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振英
【摘要】小學階段作為學生學習的啟蒙階段,對于學生良好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小學生年齡還比較小,對于很多內容需要教師多采用引導、提問的方式進行。文中以農村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作為研究對象。從當前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入手,針對性提出了提升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效果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農村小學 語文課堂 有效提問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079-02
引言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合適的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策略對于提升學生的好奇心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特別是小學階段學生多數(shù)情況下好奇心非常強烈。同時,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科學設置問題,可將學生注意力吸引過來,更好保證教學質量。但是在很多農村小學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由于眾多內外因素影響,其中仍舊存在一定問題,制約了教學提問的有效性。因此,對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策略進行分析有著較為重要的意義。
一、當前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中存在的問題
1.設置問題深度控制隨意性較大,增加學生理解難度
由于很多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綜合水平的限制,雖然其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到使用教學提問的方式來開展語文教學。但是在具體實施時,對于問題設定存在較大的不嚴謹性,沒有考慮到多數(shù)學生很多思維還不夠健全,很多仍舊處于思維較淺的階段,那么若從成人的角度來提問題,則學生必然跟不上教師的腳步,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也必然不能準確理解,學生的回答也必然詞不達意。此外,很多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由于并沒有給自身的備課留有充足的時間,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直接向學生提出了類似“大家覺得好不好”等沒有任何營養(yǎng)的問題,學生只能機械式回答“好”或者“不好”,課堂提問效果必然不佳,課程有效提升的效果也必然不能充分發(fā)揮出來[1]。
2.對提問次數(shù)把握不佳,學生回答問題評價欠缺
農村小學在開展語文課堂有效提問教學時,應當根據(jù)教學內容設定出科學的提問次數(shù),只有這樣才能將提問教學的實際效用較好發(fā)揮出來。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并沒有認識到這一情況,多數(shù)情況下提問的問題過于頻繁,這同時也是對于提問問題的精髓與特點并沒有準確把握的體現(xiàn),這種不經過仔細思考就提出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學生對教師提出問題反映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也必然受到影響。其次,從當前大多數(shù)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提問教學的情況來看,很多教師對學生的提問往往缺乏應有的評價技巧,特別是當學生把握問題出現(xiàn)偏差之后,往往采取的反應方式較為粗暴,而小學階段應當是一種以鼓勵為主的階段,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非常容易導致小學生出現(xiàn)心理自卑,當教師再提出了相關的問題之后,這些學生對回答問題的信心也必然會降低[2]。
二、提升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效果的相關對策
1.問題設置應深思熟慮,提升問題設計針對性
為了更好發(fā)揮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有效提問的實際效用,教師在設定相關問題時,應當做到深思熟慮。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針對性增強課前備課所占時間,從所要講授的內容主旨思想出發(fā),所設定的問題應當緊緊圍繞中心思想,讓學生通過回到教師的提問來更為準確、深入把控語文課文的內涵。同時,在設定問題時,教師應當采取分階段設定的方式,這里主要考慮到一年級到六年級,總體的年齡差距較大,不同的年齡對于問題的理解能力不同,通常情況下,對于三年級之前的學生所設定的問題難度系數(shù)應較低,最好能讓學生做到直觀理解,反之,對于小學階段高年級的學生則應當逐步增加設定問題難度,更好學生對學生思維能力等方面的鍛煉。此外,教師在提問過程中,對于所有學生均應當是一視同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夠參與到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防止出現(xiàn)由于教師偏愛某一個或者多個學生而影響到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與動力。這個過程中,對于成績相對較差或對于問題并沒有準確把握的學生,教師應當多采取鼓勵的方式,不能打擊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這對于更好促進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問教學效果的可持續(xù)提升是非常關鍵的[3]。
2.合理把控語文教學中提問頻率,多注意學生對提問問題的反應
有效的提問是一種次數(shù)有限的提問。因此,教師在開展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提問題的次數(shù)應當有效把控,確保問題的有效性。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一般開始回答問題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到課文的一半時提問,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最后在課文結束時需要學生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注意提一些學生綜合思考課文思想的問題,切不可提問過多。此外,教師等待學生回答問題時或者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對于自身的動作表情等方面應當格外注意,這主要是由于學生在回答教師提問問題時,對于周邊學生的態(tài)度、動作特別是教師的態(tài)度與表情等非常敏感,因此,這就要求農村小學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在學生回答相關問題時,教師應當多使用贊許、鼓勵的表情,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更為準備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同時還有助于增強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最后,對于學生回答的問題,若回答非常好,則教師應進行表揚,但是切記出現(xiàn)過度贊美,防止學生由于自身不成熟而出現(xiàn)驕傲自滿的情況。對于回答問題不夠全面的學生,教師在給予指導的同時也應當給予一定的肯定[4]。
三、結束語
綜上分析,制約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效果的因素仍舊存在,因此,這就要求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fā),充分認識到設置問題科學性對于自身的重要性,并采取針對性措施增強提問有效性,更好確保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肖清.小問題,大內涵——關于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思考[J].學周刊,2017,(07):72-73.
[2]何美煒.一“問”二“教”三“行”——淺談小學語文“合·實”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04):17-18.
[3]沈紅亮.小學語文對話教學有效實施策略探究——以《觀潮》對話教學實施策略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18(05):35-37.
[4]郭建春.基于“思源于惑”理論探討小學語文教育中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7,(08):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