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靜
【摘要】中國戲曲藝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在勞動人民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教學是學生接受藝術文化的重要途徑,戲曲教學旨在讓學生走進戲曲,發(fā)現中國戲曲藝術之美,進而傳承戲曲藝術的精髓。筆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通過多種教學方式的引導,激發(fā)學生學習戲曲的興趣,讓學生通過感受、體驗、參與戲曲學習,走近戲曲、感受戲曲、理解戲曲,最終使中國戲曲文化在學生們的心田扎根生長。
【關鍵詞】中國戲曲 興趣教育 中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6-0276-02
戲曲作為名揚世界的中華國粹,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傳統(tǒng),歷來為人們所喜愛并引以為豪?!爸袊鴳蚯弊鳛楦咧幸魳沸抡n程“音樂與戲劇表演”中的重要內容,不僅可以讓學生在戲曲藝術的熏陶之下,逐步感知戲曲藝術的迷人魅力,提高對戲曲的藝術鑒賞能力,開闊藝術視野,也可以讓學生自覺弘揚民族文化,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陶行知語:“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因此,讓學生有興趣參與到戲曲表演中以獲取知識的這一過程極為重要。怎樣讓學生走近戲曲、了解戲曲、理解戲曲,是每個音樂教師都要面臨的難題。
一、用“心”:調整內容,初識中國戲曲
“音樂與戲劇表演”模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會看戲”。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學生首先需要了解戲曲舞臺表演的基本常識,如舞臺上下場動作的虛擬性、表演的程式性、唱念做打等表現手段。為了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戲曲文化,筆者對“中國戲曲”這個單元的教學順序作了調整:首先講解《中國戲曲的基本特征——百戲之祖昆曲》,其次講解學生感興趣的《中國戲曲的表演程式與行當》,再次講解難度較大的《中國戲曲的音樂——京劇音樂》,最后講解《中國戲曲中的大戲、小戲及劇種》;并把戲曲排演放在實踐部分,通過社團活動讓學生加以體現和完成,并且在高中各年級巡回表演。這樣調整教學思路,是為了從戲曲的基本知識入手,將教學內容化繁為簡,使教學內容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不僅符合中學生的認知特點與認知規(guī)律,而且有利于拉進戲曲藝術與學生的距離。
具體到每一節(jié)課,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調整和重新組織課堂教學內容。如講解到“戲曲做工、武功及念白”時,筆者通過和學生們一起欣賞梅蘭芳表演的《霸王別姬》中“虞姬舞劍”片段,感受、了解戲曲的做工;通過欣賞京劇經典短打武戲《三岔口》中的“摸黑打斗”,了解戲曲的武打戲;選用昆曲《牡丹亭·游園》中的“姹紫嫣紅”選段,讓學生了解戲曲念白中“京白”與“韻白”的區(qū)別,更進一步了解戲曲做工、武功及念白的特點。此外,筆者還選取了一些教材以外的教學素材。通過播放戲曲,讓學生體會京劇中“行”的方式(即“臺步”)和“跑”的方式(即“圓場”);了解生角、凈角的兩腳多“八”字形左右平放,而旦角的正坐多用兩腿交叉、前后疊放;了解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結合,以形取神、形神兼?zhèn)涞谋硌萏攸c;感受、體驗戲曲藝術魅力,深化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
二、抓“心”:趣學善思,感悟中國戲曲
