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偉
【摘 要】朗讀教學能切實地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把學生帶入教學所需要的情境中去,使學生在朗讀中陶冶情操;在朗讀中得到美的享受;在朗讀中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朗讀中發(fā)展自我個性。使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關鍵詞】朗讀;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217-01
一、朗讀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
語感具有直覺性的特征,是外部語言刺激和內(nèi)在知識能力迅速交融的產(chǎn)物,它的獲得是建立在語言現(xiàn)象條件反射的基礎之上。它的完成需要引導學生通過他們體驗和積累的知識來獲得,需要引導他們聯(lián)系實際,幫助他們展開合理的想象和聯(lián)想,借助思維和審視能力,對語言材料進行品評與鑒賞。因此,我們應該用更多的時間放在訓練朗讀上,讓學生獲得語感。
在我們語文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都有它特定寫作背景和寫作目的影響下的特定情感的表達。因此,在學生正要接觸作品時,教師就要抓住文本教材的情感個性,巧設導語,引帶入境。這既可以加深學生感情的熏陶,促進共鳴,當學生的情感被調(diào)動起來時,他們就會沿著這條情感軌道,走進課文,走近作者,又有利于促進學生理解文本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巧妙運用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具有感染力的課堂情景,就能充分吸引學生整堂課的注意力。我在教學中積極創(chuàng)設語感情景,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在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動的參與下深層把握語言材料的內(nèi)涵及語言組織形式,通過立體化的教學,學生的語感也得到了進一步鍛煉。如在《長相思》的教學中,我利用富有激情的語言,再配上一段緊張的琵琶樂曲,讓學生聽其聲、感其形,在音樂、畫面、解說中聲臨其境,零距離觸摸作者心路歷程,再引導學生分析、推敲,讓學生獨立思考,用心用情去體驗、感悟。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很快地就把學生帶入了“風一更,雪一更”的征程中,感受到納蘭性德軍旅生活的思鄉(xiāng)之苦。這樣,學生自然而然的融情于境,物我同一,從而使朗讀引人入勝,叩人心扉。朗讀形成的信號刺激強度,遠遠超過學生默讀、教師講解等。朗讀可以更加有效地把書面語言系統(tǒng)“內(nèi)化”在大腦之中,逐漸建構完善一個處理語言的“格式塔”,從而把語言學習過程變成語言習得過程。
二、朗讀教學有利于加大學生的想象空間
想象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烏申斯基說過:“強烈的活躍的想象是偉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屬性。”孩子是富于想象的,發(fā)展孩子的想象就是在開發(fā)孩子的智慧寶藏。而語言又是妙不可言的,很多文字寓意深刻,特別是新教材,它留給學生許多想象的空間。在教學中如果能充分發(fā)揮朗讀的作用,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是很有幫助的。如:《豐碑》中有這樣一段話:“風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边@時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在讀的過程中理解“什么是豐碑”“為什么說他成了一座豐碑”,再通過想象更能加深學生的理解,升華學生的情感,感悟到軍需處長的偉大。在教學古詩《小池》時,我讓學生反復誦讀,重點指導學生讀好最后一句,“早有蜻蜓立上頭。”教學生一字一頓,搖頭晃腦地朗讀,在抑揚頓挫中讀出蜻蜓的可愛和俏皮。然后播放歡快的輕音樂,要求學生閉上眼睛朗誦詩歌,想象蜻蜓飛到荷葉上來干什么。有學生說:“蜻蜓飛累了,到荷葉上休息一會兒?!庇袑W生說:“清晨,蜻蜓口渴了,飛到荷葉上喝點露珠解解渴?!庇幸粋€學生更有想象力,他說:“蜻蜓在空中飛呀飛,它看見新長出來的荷葉一個人太寂寞了,飛下來和它交個朋友,聊聊天?!倍嗝锤挥性娨獾恼Z言,也只有天真的孩子才有如此的美妙的想象。
三、朗讀有利于學生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標準、規(guī)范地朗讀課文,是經(jīng)過自己精心地備課,加上自己的人生閱歷、生活感受、審美情趣,在對課文的意蘊和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借助一定的技巧進行的藝術再現(xiàn)活動,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通過這樣的范讀,教師可以將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感受很快地、直接地傳達給學生,使學生和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使學生更深入地體會道文章的豐富內(nèi)涵。
四、朗讀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朗讀還是一種強有力的文學欣賞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讀書朗詩是一種美的享受、美的陶冶,如果我們能繪聲繪色地配樂朗讀《草原》一文,特別是再觀看表現(xiàn)草原風景的多媒體課件,學生就會感受、體驗到草原的動態(tài)美、靜寂美、遼闊美、風俗美,蒙漢人民的友誼美等更多更豐富的美,這樣學生在朗讀中受到了美的感染、美的熏陶,有了美的欣賞能力,從而也能生成美、創(chuàng)造美。
五、朗讀有利于學生積累、發(fā)展語言、提高寫作能力
通過讀,學生與語言多次面對面地進行接觸,品嘗語言的“原汁原味”。讀的過程中語言藝術就在學生頭腦中積累下來,不知不覺間,內(nèi)容與文章的寫作技巧就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了,一旦用時,就會自然涌上心頭,我們也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兒時讀過的名家名篇,現(xiàn)在回想起來仍然記憶猶新,對于其中的一些語言現(xiàn)象早已潛移默化地形成于自己的語言結構中,并且不時地在運用。
六、朗讀有利于學生記憶和積累
古人的學習方法,就是多讀多背,熟能成誦,爛熟于心,在此期間,不求甚解,只要讀得多,記得多就好。古今中外那些學問淵博、成就卓著的學者文人,無不深諳讀書之道,領略讀書的妙處。韓愈“口不絕吟于六藝之交”,巴金少年時代便能背誦《古文觀止》,著名史學家白壽彝就主張學生應背誦。他說:“學語文有無捷徑和秘訣?有。那就是要背誦。”又說:“在理解的基礎上背……你能背誦的多,腦子里裝它幾十篇,它就可以好好地為你服務?!敝恼Z文教育家葉圣陶對此更有生動精辟的闡述。他說:“吟誦的時候,對于討究所得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輕切地體會,不知不覺間,內(nèi)容和理解化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钡拇_,朗讀是加深理解課文、增強記憶能力、積累知識的有效手段。
總之,朗讀教學能切實地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把學生帶入教學所需要的情境中去,使學生在朗讀中陶冶情操;在朗讀中得到美的享受;在朗讀中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朗讀中發(fā)展自我個性。使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有必要讓朗讀教學始終活躍在我們的課堂上,讓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永遠充滿學生朗朗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