嘞”其意思相當(dāng)于普通話中的“干什么”。例如:
(52)都杵在這兒,到底是想弄啥嘞?。ǜ墒裁矗?/p>
在確山方言代詞中,“弄啥嘞”一般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多用來表示說話者的情感。
(四)表問處所的疑問代詞
表詢問處所時一般用“哪亥兒”等同于普通話中的“哪里”,回答時一般用“那亥兒”對應(yīng)普通話中的“哪里”?!澳暮骸钡呐c普通話疑問代詞“哪里”用法基本相同,都可以在句中充當(dāng)主語、賓語、定語。例如:
(53)哪亥兒能買著這些禮品啦?(作主語)
(54)鑰匙擱哪亥兒啦?(作賓語)
(55)我問你,哪亥兒哩香蕉最好吃?(作定語)
(五)表問時間的疑問代詞
詢問時間的疑問代詞在確山方言中通常用“幾兒”表示問日期“幾號”“啥時候”用來表示問具體的“幾點(diǎn)”,也可以表示不確定的時間相當(dāng)于普通話中的“什么時候”。例如:
(56)恁兒,幾兒結(jié)婚呀?(幾號)
(57)現(xiàn)在啥時候了?啥時候做好飯呀?(幾點(diǎn))
(58)你們啥時候能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吶?。ㄊ裁磿r候)
(六)表問原因的疑問代詞
在普通話代詞中通常用“怎么”表示詢問原因,確山方言中沒有疑問代詞“怎么”,用于詢問原因的疑問代詞是“咋(za)”“為啥(wei sa)”?!罢Α钡囊馑际恰霸趺?、怎么樣”常用在動詞前,在方言句中可作狀語表示詢問原因。例如:
(59)你咋回家鎮(zhèn)晚?(怎么)
(60)說著說著咋斗哭啦?(怎么)
“為啥”在確山方言里的意思是“為什么”,既可置于主語前也可置于主語后。在句子中作狀語時,表示詢問原因。例如:
(61)你為啥老是想不開呢?(為什么)
(七)表問方式的疑問代詞
“咋樣(za yang)”“咋(za)”在確山方言中可作疑問代詞表示詢問方式,常用在動詞前,修飾動詞或動詞結(jié)構(gòu),意思相當(dāng)于普通話中的“怎么、怎么樣”,在句中可作狀語。例如:
(62)這道算術(shù)題咋做?(怎么)
(63)你告訴俺咋樣做面條,好不?(怎么)
在確山方言代詞中,“咋”既可以表示問原因的指示代詞,相當(dāng)于普通話中的“為什么”,又可以表示問方式的指示代詞表示“怎么樣”。何時表示原因,何時表示方式要取決于具體的語境。
五、結(jié)語
確山方言代詞形式豐富,分類細(xì)致。人稱、指示、疑問代詞在意義和用法上大多具有整齊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同時各個代詞之間又有不同的發(fā)音與用法。除此之外,確山方言代詞中還出現(xiàn)了漢語普通話中的詞匯,雖然它們的寫法相同但讀法卻不同。例如,確山方言代詞中的“誰(sei)”對應(yīng)普通話中的“誰(shui)”“啥(sa)”對應(yīng)普通話中的“啥(sha)”“咋(za)”對應(yīng)普通話中的“咋(zha)”等等。原因可能是確山方言語音中存在平舌音和翹舌音混淆的緣故。在確山方言代詞中,人稱代詞、指示代詞和疑問代詞的詞形和用法之間相互平行,這充分體現(xiàn)了代詞的系統(tǒng)性特征。
注釋:
①呂叔湘、王海芬編.馬氏文通讀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81-158.
②王力. 中國語法理論(下)[M].北京:中華書局,1957:1-80.
③趙晨.上蔡方言的代詞系統(tǒng)[D].牡丹江:牡丹江師范學(xué)院碩士學(xué)位論文,2015:12.
④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現(xiàn)代漢語(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0.
⑤劉月華、潘文娛、故韡.實用現(xiàn)代漢語語法(增訂本)[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1:71.
⑥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1.
參考文獻(xiàn):
[1]鄧軍.三國志代詞研究[M].上海:同濟(jì)大學(xué)出版社,2015.
[2]河南省地方志編募委員會編纂.河南省志.方言志[Z].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
[3]呂叔湘.呂叔湘全集(第三卷)[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
[4]確山縣志確山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確山縣志[M].北京:三聯(lián)書社,1993.
[5]滕菲菲.《西游記傳》代詞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14.
[6]王慧慧.代詞“人家”自稱的社會語言學(xué)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06.
[7]肖慧菁.中日人稱代詞比較——以自稱詞為中心[J].青年時代,2016,(18).
[8]袁雪梅.現(xiàn)代漢語虛指的“他”的來源[J].四川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5,(6).
A Study of Pronoun of Queshan Dialect
(Faculty of Foreign Languages,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pronoun of Queshan dialect and divides it into three categories,then according to its internal characteristics,each of which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small classes and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Queshan dialect and Mandarin.
Key words:Queshan dialect;personal pronouns;demonstrative pronouns;interrogative pronou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