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強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9-0183-02
培根說:“讀書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教育家朱永新說:“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闭n外閱讀是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有著深厚而廣泛的意義。課外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在學生的心里播下真善美的種子,潤物細無聲般滋養(yǎng)學生心靈的成長,在道德情操、情感、心智等多方面使學生得到熏陶,為人生打下亮麗的底色。誠然,課外閱讀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質,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有了課外閱讀的興趣,就會從內(nèi)心深處產(chǎn)生閱讀期盼,主動尋找閱讀機會。從課外閱讀中獲得的愉悅體驗又會進一步激發(fā)他的閱讀欲望。那么,在基礎教育改革向縱深推進的今天,我們該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的興趣呢?
一、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
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首先面臨的重要問題就是讀什么?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給孩子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是教育者極重要的任務。要完成這個任務,我認為教育者應該以孩子的興趣為中心通盤考慮,綜合開發(fā)課外閱讀的源頭活水。
(一)給予學生選擇課外讀物的自由
現(xiàn)今教育越來越重視“興趣”二字,順著這種思路想下去那就是只要學生感興趣的都可以讀。這本來是道理所在,但這種道理有時會變得蒼白無力,因為小學生似乎除了對那些我們認為益處不大、趣味不濃、甚至有些無聊的東西感“興趣”外,很難獲得我們所期望的興趣。于是我們就進行“引導”,把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教給他們,我們的理由是:孩子是一張白紙,他們不可能真的有自己的興趣,他們的興趣依賴我們的培養(yǎng)。于是,就有了長期以來長盛不衰的“讀書教育活動”,以此來牽制孩子的讀書,但這卻與當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背道而馳。
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齡特征,小學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強,好表現(xiàn)的心理特點,比較渴望神秘、冒險、刺激,仰慕機智、勇敢的故事主角等。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不難理解《多啦A夢》、《木偶奇遇記》、《冒險小虎隊》等為什么會成為小學生的文學經(jīng)典。因此,我認為我們必須放飛學生的興趣,給予他們選擇課外讀物的自由,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讀自己喜歡讀的內(nèi)容,在讀中受到熏陶,培養(yǎng)自信,形成閱讀興趣。
(二)以經(jīng)典讀物純凈學生的精神世界
閱讀經(jīng)典名著是課外閱讀的最高境界,也是一個學生成熟的閱讀必須經(jīng)歷的過程。余秋雨先生認為,幼小的心靈純凈空廓,由經(jīng)典名著奠基可以激發(fā)他們一生的文化向往。當我們看到一些小學生浸潤在經(jīng)典名著時,他們目光炯炯、面帶悅色、神采飛揚,我們不禁感受到:經(jīng)典名著對于孩子心靈的呵護,精神的滋潤如春雨潤物細無聲。其實,我們并不期待經(jīng)典名著能教會學生語文,提高語文能力,但它能溫暖學生的心靈,讓他們?nèi)ジ惺苊篮枚秩说赖木袷澜纾ぐl(fā)他們心中善良溫柔的一面。
對兒童而言,經(jīng)典名著并不僅僅是《唐詩三百首》和《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等中國古典名著,也不僅僅是《唐詰·訶德》、《約翰·克利斯多夫》等外國文學經(jīng)典,當然這些也可以成為兒童的經(jīng)典讀物,但是他們更有自己的經(jīng)典讀物,如《木偶奇遇記》、《格林童話》、《神筆馬良》、《格列佛游記》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故事等,它們都是適合兒童的心理年齡特征和現(xiàn)有閱讀水平的課外讀物,并能促進兒童進一步發(fā)展完善的課外讀物。它們能打開學生的心扉,純凈學生的精神世界,因此能成為小學生心目中的經(jīng)典。因而,好的書籍對學生一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它們將會成為學生人生中的導航線。
二、倡導學生追求理想的課外閱讀方式
學生們有了感興趣的書后,我們應該考慮怎樣教學生閱讀。在我看來,最重要的不是教給他們閱讀技巧,而是我們能否把自己的閱讀熱情感染學生,是能否讓學生滿懷激情地堅持閱讀。換言之,理想的閱讀方式就是能推動持續(xù)閱讀的最好的閱讀方法。
(一)提倡學生進行開放性的閱讀