在開設“音樂與戲劇表演”模塊教學之前,筆者先在學生中作了簡單的調查。統(tǒng)計后發(fā)現,大多數學生不太喜歡戲曲的原因有以下幾點:聽不懂,沒有時代感、流行感、老年人才喜歡,很長的拖腔……中國戲曲受不同地域多種因素的影響形成了多種戲曲藝術品種,流派眾多,由于各地區(qū)的方言、音樂曲調不同,各地的人們對其他地方的劇種了解很少,需要反復聆聽才能感受到各地區(qū)戲曲的獨特魅力。為此,筆者在教學中使用語言生活化、教學節(jié)奏直觀化、教學方式貼近化,教學用具生活化的方式,讓學生更易于接受和喜愛中國戲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教育教學的經典哲言,對戲曲教學來說概莫能外。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對戲曲的興趣呢?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要營造戲曲學習的氛圍。例如在讓學生了解越劇這個劇種時,筆者嘗試用浙江紹興嵊縣的方言導入,讓學生辨析是哪個地區(qū)的方言,學生很快說到是南方的,激發(fā)起了學生的興趣,接著引導學生聆聽越劇唱腔并分析尺調腔的音樂特點;并嘗試用方言繞口令的方式,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吳語方言的印象;在這些鋪墊下,模仿越劇演員徐玉蘭,范唱《紅樓夢·寶黛初會》選段,一人分飾賈寶玉和林黛玉兩角,通過不同的音色和戲曲動作來展示這兩個人物的表演特點。精彩而投入的表演收獲了學生無比熱烈的掌聲,學生們聽完“寶黛初會”后興奮地說道:“老師,沒想到你越劇唱得這么好。”教學不出所料地達到了預想的效果,后來,學生在欣賞“寶玉哭靈”唱段時,很容易便發(fā)現了越劇弦下腔與尺調腔細膩、婉轉、清雅的聲腔的區(qū)別。學生們覺得還不過癮,還讓筆者繼續(xù)表演。
三、走“心”:樂學好演,漸入中國戲曲
戲曲的教學重點之一在于它的音樂性。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注重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從音樂中捕捉和體會表演藝術家的靈性,以及細節(jié)和動作的標準化、程式化。京劇界有句諺語:千斤念白四兩唱。言下之意是念白比唱更難學、更難演。每個唱腔都有樂器伴奏,而念白就全憑演員的口舌功夫,講究每個字都要字正腔圓、情真意切。為了給學生展示念白節(jié)奏的特點,筆者選取了京劇《賣水》中,丫鬟和小姐在后花園賞花、報花名的片段。丫鬟念的是京白,筆者帶著學生們給這段京白劃分節(jié)奏,跟著節(jié)奏一起念一遍:
X X |X X |XX XX |X 0|
清 早 起 來 菱花 鏡子 照,
X XX |X X |X X |X 0 |
梳 一個 油 頭 桂 花 香,
X X |X X |X X |X 0 |
臉 上 擦 的 桃 花 粉,
X XX |X X |X X |X —‖
口 點的 胭 脂 杏 花 紅。
再請學生加上動作念這段京白,例如加上梳頭、照鏡、蘭花指等動作。
這種與實踐相結合的、多角度切入的學習,使戲曲學習變得更輕松、更活潑多樣,學生學習得更自然、更容易、更走心,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例如觀看《野豬林》視頻時,筆者適時提出人物身份是什么,為什么他講的不是京白而是韻白等問題。學生們通過對比與辨析京白與韻白的區(qū)別,了解到京白屬于口語化方言,平實樸素、活潑流利、富有節(jié)奏感,使用群體多是普通百姓,而使用韻白的人大多都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唱腔抑揚頓挫,節(jié)奏感、韻律感很強。又如在講到行當時,為了讓學生感受“丑角”的形象,筆者在一名男同學鼻梁上貼了個“豆腐塊”,表演川劇《秋江》中的船夫。這名男同學表演得惟妙惟肖,滑稽、風趣的船夫贏得了大家的陣陣喝彩聲,激發(fā)了學生的表演欲望,個個想表演,個個想參與。通過表演,在課堂上做到“潤物細無聲”,收獲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貼“心”:比較玩味,通曉中國戲曲
對于知識性較強的內容,應盡量在作品的對比中進行講解。通過對比,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評價戲曲音樂與唱腔的初步能力。如講解“戲曲做工、武功及念白”時,著重引導學生感受、分析、比較戲曲音樂與唱念做打的關系,念白中的韻白和京白與鑼鼓伴奏之間的關系,眼法、手法與鑼鼓伴奏之間的關系,武打中的套路、擋子與鑼鼓伴奏之間的默契等等。
