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枚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特別重視學生們獨立認字和識字能力的重點培養(yǎng):在低年級里,提出了“學習獨立認字識字”的目標;中年級階段更是要求學生“有最基本的獨立認字識字能力”,到了五六年級的學生必須具備“有較強的認字識字能力”。這是一個非常艱辛的過程,需要學生們在幾年的時間內不斷地去努力才能達到這個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主要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讓他們產(chǎn)生,獨立識字的興趣,讓他們愛上學習識字;然后要教給他們學習認字的方法,讓他們會自己認字; 最后就讓他們能夠獨立自主的綜合運用這種方法;這幾點都極其重要。
【關鍵詞】農(nóng)村小學;低年級;興趣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字的數(shù)量也是極其眾多的,暢游在漢字的海洋,不僅有多義字、多音字、形近字,而且還有簡體和繁體的區(qū)別,加上現(xiàn)在大眾媒體的普遍傳播,人們普遍使用電子化的設備,對于識字的興趣和愛好降低,而且一些層出不窮的網(wǎng)絡用語和新鮮詞匯,也會影響學生學習漢字,不僅僅對于學生,對于成人來說,也是不一定能完全掌握的。所以說,識字教學不單是要累積一定數(shù)量的漢字,更迫切的更重要的目標是要培養(yǎng)學生們的認字識字興趣以及單獨識字的能力。僅僅依靠課堂上的教學,依靠老師的教授,絕對不能夠滿足一個人現(xiàn)在發(fā)展的急切需要,也不能滿足其終生發(fā)展的需要,特別是在農(nóng)村學校,這里的農(nóng)村孩子,見識相比城里的孩子要少得多。要讓農(nóng)村孩子掌握更豐富的知識,就要培養(yǎng)獨立識字的能力。怎樣提高農(nóng)村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呢?《語文課程標準》特別重視小學生們獨立認字能力的重點培養(yǎng):在較低的年級里,就提出了“學習獨立認字和識字”的目標。這是一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堅持不懈的積累和努力。而且根據(jù)筆者自己多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摸索出幾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培養(yǎng)認字和識字的興趣,讓學生主動養(yǎng)成愛識字的習慣
學生能夠認識字的途徑是非常多的,不僅僅局限在語文書和語文課堂上,其實大自然和生活才是學生最好的識字課本,把真實的課本和生活的課本結合起來,才更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們認字的積極性。在教學當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自己愿意學識字”,這是培養(yǎng)學生們獨立認字和識字能力的必備的條件。變化多樣的識字教學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們學習生字的興趣。在平時的教學實踐當中,教師要變換多種學習方式和手段,創(chuàng)立豐富多彩的識字情形,設立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進行認字和識字的教學,以喚起學習的愿望和情感,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識字的興趣,激發(fā)出學生明確的學習動機,以使得學生愿意學習,樂于學習,有主動學習的愿望,真正地做到主動地識字,快樂地獨立地識字。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識字的興趣
識字習慣的養(yǎng)成,不僅和語境有關,而且有很多方面都有關。課堂上按照課前預設去做,這樣的話,學生們對于認字的興趣就會提升很多,也能夠提高課堂效率。樹之歌有精美的插圖,將楊樹、榕樹等11種樹木的特點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對樹木有一定的了解。教學過程中,再讓學生自由說一說自己熟悉的樹木,以此導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本課是一首兒歌,那么了解兒歌的特點,以及學會朗讀兒歌也是教學過程中必須體現(xiàn)的,所以應以朗讀兒歌的形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們在熟讀兒歌的同時進行生字的學習,了解和掌握漢字造字的規(guī)律,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獨立識字的興趣。
(二)分步識字重內化效果
在《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的生字教學中,主要分為三個階段進行識字:預習課本的時候主動識字;閱讀課本的時候分散識字;做作業(yè)的時候鞏固識字。這樣呢學生學起來非常輕松,教學的效果也非常的好?!八^的課堂本來應該是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自主進行的語文實踐活動。”教學生進行識字的時候,不按以前的那種固定的套路來進行數(shù)數(shù)筆畫、包括最基本的聽說讀寫,把主動權都交給了學生,讓學生自己主動的去想辦法動腦筋認字識字。自己當小老師去寫字,既培養(yǎng)和激發(fā)了學生深厚的學習興趣,又有助于學生們去進行理解進而去記憶,使學生獨立認字和識字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強并且內化。
(三)集中識字與隨文識字有機結合
《動物兒歌》是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的一首兒歌。在課文中,小動物的名字都是形聲字,滲透了形聲字規(guī)律,讓孩子在有趣的兒歌學習中,能夠體會一種快樂的夏天景象,充滿了天真樂趣,根據(jù)色彩豐富的插畫和語言,領略漢字的趣味和美妙,在日常的教學中,常常根據(jù)文字自身的特點劃分為蟲字旁的形聲字及其他的生字這兩個方面來進行教學。首先就是讓同學們結合書中有趣的圖片來認識各種動物,從而記住蟲字旁的生字的特點及造字規(guī)律,并且記住這個認字的好方法;在通過其他很多形式來表現(xiàn)兒歌,從而落實其他的認字任務,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落實認字的意識,樹立這種思想。跟著課本文章在認識字的時候,如果加入了非常有意思的語句,能夠吸引學生有足夠的學習興趣,才能夠更加提高上課的學習和記憶的效率。
二、教給孩子識字的方法,使學生會識字
我國很多著名教育學家都說過,教學就是教會學生怎樣學習,重點是學習方法的教授而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這樣子學生學習的時候才能掌握主動性,才可以真正的受益,就像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樣。
(一)在小組學習中學會識字