課外閱讀是一種體現(xiàn)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它是維系學生的愛好和興趣而獨立存在的學習活動。至于學生用怎樣的閱讀方式進行閱讀,我們要以寬容的態(tài)度來對待。如果學生對課外讀物感興趣,他們當然會將自己的小臉埋進書頁里面去,甚至廢寢忘食;如果學生翻動了幾張書頁,還不能吸引住他們的目光,那就不能責怪他們,那也許是書本身沒有趣味罷了。如果書本身有像磁鐵一樣的魅力吸引著學生,學生一旦被吸引住了,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那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愛,就算你想禁止也是禁止不了的。基于這點認識,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日常課堂上總會有那么幾個躲在同學的背后,把書放在書桌里“冒險”的小讀者。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認為學生的課外讀物須由教師開列的推薦書目與學生自由選擇相結合。本學期,我們學校開列了一些書目,其目的是讓學生在閱讀中攝取全面的文化養(yǎng)料,這些書籍的內(nèi)容涉及了人文和自然學科的諸多領域。另一方面,讓學生選擇自己愛讀的書籍,以此滿足他們自我選擇性的心理需要,發(fā)展他們各自的興趣愛好和特長。
開放性的閱讀方式,不但可以允許學生自主選擇看與不看,而且在閱讀的量上也應以寬容的標準來對待?!墩Z文課程標準》對小學階段的閱讀總量規(guī)定是不少于145萬字,其中小學第一學段是不少于5萬字,第二學段是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是不少于100萬字。在實踐中,我們可以結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允許他們的閱讀量存在彈性的范圍:根據(jù)每個班級的實際情況,每個學段的閱讀總量也可作前后的調(diào)整。閱讀量,不應該只包括對于同一本書或同一篇文章一次性的閱讀的次數(shù)。同一本書或同一篇文章,由于閱讀的時間、方法以及讀者的心境、閱歷、對世界的看法都可能隨著時間變遷而發(fā)生變化,因而在不同階段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見識和感受。特別好的作品,我們要提倡多讀,多鉆,多悟,從中產(chǎn)生新的思想,提煉新的語言,這樣學生寫起文章來才能揮灑自如,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二)減輕學生的閱讀負擔
在教學中結合課外閱讀讓學生作相應的摘抄或寫讀后感,這是老師對學生課外閱讀時常作的基本要求。因為這是教師檢測學生課外閱讀成果的最簡單的外顯性行為,然而這種行為是直接或間接地干預和強制的行為。同時,我們還往往把課外閱讀單單視為“課內(nèi)閱讀”的補充,單單視作提高寫作水平的途徑,其實這樣的目光是顯淺的。但如何才能讓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欲望呢?我認為,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可以提倡摘抄,寫讀后感,但不能強求。引導學生保持閱讀熱情,是課外閱讀指導的首要任務。我寧愿讓學生在一身輕松的狀態(tài)下進行主動積極的閱讀,從而啟發(fā)思維、激發(fā)情感,從中有所理解,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思想,也不愿學生在課外閱讀時因要完成寫讀后感的任務而感到無形的重壓,致使課外閱讀陷入干涸的沙漠。
當然課外閱讀并不排斥閱讀后的表現(xiàn),但這得先問問學生們是否愿意,是否有這樣的沖動和興趣。如果可能的話,我們當然可以讓學生寫讀后感及做相關的摘錄;還可以舉辦朗誦會、故事會、討論會;甚至可以組織表演。這就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閱讀教育的寬闊空間,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一步激(下轉279頁)(上接183頁)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在學、玩、練中培育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實踐能力。
三、重視學生課外閱讀的自我體驗
我們怎樣面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的體驗呢?這是一個能否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關鍵問題,因為閱讀總有體驗。因此,我們必須做到:
(一)允許學生存在閱讀體驗的差異
閱讀是具有個性化的行為,課外閱讀更是學生純粹地與文本之間進行互動對話的個性化行為。這種對話受學生自身的個性、閱歷、知識、經(jīng)驗等因素影響,因此,其閱讀的結果,也就是其對課外讀物的理解,存在個體上的差異,有時候這種差異會很大。例如,從《西游記》中有的學生讀到的是智慧,有的學生讀到的是魔法,有的學生讀到的是師徒之情,有的學生讀到的是正義……
面對課外閱讀中存在體驗的差異,我們應該有正確的認識,即認為這種差異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是學生全身心投入閱讀的成果,其中包含學生認真的思考、切身的體驗、精神的感悟;同時,我們還要允許這種解讀差異的存在,并且要支持和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的體驗差異。只有這樣,課外閱讀才顯得生機勃勃,個性彰顯;也只有這樣,課外閱讀才可能成為學生成長中源源不竭的動力源泉!