戲曲音樂是戲曲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劇本、表演、舞美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由唱腔和器樂伴奏兩部分組成。唱腔是戲曲音樂的主心骨,在所有戲曲劇種中都是最重要的,不僅是區(qū)分劇種的主要標志,也是區(qū)分不同流派的重要標志。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區(qū)分它們的特點呢?在講京劇音樂時,學生最難理解的就是京劇中西皮和二黃唱腔的區(qū)別。如果從調式、調性、旋律結構、音樂風格等方面分析京劇唱腔,不免有些過于繁難,而使學生感覺過于復雜,難得要領,產生很強的畏懼情緒。那么如何才能既簡便又清楚地區(qū)分呢?筆者從京胡的定弦入手,首先介紹京胡,在學生初步認識京胡后,逐漸深入,找西皮和二黃的過門音,再從理性上講解,使學生消化、吸收、接納。俗話說: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只有大量研究京劇原版唱腔的過門,才能感悟唱腔的韻味。筆者在課堂上模仿了北京的民間俗語“楞—啊”和“楞根兒楞—里根兒”,這兩句類似北京人調侃時說的“俚跟兒楞”的京腔京調。盡管京劇的唱腔、過門、板式等極為豐富,但只要記住“1、6”西皮,“565561”二黃這兩個有特點的音調,以及二黃是板起、西皮是眼起等特點,就很容易分清西皮和二黃唱腔了。所以,在實際教學中,只有不斷鉆研,把較難的知識簡單講,簡單的知識重復講,才能讓學生易于接受,收獲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俗話說,藝高人膽大,如果有一定的戲曲修養(yǎng)和較為地道的戲曲功底,那么在課堂上就會更自信、更游刃有余,進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體貼入微地進入學生心田,使學生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使戲曲教學變得更有魅力。
五、關“心”:互動切磋,熱愛中國戲曲
戲曲教學走進高中音樂課堂后,欣賞和演唱是不能夠完全滿足學生需要的。為了發(fā)揮與培養(yǎng)學生的表演和創(chuàng)造才能,模塊教學規(guī)定了學生參與戲劇表演的具體實踐內容。但是表演實踐須建立在欣賞內容的基礎之上,只有通過大量的對經典曲目的欣賞、觀摩、模仿,才能夠培養(yǎng)藝術想象力,激發(fā)學生的表演欲。戲曲教學要使學生主動參與,從學生興趣出發(fā)組織教學??紤]到中學生對戲曲的接受能力有限,開始應先讓學生多欣賞名家名段,欣賞不同行當的經典唱腔,在經典感染下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參與感,消除羞澀心理,敢唱、敢表演。在這一過程中,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找一些篇幅不長、唱腔簡單、容易學唱的唱段讓學生學唱,為學生提供感受戲曲、表現戲曲、創(chuàng)造戲曲的機會。如可以讓學生模仿、學唱湖南花鼓戲《劉??抽浴愤x段、《中國戲曲的音樂——京劇音樂》中梅蘭芳演唱的《霸王別姬·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wěn)》選段開頭的唱腔(因高一已鑒賞過,學生較熟悉也比較喜歡)、評劇現代戲《楊三姐告狀》等。又如可以帶領學生排練現代京劇《沙家浜·智斗》選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表演欲,為學生搭建展示戲曲才能的平臺,確保人人參與、人人表演、人人喜愛。
通過戲曲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高尚的藝術品味,讓越來越多的學生由衷地喜愛戲曲,認識到學習戲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為音樂課程的實施者、參與者,以及中華民族傳統(tǒng)藝術的傳承者,音樂教師更是責無旁貸,今后還要不斷開拓戲曲教學的廣闊天地,讓學生愛上戲曲、迷上戲曲,最終讓中國戲曲在中學生心田扎根生長,使我國古老的戲曲文化根深葉茂、歷久彌新。
參考文獻:
[1]郭梅.圖說中國戲曲[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
[2]魏志華.京劇鑒賞入門[M].北京:中國出版社,2011.
[3]魏志華編輯《京劇鑒賞入門》中國出版社2011.6
[4]翟文明.圖說中國戲劇[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