對于年級比較低的學生們來講,如果課堂上充滿了情趣,能夠吸引學生認真上課,能夠明顯提高課堂上的教學效率。所以,我平時在備課的時候總能注意到這個問題。在《操場上》這一課就是本著這樣的理念來設計和進行教學的。當學生們直接看圖而學說之后,我就特意安排學生們通過分小組自去自學課文,自學生僻字和新詞匯,使得學生能依靠拼音去識字,讓學生在互相幫助的氛圍中快樂地完成認讀的任務。讓學生們通過小組的形式來共同學習,并能夠熟悉和了解課文中大概的內容。讓每一位學生都有一次認讀的機會。都有一次自己當老師去評判別人的認讀是否正確這么一個機會。組員們學習積極性非常的高,極快地促進了學生之間互相學習、自已學習的作用。這樣,就可以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起來學習的絕對優(yōu)勢,培養(yǎng)小組中團結合作的學習精神和團結互助的精神。
(二)在語言的環(huán)境中學會認字識字
一定要盡量避免用太多的時間去進行比較單純的脫離詞和句的認字和識字活動,務必要做到字不能離開詞、詞也不能離開句子,把讀書與識字非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如在教授《雪地里的小畫家》這一課的時候,首先要引導學生自已朗讀課文內容,要求讀準字音,然后指定內容讀,老師和學生聽后進行客觀的評價同時也要更正字音。這一系列的活動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多種感觀去參與到學習當中,在語言交流的環(huán)境當中極其輕松地認識了生字。然后,利用抽簽的形式抽出詞語,抽出生字,方式多樣地進行反復練讀,以便加強認字和識字的效果。這樣,把讀書和識字這兩者有機地進行結合,不僅可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相對提高了學生們的識字效率。
三、綜合利用識字方法,讓學生能獨立認字識字
其實平時在中小學生的教材中,很多有關如何識字的文章和內容在如何編排上都有固定的模式,大都很是注重滲透一些有關漢語言文學的認字方法,目的也是鼓勵學生去認識和發(fā)現(xiàn)更多的新字和識字方法。其實在很多文章的具體教學過程中,老師常用的教學方法多是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積累的經(jīng)驗來認識字,不僅老師能夠避免了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還能引導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獨立自主的認字,學生也能夠記得更加清楚,這樣的漢字學生學習起來也更有興趣。
(一)有趣味地認字,扎實地訓練
新課標要求“喜歡學習認識漢字,有主動去認字識字的愿望”在這一篇的課文當中,應該結合書本內容中比較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自覺主動地去識字,將閱讀和識字有機的結合起來。經(jīng)過極有感情色彩的課文朗讀,積極地為學生們創(chuàng)立創(chuàng)建情境,發(fā)現(xiàn)語言當中更多的生字,自己動動口、動動手、動動腦、嘗試去識別文字,自己作主去選擇識字的方法。
二年級上冊有一篇課文,叫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文章內容充滿了樂趣,而且運用了擬人的說法。作者把很多科學知識,通過這種形式生動形象的表現(xiàn)出來。比如:“植、紛、洼、粗”等字就可以用拆部件的方式進行識記?!澳堋弊謩t可以用“熊”字去掉偏旁的方法加以識記。這樣學生在認識字的過程中,又掌握了主動權,更能夠體會到成功所帶來的快樂,成為認字的主人。
(二)游戲方法,鞏固字詞
在認字和識字的相關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可以讓學生們僅僅滿足于在課本當中去認識生字,要設計出多種多樣的識字練習方式讓學生去鞏固識字。例如可以設計“釣魚”,“撈月亮”,“小免采蘑菇”等兒童非常喜歡的小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鞏固生字,把識字的教學過程落到實處。
再如在《操場上》一課,在溫習和認讀生字的時候,我設計了一個游戲,利用登山這個有趣的游戲來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當“登山”的小游戲還未開場,學生已個個迫不及待。學生們紛紛堅起耳朵,瞪大眼睛。當一個小隊當中有個別的學生遇到卡殼時,其它的學生紛紛舉手想幫助同學。當有一個小隊已經(jīng)順利登上山頂?shù)臅r候,其他的小隊都非常羨慕。當四個小隊一個個都登上山頂?shù)臅r候,每一個學生都覺得自豪。新穎的認字方法,不僅對學生,對老師都是一種挑戰(zhàn),很大程度上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夠提高課堂效率。
(三)猜聽方法,內化識字
二年級的第一學期學生們能夠掌握常用的認字和識字方法,對聽讀這樣的認字方法亦能夠比較熟練地運用。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們去掌握一種全新的認字識字方法——猜讀法當碰到不熟的生字時,可以根據(jù)上下文的內容來猜,然后運用“聽讀法”去驗證自己猜得和結果是不是正確。教學當中,我們應該經(jīng)常將聽讀猜讀這兩種識字的方法綜合運用起來,在反復運用的過程當中熟練地掌握這兩種識字的方法,并且要能夠主動地運用,使它逐漸地內化成為一種能力,也就是自己獨立識字的能力。
總言之,作為一名低年級的語文老師,在新的課改理念指引下,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要為農(nóng)村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供獨立自主學習的機會,讓農(nóng)村學生盡可能地去說去做,讓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使小學生語文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低年級孩子語文獨立自主的識字能力,從而讓農(nóng)村的孩子們更喜歡語文的學習。
【參考文獻】
[1]蘇蘭芳.培養(yǎng)小學低年級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嘗試[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5(4):76-77
[2]謝艷霞.論培養(yǎng)小學低年級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教學方法[J].教師,2014(3):30-31
[3]劉贊丹.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關于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學術,2013(1):64-65
[4]鐘麗城.農(nóng)村低年級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與研究[J].速讀旬刊,2016(3)
[5]張洪玲,劉洪新.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小學語文.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26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