(二)接納學生閱讀后表現(xiàn)的差異
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會產(chǎn)生心理和行為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是在對閱讀內(nèi)容的體驗和感悟中獲得的。例如,閱讀了《西游記》以后,有的學生喜歡手持一根小棒指指點點,有的學生喜歡扮演豬八戒,有的學生喜歡聚在一起熱烈地交談書中的情節(jié),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一切都是學生閱讀后的興奮溢于言表,激情真實流露,沖動難于自抑的表現(xiàn)。小學生都喜歡做“老鷹捉小雞”的游戲,這就是他們閱讀了生活這本大書以后的一種表現(xiàn)。
從促進學生持續(xù)性閱讀的角度來看,學生有表現(xiàn)就是最好的,這種表現(xiàn)就是對閱讀的一種熱情、興趣、欲望。如果學生認為閱讀首先是一種享受,因為享受所以喜愛,那么,如此的閱讀便是成功的閱讀,使學生一生受用的閱讀。
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
一個喜歡閱讀的家庭更容易培養(yǎng)出一個喜歡閱讀的孩子,一個喜歡閱讀的老師更容易帶出一班喜歡閱讀的學生。因此,營造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必然讓學生的閱讀之火越燒越旺的,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從這個意義上說,閱讀的啟動和保持是一種集體行為中個體的無意識行為。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可以是從以下方面營造:
(一)定期舉辦班級讀書會
班級讀書會有利于在學習伙伴間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讓閱讀成為像游戲一樣讓人愉悅的活動,這是一種多么美好的境界?!鞍嗉壸x書會”主要的做法是先引導學生用一段時間去讀一本教師或同學推薦的好書,然后用一個集中的時間由同學和老師以及家長共同對作品進行自由的討論,其間也可展出一些學生的讀后感或其他作品。
(二)發(fā)起挑戰(zhàn)性閱讀
挑戰(zhàn)性閱讀,為生活和命運而閱讀,是一個很誘人的閱讀理念。如果我們的學生能面臨這樣的閱讀情境,那么課外閱讀會變得很光明,“挑戰(zhàn)性閱讀”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考的一種課外閱讀指導方式。首先要在生活中引導學生自覺地發(fā)現(xiàn)“挑戰(zhàn)”,這種挑戰(zhàn)的任務是需要孩子去補充知識的或經(jīng)驗的空白的。例如校園的一些重要事件也會引起學生的關注和興趣,上學期我們學校請來了允小星作報告,并推薦了他的作品《無翼的飛翔》,我們可以抓住這一契機,順應地向學生推薦《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一本書,或相關內(nèi)容的書籍,這不是絕好的機會嗎?
(三)進行影視主題活動
影視主題活動,利用影視作品營造閱讀氛圍也是一個很投機的辦法?,F(xiàn)在已經(jīng)有很多的名著被搬上電視屏幕了,比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等,還有動畫片《名偵探柯南》、《迷你寵物星》、《四驅兄弟》等,小學生們都特別喜愛。影視主題活動對提升閱讀興趣很有幫助,如果能和熱映中的影視作品同步閱讀或比較閱讀,相信效果會更好。
(四)設計游戲式活動
學生們喜歡游戲、喜歡表現(xiàn),利用游戲可以創(chuàng)設濃厚的課外閱讀氛圍。比如設計各種游戲式的活動,在這類活動中,看誰能最快閱讀、背誦、寫出文章,誰就獲得優(yōu)秀獎,誰就成為這個游戲的贏家,并能贏得全班同學最熱烈的掌聲,并得到老師的贊揚和獎勵。如果我們多搞一些這樣的活動,那么學生定然會跟著我們“玩”閱讀。當然,這樣的游戲活動要讓孩子捧著“成果”回家,得到長輩的贊揚和笑聲,那樣學生的閱讀愿望更會欲罷不能,將會更積極主動地飛到浩瀚的書的海洋里去遨游,去探索奧妙無窮的大千世界,去欣賞祖國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去享受知識,享受語文,在課外閱讀這個廣闊的天地里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