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
【摘要】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其在激發(fā)學生情感,滲透情感教育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學實施情感教育,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良好的感化環(huán)境,并提升自身的文化理論素養(yǎng)與人格魅力,構建新型的師生互動關系?;诖?,文章就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進行簡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個有效的借鑒。
【關鍵詞】職業(yè)學校 語文教學 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3-0088-02
一、高職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意義
1.有助于強化語文學習
情感是一種非智力因素,雖然無法取代認知,但是卻有助于強化學生的語文學習,尤其強化學生的記憶。研究表明,積極向上的情感可以產生一系列積極、正面的效應,能夠讓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積極地進行思考,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反之,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消極情感為主,那么不但學起來比較累,而且還沒有效率,因此只有激發(fā)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才能讓學生靈活應用各種所學的知識,加深對知識的掌握。
2.有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
眾所周知,情感跟思維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如果學生有著良好的情感,思維就會比較敏捷,遇到問題時也會非常容易的進行解決,而如果學生有著焦慮、煩躁的情感時,就影響著學生思維的發(fā)揮,影響著學生的智力。因此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滲透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智力。
3.有助于學生提升自身素質
一個成功人士必定具備了智商和情商的綜合素質,才有了今天的成功,因此學習上的成功并不意味著學生未來的生活就一定成功,也并不意味著學生將來可以有多好的發(fā)展。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地健全學生的人格,提高其自身的素質,讓其在提高學習成績的同時,掌握為人處世的技能。
二、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實施的方法對策
1.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熟練運用情感教育方式
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的情感教育應當進入學生的心靈世界,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將教材內容科學結合青少年學生的成長需求與心理特征規(guī)律。青少年時期屬于人生情感波動較為起伏的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均增添了情感色彩,他們的情緒調控和感情調節(jié)能力較弱。因此教師應當依照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及規(guī)律,正確把握其思想脈搏,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為他們提供健康的學習心境,培養(yǎng)其積極樂觀的精神與情感。此外要熟練運用暗示教學法、情緒調節(jié)法等,引導學生科學分析、正確理解與看待實際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實現(xiàn)理想和現(xiàn)實的有機統(tǒng)一。
2.運用富有魅力的課堂語言,增強啟迪性與風趣性
語文教師的課堂語言運用必須具有獨特且鮮明的特征,盡量簡潔準確、生動悅耳,激情澎湃并以情動人。借助極富魅力的語言應用,教師可以將書面語言的形象再次生動地呈現(xiàn)給學生,加強情感的渲染功能,進而優(yōu)化教學效果。教師的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應該富于思考性與啟發(fā)性,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他們的內心精神世界,教師要能夠按照學生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特征與實際水平,因材施教,以同學生同等地位的口吻有感情地講授課文,并強化與學生的互動。同時,教師的語言還需要幽默風趣,聰穎睿智,使學生在聆聽含蓄、雋永的輕松語言時將自身的潛能發(fā)揮到極致。教師在課本內容的基礎上可以適當穿插相關的文學典故、歇后語以及古詩詞等,以詼諧風趣的語言有效調節(jié)課堂氛圍,傳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3.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情感
教師應以飽滿的情感,營造出一種教學情感和氛圍。平日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的過程中,心靈必定會受到文章的感染,情感必定會激起波瀾。而學生因受到生活閱歷等客觀因素的限制,尤其是某些感情因素不明顯的課文,常常會阻礙他們情感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因此,教師自己要先進入角色,“批文以入情”。在調動起自己的情感后,再通過言行和神情等外部手段,用自己火熱的情感去觸動學生平靜的心,從而對他們進行是與非、善與惡、真與假、美與丑的情感教育。同時要把對學生的關心、期待、鼓勵、諒解,也融入到自己的教學語言和教學態(tài)度中,使學生原有的情感得到純化、深化和強化,最終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教學《斑羚飛渡》時,筆者給學生介紹了一篇內容相似的文章,“……原來是夾住了一只產后不久的母黃鼬。怪不得它為逃生而不惜慘烈地脫皮而去,因為它是一位母親。母親的天職,促使它掙脫夾子時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已將扯皮裂肉的痛苦拋到腦后。被困后它只有一個信念:盡快與孩子團聚,盡快回去為孩子哺乳……”讀到此處時,筆者的眼眶不由自主地濕潤了,嗓音也略略沙啞了,講臺下有些學生的淚珠在閃動,有些學生神情莊重,有些把頭埋得更低了……看得出,學生的情感已經被充分調動起來了。由此不難看出,只要教師以情激情,就可以創(chuàng)設一種特定的教學氛圍,從而促使學生自覺地對課文進行整體感受,主動去體味作品的動人之處,去剖析作品的深刻內涵,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知識的積累、能力的培養(yǎng)就容易多了。
4.借助音樂渲染情感,激起學生情感
語文教師采用音樂導入新課,可以讓學生快速地進入課文中的情感,置身于教學內容相應情境之中,音樂可以幫助老師為學生奠定感情基調,引導學生更好地感知作者的情感。在新課導入時播放與課文內容及情感相應的樂曲能很好地撥動起學生心靈的琴弦,使學生更快的進人教學情境。例如在上《我的母親》一文時,如果學生的情緒過于“興奮”,教師不妨這樣創(chuàng)設氛圍:在課前預習時花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聽聽閻維文唱的《母親》,讓學生的心漸漸地沉靜下來,繼而不同程度地受到感染,上課所需要的那種氛圍也就基本形成了,再學課文,學生就能很快地帶著情感進入角色,產生共鳴。
綜上所述,在高職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有助于強化學生的語文學習、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從而提升學生自身的素質。因此,教師需要認真挖掘語文課本當中的情感因素,并結合學生的現(xiàn)實情況與學習特征及規(guī)律,科學開發(fā)與運用情感教育的方法,為學生品格與底蘊的深厚積累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琳.情感滲透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研究[D].魯東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